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華

[摘要] 目的 分析動態血糖監測與胰島素泵在圍手術期糖尿病患者的應用效果。方法 研究時段自2016年10月—2018年10月,選定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手術患者104例,以隨機化原則分組,分對照組(52例,采納胰島素泵治療)、研究組(52例,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動態血糖監測),比較血糖達標時間、胰島素用量、住院時間、低血糖發生率、切口感染率。結果 研究組血糖達標時間、住院時間顯著較對照組短,研究組胰島素用量顯著較對照組低(P<0.05);研究組低血糖發生率、切口感染率(1.92%、3.85%)顯著較對照組(15.38%、21.15%)低(P<0.05)。結論 胰島素泵聯合動態血糖監測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手術患者血糖,減少胰島素用量,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安全可靠,值得借鑒。
[關鍵詞] 動態血糖監測;胰島素泵;糖尿病;圍手術期;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2(b)-0100-02
當前,在我國人們飲食結構、生活方式的不斷變化,糖尿病的發病率有了顯著增加跡象,與此同時,外科糖尿病患者也逐漸增多,糖尿病手術患者如果處于“高血糖”狀態,圍術期極易發生各種風險,因此,有效、積極的控制糖尿病手術患者圍術期血糖是手術成功的基礎和關鍵[1]。在上述研究背景下,該文選定2016年10月—2018年10月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手術患者104例研究,目的為糖尿病手術患者圍術期提供一種科學可靠的血糖監測方法,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定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手術患者104例,以隨機化原則分組,分對照組(例數=52)、研究組(例數=52)。研究組女性23例,男性29例,年齡在38~69歲,平均年齡為(53.56±6.25)歲;病程在4~12年,平均病程為(8.26±1.25)年;體重在46~82 kg,平均體重為(64.25±5.14)kg;手術類型:闌尾炎手術、胃十二指腸手術、肝膽手術例數之比分別是20∶18∶14。對照組女性25例,男性27例,年齡在39~67歲,平均年齡為(53.47±6.28)歲;病程在4~11年,平均病程為(8.28±1.21)年;體重在49~80 kg,平均體重為(64.37±5.11)kg;手術類型:闌尾炎手術、胃十二指腸手術、肝膽手術例數之比分別是17∶20∶15。性別、手術類型、年齡、體重、病程等基線資料兩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納入標準:①頻繁、反復出現尿酮體陽性。②晨空腹血糖在5.5 mmol/L以上者。③日間血糖波動在11.1 mmol/L以上者。④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⑤簽字“知情同意書”。⑥研究前均正常服用降糖藥物,但降糖效果不佳者。
排除標準:①合并心力衰竭、惡性腫瘤、呼吸衰竭者。②腎、肝功能不健全者。③存在精神疾病、智力障礙、抑郁癥者。④合并嚴重感染者。⑤電解質、水代謝紊亂者。⑥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⑦合并其他內分泌、代謝性疾病者。⑧合并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滲性非酮癥糖尿病昏迷者。⑨依從性、配合度較差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胰島素泵治療)? 采用胰島素泵(型號:美敦力7xx),連接導管,并置于腹部皮下,持續將諾和靈R(國藥準字J20120026;規格:400 IU/10 mL)餐前負荷量、基礎量輸入,根據患者血糖情況及時調整注射劑量,直至空腹血糖在4.4~7.0 mmol/L,餐后血糖在6.0~10.0 mmol/L方可實施手術。
1.2.2? 研究組(胰島素泵聯合動態血糖監測)? 采用動態血糖監測系統(型號:MiniMed;產地:美國)對患者血糖進行全天監測,采用血糖儀(批準文號:湘食藥監械(準)字2013第2400090號(更);每日監測患者毛細血管血糖4次,輸入動態血糖監測系統矯正,胰島素泵治療方法與對照組一致,但應根據每日監測數據調整治療方案。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血糖達標時間、胰島素用量、住院時間、低血糖發生率、切口感染率。血糖達標標準:晨起空腹血糖小于等于7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
1.4? 統計方法
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展開數據處理,計量資料數據(血糖達標時間、胰島素用量、住院時間),表達形式為(x±s),計算以t檢驗為主;計數資料數據(低血糖發生率、切口感染率),表達形式為[n/(%)],以χ2檢驗為主,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糖達標時間、胰島素用量、住院時間對比
血糖達標時間、住院時間:研究組顯著較對照組短,胰島素用量:研究組顯著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2.2? 兩組低血糖發生率、切口感染率對比
低血糖發生率、切口感染率:研究組(1.92%、3.85%)顯著較對照組(15.38%、21.15%)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手術患者在外科疾病影響之下,糖尿病病情會進一步惡化,而高血糖反過來又會加重外科疾病,由此可知,積極、有效的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對于提高手術成功率極為重要。對于全面患者,術前8 h禁食,術前6 h禁水,胰島素皮下注射,極易引發低血糖,增加手術風險性[2]。其次糖尿病手術患者圍術期在創傷、恐懼、焦慮等因素影響之下,胰高血糖素、兒茶酚氨、生長激素等胰島素拮抗激素的分泌量會明顯增加,進一步升高了血糖,增加了手術難度[3]。胰島素皮下注射,雖然可控制血糖,但是胰島素注射過程中,極易受到藥物時間以及注射次數的限制,存在低血糖發生率高、血糖波動幅度大、高胰島素血癥等問題,血糖控制效果較差,圍術期患者往往會出現住院時間延長、并發癥增多、手術復雜性增高、組織修復能力差、抵抗力減退、易感染、代謝紊亂等問題[4]。
胰島素泵可模擬基礎胰島素分泌,24 h向患者機體中不斷輸入胰島素,維持肝糖正常輸出,良好的控制血糖。將胰島素應用于糖尿病手術患者圍術期血糖控制中,可更加準確控制胰島素輸入的時間和速度,起到調整蛋白質、血脂、血糖代謝的作用,有效縮短待手術期,降低低血糖、吻合口瘺、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更加迅速、穩定的控制血糖,改善生活質量。胰島素泵聯合動態血糖監測全天可有效、全面的監測血糖,縮短手術時間、目標血糖時間,更加穩定、良好的控制血糖,明顯減少了胰島素用量,縮短了血糖達標時間[5]。該研究示:研究組血糖達標時間、住院時間顯著較對照組短,研究組胰島素用量顯著較對照組低,研究組低血糖發生率、切口感染率顯著較對照組低(P<0.05)。在黃道華等[6]研究中,切口感染率SAP(胰島素泵聯合動態血糖監測)組、CSII(胰島素泵治療)組分別是3.5%、11.8%,SAP顯著較低(P<0.05),與該研究結果一致,說明胰島素泵聯合動態血糖監測在糖尿病圍術期血糖控制中的可靠性、準確性,應當作為糖尿病手術患者圍術期血糖理想的監測方法。
綜上所述,糖尿病手術患者圍術期采用胰島素泵聯合動態血糖監測,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感染、低血糖發生率,且易懂、使用方便,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值得信賴,并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春莉, 陳賽曼. 動態血糖監測聯合胰島素泵在普外科圍手術期糖尿病患者的應用及護理[J].吉林醫學,2016, 37(11):2819-2821.
[2]? 沈艷軍, 田亞強, 畢會民,等. 實時胰島素泵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5, 7(10):619-623.
[3]? 木尼拉·阿不都乃依木, 娜迪熱·阿不都薩拉木. 胰島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6,7(4):148-149.
[4]? 李曉蕾, 齊曉玲, 徐禮五,等. 動態血糖監測系統聯合胰島素泵治療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觀察[J].中國糖尿病雜志, 2016,24(3):219-222.
[5]? 楊光, 黎小燕,羅亮,等. 實時動態血糖監測聯合胰島素泵治療糖尿病腎病腹膜透析患者血糖的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 2015,22(35):43-45.
[6]? 黃道華, 王宏運, 姜宏衛,等. 實時動態血糖監測-胰島素泵在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的臨床應用[J]. 中國實用醫藥, 2014, 24(10):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