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教育中存在著一部分學困生,這些學生學習能力低下,學習動力不足,學業成績差,缺乏自信,長期以來,會形成或隱或顯的心理和性格問題。如何轉化學困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思考和正在努力解決的問題,語文教學可以也能夠結合本學科特點轉化學困生。
關鍵詞:學困生;語文教學;轉化措施
所謂學困生,就是在學校教育條件下學習困難的學生,主要表現為學業上的困難。這部分學生由于學習成績長期落后于其他學生,由此引起了心理上和行為上的種種不良傾向,但在學校教育中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就初中學困生的特點及如何在語文教學中轉化作初步探討。
一、 初中學困生的特點
(一) 初中學困生在學習、心理及個性方面的特點
1. 學習缺乏主動性,厭學情緒嚴重
學困生一般缺乏發自內心的學習欲望,他們雖然有學習能力,但不懂為什么而學習,體驗不到學習的樂趣,到學校只是沒地方可去或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要求。他們課堂上不認真聽課,課后作業隨便應付、抄襲或者甚至不做,學習缺乏主動性,厭學情緒嚴重。
2. 心理問題較多,行為習慣差
初中學困生由于學業成績差,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備、同學的嘲笑,因而他們內心感到不安,心理上籠罩著一層陰影,總認為別人比自己聰明、能干、有優勢,自己什么都不行,常常陷于自責、自貶之中不能自拔,缺乏上進心和自信心,不能認識自己的缺點,也不能正視別人的優點,常常進行消極的自我暗示,使消極情緒占主導地位。由于他們對自己看得過低,對他人的評價非常敏感,害怕被人歧視,對老師、同學和家長缺乏親近感和依賴感。他們在集體中找不到位置,學習中找不到樂趣,這種內心體驗加深了強烈的自卑感,從而在學校和社會的陰暗處尋找心理上的寄托,獲得補償。因此他們就會出現與老師、家長對抗的叛逆性格,情緒沖動、脾氣暴躁、厭學厭世等不良心理和行為。這就是學困生之所以容易成為行為不良學生的根源所在。
(二) 初中學困生在學習和生活方面的優點
初中學困生表面上有著一系列我們難以接受的不良行為,讓老師頭痛,家長揪心,但他們身上也有著許多優秀的品質值得肯定。
1.
大部分學困生心地善良、待人誠懇,他們具有較強的抗挫折的能力,胸懷寬闊,責任心強
學困生面對那么多的考試,他們屢考屢敗,屢敗屢考,接著迎來的是老師和家長的指責、抱怨,同學的鄙視,他們卻仍然承受著,這需要頑強的抗挫折能力;他們這么苦、這么累,既得不到家長、老師的理解與同情,還經常受到他們的批評、指責和歧視,同學有了困難他們能積極伸出熱情的雙手,這需要寬闊的胸懷;學校每天打掃衛生、提水、倒垃圾這些臟活累活大都是他們搶著干,他們有著很強的責任心。
2. 學困生有特長,但他們的特長未被發現和重視
學困生只是學業成績差,并不是一無是處。他們都有自己的特長,只是他們的特長根本沒有納入我們傳統的學業水平測試中,所以,老師們沒有發現他們的特長或發現了但并沒有重視而已。如我國每年能夠考入藝術類高校的相當一部分學生某一方面的特長只是長時間未被發現和重視而被看成學困生。
二、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轉化學困生的措施
(一)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重視學困生
課堂教學中,老師往往多關注學習成績好、表現積極的學生。其實,語文老師完全可多關注學困生。如布置預習任務時提醒某些學困生下一個課時他(她)要給全班同學講講作者、解釋某些詞語、朗讀某一段落課文等,以此來讓他們感覺自己被重視。同時,一旦這些學生答對一個問題或答得有一點特色,教師要及時肯定并鼓勵,讓他們獲得自信。
(二) 在語文課外活動中多給學困生上場的機會
在課堂教學中學困生其實很難有機會被老師表揚和被同學認可,但在語文課外活動中,老師要多給學困生上場的機會。如朗讀比賽時多給學困生朗讀的機會,朗讀活動結束時讓有歌唱特長的學困生唱一首歌,小戲劇表演讓表演得并不好的學困生上臺飾演并不重要的角色等等,讓學困生有較多的機會參與語文課外活動,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和成就感。
(三) 通過寫作教學,了解學困生,關愛、鼓勵學困生
了解學困生是轉變學困生的先決條件,而語文老師是最能全面而真實地了解學生的老師,因為學生會通過作文、周記將自己的“秘密”或苦衷傾訴給語文老師。語文老師可以通過寫作教學,了解學困生的特點和需求,從而給他們關愛和鼓勵。如讓學生寫“我的煩惱”“我的閃光點”“我的理想”等,都可以了解他們,從而關愛他們、鼓勵他們。
(四) 以名人為例,激勵學困生
不少名人曾經也被認為是學困生,語文老師可以經常提這些名人的遭遇和他們最終了不起的成就,以此激勵學困生。如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在讀小學時被認為最差的學生,教師說他是不可教育的人;發明大王愛迪生小時候被認為是智力缺陷兒童,學習成績一直落在最后;偉大的天才愛因斯坦三歲不會說話,直到七歲才能說一句完整的話;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在學校由于學習成績不好,被父親認為“是個廢物,好像是為了辱沒家里的聲譽而生下來的孩子”。
(五) 以優點為突破口,激發學困生的學習熱情
其實,學困生身上有許多閃光點,即優點。但是由于他們嚴重厭學而容易引起人們對他們缺點的格外注意。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決定了語文老師更容易發現學生的特點,也更容易給學生展示自己特長的機會。如通過寫作、朗誦賽、故事會、小表演等讓有朗讀、歌唱、表演等特長的學困生展示他們的特長,可以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總之,語文老師要不失時機地尋找一切機會,給學困生自信和力量,讓他們看到自己的特長,也看到自己的希望,以他們的特長為突破口,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劉曉明,王海英.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教材《小學生學業不良的評價與干預》[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魚朝霞.中國家教高端訪談《家長必修的21堂教育課》[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7.
[3]吳章鴻.每天進步一點點:從平凡到卓越的183個道理[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6.
[4]周弘.賞識你的孩子[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
謝蕓,甘肅省平涼市,平涼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