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部編版”語文教材主要體現為核心價值觀、總體規劃、有機滲透、立足、滿足第一線和糾正教學弊端。真正加強教材的科學寫作,更加貼近現代學生生活。在閱讀教學中實施“三位一體”,根據不同類型的課堂,將課外閱讀引入學生教材中,因材施教。堅持以老師為“輔”學生為“主”的學習方針,構建和諧課堂。
關鍵詞:部編教材;小學語文;閱讀
“部編版”教材是由教育部編寫的教材,于2016年在多個省市試用。2017年,中國大部分地區統一使用“部編版”教材語文、歷史、道德與法治。2018年全國統一使用部門編寫教材。“部編”教材中增設了“與大人一起快樂閱讀”“名著閱讀”等多個欄目,同時將課外閱讀納入教學體系。例如,一年級的“與成人一起閱讀”提倡兒童與父母和老師一起閱讀充滿童話故事、童謠、寓言、科學等內容的故事,并鼓勵創造閱讀、閱讀和對話等多種方式。
一、 “部編”教材特色
“部編”教材在編寫過程中,是按照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的雙線結構進行編排。一是以內容主題進行單元教學,二是語文要素的基本要素(包括基本知識和必備能力)。教材內容從淺到深,從易到難,分布在每節課的課文和課外練習中。“部編”教材的理念是:立德樹人、多方協作、語文素養、閱讀體系。
二、 “部編”版教材的閱讀教學法
人們普遍認為,閱讀是由識字開始,我們通過一個一個的字組成詞,再串聯詞語成句子,結合句子就可以理解文章或段落意思。新編教材的閱讀教學主要以各單元的學習內容為基礎。它分為“教讀”和“自讀”兩種類型,引入名著閱讀和課外古詩的朗讀。共建“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從教學文本到自學文本再到課外閱讀,即“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可以更好地貫徹教材提出的課程標準,以便滿足課程標準所建議的閱讀量的要求。
(一) 創造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情境教學法是以教師所描繪的場景為基礎,創造生動的投影畫面,輔以生動的文學語言,利用音樂的藝術感染力再現文本所描繪的場景,讓學生聽到聲音。老師和學生在這種情況下正在進行一種情景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促進學生心理功能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輕松明快的課堂氣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可以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主動體會到閱讀帶來的許多樂趣。例如,在學習六年級語文課文《安塞腰鼓》的過程中,教師利用PPT和相關影音的播放讓學生能親身感受到安塞的魅力。以講述黃土高原風俗文化為主題的電影或圖片,從多個角度提升了學生對學習掌握課文的興趣,讓學生能充分理解安塞腰鼓的文化內涵,體悟到文章作者所蘊含的情感。
(二) 題材多樣、選文形式新穎
新課標要求在選擇教材時注重教材的文學性、示范性,選擇富有時代氣息和文化內涵的作品,同時要兼顧多樣化選材,特別是在古代優秀傳統文化作品中進行選擇和研究。它主要以現代文學為基礎,選擇古詩。外國作品也占一定比例。同時,也選取了一些科普和新聞報道。
(三) 延伸閱讀,引導學生閱讀經典名著,構建“1+X”閱讀課型
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閱讀的本質。他們只注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和技能訓練的水平。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單一。新課程倡導個性化閱讀,倡導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經驗。重點在于使學生的認知活動、思維活動、情感活動以及自己的個體生命成長過程相輔相成,重視學生通過自身的社會經驗理解文本意義的過程。課外自讀,教材所編排的重點是讓學生閱讀全書,閱讀課外古詩朗誦,擴充全組文章從課堂到課外閱讀等,目的是強調從單篇文章到多篇文章的閱讀。因此,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局限于教材,更要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補充。教師應引導學生閱讀與課文相關的材料,從而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在部分課文后推薦同一主題后或該作者的文章,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讓學生可比較閱讀或擴展閱讀。例如,教師在講完《大青樹下的小學》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與這個題材相似的文章;教完魯迅先生的《少年閏土》后,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魯迅的小說集等等。教師應引導學生結合在課內所學到的泛讀、精讀、比較閱讀等不同的閱讀方法,總結出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拓展到課外的閱讀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學習閱讀理解的方法,理解單詞和句子,讓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以此更好地開展課外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 增強學生的閱讀感悟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學生對課堂書本的感悟體驗,讓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有所收獲,從而得到不同的啟發。在課堂上提出有效的問題,激發學生自主思考問題,讓他們能夠主動活躍地參加到活動中去。因此,在參與閱讀活動中,語文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結合實際課本情況和學生水平,這也是加強與教材對話的重要途徑,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把握文本寫作的語言特點等。
“部編”教材以新課標為基礎,遵循青少年的發展認知規律。不僅符合時代的教育理念,又以其獨特的特點區別于“人教版”教材。在課程設置上,注重學生的積累,擴展學生的閱讀空間,構建教學研究——課外古詩——名家導游和自讀三位一體的導讀形式,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從課堂延伸到課外,與學生的語言生活息息相關。
教材內容的編寫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也沒有十全十美的教材。“部編”版教材雖然有自己獨特的創新,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也需要一線語言教師和研究人員繼續研究和探索。教師們獲得新的教材,自然會比較以前的教材,然后思考如何教。這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問題。由于新教材的變化還比較大,一些教師可能還有心理負擔。它必將給我們的教學帶來新的要求和挑戰。這將有點困難,但它將激勵和驅動我們的教學和研究,更新我們的教學哲學。筆者相信,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以及教材評價體系的不斷完善,“部編”版教材將越來越科學、完善。
參考文獻:
[1]侯改改.“三位一體”閱讀課型體系的特點及實施探宄——以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為例[J].教育參考,2017(6).
[2]馬小玲,黃耘.基于部編版教材的口語交際教學探索——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口語交際教材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8(6).
作者簡介:
許學成,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方家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