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敏
【摘要】目的:分析惡性腫瘤護理中應用人文關懷的效果,判斷不同護理方式的推廣價值。方法:隨機選擇2017年3月-2018年3月入我院接受治療的100例惡性腫瘤患者,將其分成對照組、研究組,分別給予常規護理以及人文關懷。比較兩組患者的情緒狀態、護理效果、護理滿意度等。結果:研究組患者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得到了明顯改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上述結果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惡性腫瘤護理過程中加入人文關懷,既能滿足患者更多訴求,改善他們的情緒狀態,還可以構建起和諧的醫患關系,給后續診療計劃的高效實施奠定下良好的基礎。它是一舉數得的,所以有極高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人文關懷;惡性腫瘤;護理方式;應用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4-186-02
引言:近年來,惡性腫瘤發病率呈逐年上漲趨勢,致死率比較高,不僅給患者造成了精神上的負擔,還制約著醫院塑造良好的社會形象。如何實施有效的護理策略,融入“以患者為中心”服務理念后,構成全新的護理管理模式,或者從不同角度出發,滿足惡性腫瘤患者治療需求的同時提高他們的生存質量,這是護理人員值得深思的首要問題。本次實驗主要分析了惡性腫瘤護理階段加入人文關懷后對患者產生的具體影響,研究報告總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2017年3月-2018年3月入我院接受治療的100例惡性腫瘤患者,另外,將其分成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50例。對照組包括男患者35例,女患者15例,患者年齡在21-76歲之間,患者平均年齡為(46.29±11.08)歲;研究組包括男患者40例,女患者10例,患者年齡在26-87歲之間,患者平均年齡為(50.33±12.16)歲。
1.1.1 納入標準 要符合“惡性腫瘤”的診斷標準[1]。100例惡性腫瘤有胃癌患者42例,肺癌患者27例,結腸癌患者13例,乳腺癌患者9例,白血病患者4例,其他疾病5例。確保所有患者除年齡、性別、病情、病程不同外,其他方面的臨床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
1.1.2 排除標準 排除藥物過敏者、精神疾病者、傳染病史者、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婦女等。
1.2 護理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
1.2.2 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入人文關懷:
1.在與患者溝通時觀察他們的情緒狀態,必要時給予心理疏導,使患者主動配合護理工作;營造舒適的病房環境,保證室內空氣正常流通,可以播放舒緩音樂或者擺放親人照片,進一步提升患者依從性,及時去除他們緊張、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
2.認真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動,帶著誠懇的態度服務患者,順利構建和諧護患關系之后,指導患者、家屬意識到積極參與治療的現實意義;主動灌輸正能量,通過分析成功案例,讓患者做好心理準備工作;多多增加肢體接觸頻率和語言交流頻率,給患者“惡性腫瘤”的治療希望,針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從而體現出個性化護理、人文關懷護理的實際作用。
3.為患者專門制定飲食方案,建議患者多吃綠色蔬菜,治療期間禁煙禁酒禁食辛辣食物等;每位患者都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睡眠習慣,對其治療效果的優化和護理質量的提高而言是大有助益的。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對照組、研究組患者的情緒狀態、護理效果,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統計患者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方法
用專業統計學軟件(SPSS 21.0)處理數據后分析結果,表格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用χ2檢驗,p<0.05代表對比結果差異性均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個人情緒狀態的比較情況,如下表:
2.2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的評估指標,如下表: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結果,如下表:
3 討論
惡性腫瘤給患者機體功能帶來的損傷非常大,從心理健康角度加入人文關懷護理,更利于臨床工作的有序推進,起到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患者心情的作用[2]。通過實驗結果的分析可知,研究組患者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研究組護理滿意度普遍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基本原則,然后配合情緒護理、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等,充分發揮引導作用,迅速提高惡性腫瘤的護理質量是十分必要且關鍵的。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人文關懷介入惡性腫瘤的護理工作中,是改善患者焦慮情緒、抑郁情緒的關鍵所在,在今后的實踐中,護理人員仍需付出更多努力,構建全新的、優質的護理模式,借此促進現代醫療衛生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孟潤娥.人文關懷在惡性腫瘤護理中的應用與探討[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8(4)272-273.
[2] 萬云.淺談惡性腫瘤患者不同時期的人文關懷護理[J].中國美容醫學,2015(22)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