賴啟秀
摘要:隨著教育的不斷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學習理解”已成為教育的導航目標。在現有的教育研究中,大多數關于理解的教育是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的方面,并且從教師的角度理解英語學科的觀念,理解英語學科教科書中的具體知識以及如何實現,對于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應當受到教育者們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理解學習;英語教學;教學實踐
理解”是教學的本質特征。教學中的矛盾和活動是以理解為中心的,并通過明確的行為表現出來。教師必須從對“為什么教”,“應該教什么”和“如何教”的理解開始。英語學習并不僅僅是記住一定數量的單詞或完成某些語法練習。只有在學習者從所學內容中獲得理解輸入之后,語言學習才能真正開始。基于理解的開放式英語教學依賴于不同的專業內容,學習活動著重于理解和傳達有意義的信息。 在理解輸入和理解輸出方面已經做了很多工作,達到了理解輸入和理解輸出的完整循環模式。
一、理解性學習的內涵
“理解性學習”的概念最初是由哈佛教育學院的戴維·珀金斯教授提出的。關于理解學習的內涵,目前在國際學術界對理解學習有兩種相對不一致的觀點。一種是代表性的理解學習觀點,認為理解學習是一個發展過程,心理表征的建構、精致以及逐步完善的發展過程;另一種是理解學習的實踐觀,認為理解學習包含解釋,確認,推論,聯系等的連續生成過程。學習者的理解過程本質上是學習者積極參與的過程以及反思和監控的過程。在心理結構的活動和建構過程中,學習者的理解可以不斷加深和擴大。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理解的心理模型”。從實踐的角度來看,“理解”的定義是理解不僅是獲得的知識,而且是思維行為中的知識。心理結構的構建有助于理解,但可能無法達成理解。因此,真正的理解是一種表現出來的能力,一種精神活動能力,可以創造性地利用現有的心理結構來解決問題并在不斷變化的新情況中做出決策。理解是一種對已經知道的東西靈活采取行動的能力,理解不僅是構筑思想,而且還可以以多種方式使用該思想。
二、基于理解的英語教學模式設計
(一)預設學習目標
(1)有效的教學應基于課程標準。因此,必須從課程標準中得出教學目標的準確定位。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建立基于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理念。學生綜合語言使用能力的形成取決于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整體發展。因此,課程目標的每個級別都是根據總體行為表現來描述的。
(2)用教科書內容進行設計的起點。對教材不同的解讀可能導致非常不同的教學目標。在設定教學目標之前,教師應從思想內容,語言形式和學習方法等多個角度探索教材的教學價值。教學目標必須反映文本的實際教學價值,否則教學將偏離方向。對于文本中的知識點,嘗試使用思維導圖繪制知識網絡結構圖,并使用基于任務的理論將知識點滲透到由多個任務形成的目標鏈中。
(3)設計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目標應反映學生學習前后知識和技能的變化。英語課堂教學目標的幾個基本概念在設計教學目標的過程中,一些基本概念的模棱兩可導致了目標設計偏離“應有軌跡”的現象。因此,在目標設計之前需要澄清一些基本概念。
(二)創設學習情景
在英語理解性教與學的過程中,情境的建立非常重要。成功的英語教育和教學在于教師為學生創造積極,主動,活潑和有效的學習條件。通過基于理解的問題的設立,激發學習者的興趣,引導學習者結合自身的經驗去思考,理解單元學習內容,從而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創設一種寬松愉快、民主和諧,直觀生動、開放互動的課堂教學情景,是提高英語教育教學質量最關鍵、最有效的條件。
(三)設計理解內容
基于理解的英語教學內容設計與傳統的外語教學設計不同。基于理解的英語教學設計是以不同專業知識為依托,而不是以語言的形式、功能和技能為中心來組織教學,把目的語看做是探究專業知識的工具,而不是作為學習的直接對象,學習者以小組為單位,以特定的專業學科為主題展開討論,學習活動集中于理解和傳達有意義的信息。此外,在設計理解內容時,往往是以問題的設計為主線,貫穿單元學習,引導學習者循著問題主線去理解討論的主題。
(四)輸出展示和評價
輸出展示和評價就是判斷學習者是否達到預期學習的結果。具體而言就是教師如何知道學習者已經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怎樣證明學習者掌握和理解了相關內容?此時,教師要確定一系列的評價標準和方式,來判斷學習者每個學習單元的掌握情況,以客觀地評估學習者的學習成績,提供有效的反饋信息來幫助調整教學和促進學習者的學習。不是單元所有的內容都是考察的對象,也不是所有的評價方式都局限于傳統的選擇題、簡答或論述的方式。應當熟悉的課程內容和部分應當了解并能進行實際操作的內容,通常采用傳統的考試方式,評價的方式可以是選擇題、簡答題、論述題,也可以是學習者的自我評估報告,結合開放教育的特點,教師可以通過網上自測題系統,采取不同的題型設計評價方式。學習者可以通過網上自測題系統自測,教師及時評閱,給出合理化的建議。對于部分應當了解并能進行實際操作的課程內容,以及全部應當持久理解的內容采用的是考查實際運用的能力。所有輸出展示和評價必須以目標語為交際工具。輸出展示評價名為檢測學習者理解內容的程度,實為檢測學習者語言交際技能。
三、結語
理解學習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和潛能的發展,使學生通過觀察,經驗,探究和其他主動學習方法充分利用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對英語教學模式的理解基礎上,依靠對不同專業學科內容的理解,淡化英語的學習過程,更有利于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張雪英.基于師生協同發展的高中英語教學設計策略[J].學周刊,2019(36):36.
[2]易素涵,劉敏.高中英語閱讀課有效教學設計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2019(19):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