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紅
摘 要:在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戰略下,藝術教育活動的開展已然成了當前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點教學活動之一,豐富了大學生的自身能力結構。藝術教育與理論知識教學不同,教學內容廣泛且具有開放性,對大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有重要意義。藝術教育給大學生的精神生活帶來了一抹亮色,對學生審美觀念以及人格體系完善有重要的引導作用。本文立足于素質教育理念的角度,深入分析了藝術教育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藝術教育 大學生 素質教育 重要作用
藝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在學習中促進大學生形成活躍的思維能力以及想象能力,對大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起到了無法代替的作用。在以往的大學教育中,藝術教育經常出現流于形式的問題,給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在新的教育環境影響下,大學教育逐漸意識到藝術教育的重要性,不斷完善藝術教育課程體系,增加藝術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中感受藝術的內在美。在知識經濟時代中,人才成為了個人、企業、社會乃至國家競爭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大學生作為即將邁出社會的優質人才,必須要有良好的綜合素質,這也就要求各個高校應當加強藝術教育。
一、提高觀察能力,豐富認知體系
藝術是一項能夠直接傳遞情感的藝術行為活動,能夠向觀看者或者傾聽者傳遞內在的情感內容,給人們帶來感官上的沖擊和心靈上的震撼。通過藝術教育能夠使學生對藝術有著良好的感知能力,而感知力則是由外物感受以及觀察思考內容兩部分組成的,由此可見這種能力所展現的正是學生的觀察能力。藝術活動雖然高于現實,卻又來自于現實,因此很多藝術家都會從生活中尋找靈感,因此學生所感受到的藝術情感也是生活觀察力的集中展現。在開展藝術教育之后,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藝術知識內容,使學生形成具有個人思想特點的思考能力與感受能力,拓寬學生看待世界的思路。藝術是自然科學的另一種展現形式,通過對不同藝術活動的觀看和感知,大學生能夠看透藝術活動背后的自然科學奧秘,對大學生認知體系有著重要的完善作用。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寫生活動,給予學生深入觀察自然的機會,讓學生從自然中獲得藝術想象的靈感。在進行寫生活動時,要求學生仔細了解寫生景點的發展歷史以及特色,在學生精神受到愉悅的同時感受生活中的藝術氣息。藝術活動的形式有很多,教師應當不拘泥于一種形式,利用豐富的藝術活動讓學生對生活有新的認知,使學生能夠在藝術創作或者藝術欣賞中獲得更多的體驗。
二、培養想象能力,拓寬想象空間
想象是藝術靈感的源泉,是對直觀感知形象進行加工,最終形成新的藝術作品的過程,對于藝術創作有重要意義。想象能力不光可以應用在學生的藝術創作過程中,同時還能促使學生創新意識的提升,將學生培養為具有創新意識的優秀人才。在藝術教育過程中,教師會給學生提供各種形式的藝術作品以供觀看,在學生進行鑒賞的過程中會根據內容展開豐富的想象,對于學生想象思維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義。高等教育所培養的是綜合型人才,只有學生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才能夠將技能知識更好地應用在實際工作過程中。
想象力和創造力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想象力豐富的人能夠對實際物件進行二次加工,融入自己的巧思,由此可見想象的過程也是創造的過程。在腦部科學研究過程中,科學家發現人的大腦分為左腦和右腦,并分別執行不同的工作內容。左腦負責讀取語言信息、計算以及記憶活動這一類機械化的功能,右腦負責感知外界事物,觸發情緒變化,執行情感需求、想象創造的功能。在藝術教育過程中,教師通過引發學生的情感變化來刺激右腦的開發,對大學生的智力發育以及創造水平提高有重要作用。
教師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時需要給予學生以思考的支點,從一點出發要求學生進行發散思維的想象,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使學生能夠自主進行藝術創造。在傳統文化逐漸被重視的今天,教師可以在傳統文化以及藝術的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展示各種藝術品,要求學生以小組的模式對藝術品進行分析和討論,探討其中的藝術元素。多人合作能夠互相彌補學生在想象過程中的局限,對學生想象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有重要意義。
三、激發學生的個性,培養多樣化人才
個性是展現人才能力、凸顯人才特點的重要因素,是現代社會中就業能力提升的關鍵因素。在現代教育理論中,高等教育也開始重視培養學生的個性,解放學生的天性,而藝術教育則能夠激發學生潛意識中的藝術因子,對學生個性化發展有重要意義。在傳統教學體制的影響下,學生的個性受到了抑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亦步亦趨地行走在學習道路之上。這種教學體系之下所培養的學生大多數都是一個模子,使得學生的思維意識逐漸僵化,不利于我國綜合人才的培養。在這樣的教學現狀下,利用藝術教育能夠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中心,將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深入落實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不受約束的成長環境。例如,高校應不斷地拓展新型的教學方式,增加實踐類課程,為學生提供不同于以往的教學課程,使學生能夠充分釋放自身的天性,享受藝術教學課程所含有的魅力。個性化教學在于挖掘學生的天性和特長,使學生可以自主發現自身閃光點,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社會輸送更多的優質人才。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教師應積極使用信息技術,增加課堂靈活性,提高學生的個人水平。
四、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
對藝術的感知是學生審美觀念的重要體現方式,同時也是引導學生審美傾向的有效途徑,給學生審美體系的完善帶來了重要作用。藝術活動具有獨特的審美功能,也正是這種功能使藝術活動能夠做到高于現實、超脫自然的境界,使學生在藝術教育中感受到藝術的崇高。藝術是人類文明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從原始部落的祭祀歌舞到如今百花齊放的藝術領域,給人類文明發展進程帶來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也將社會歷史的變遷融入藝術之中。藝術教育所能夠帶給學生的不單單只是內心情感的震撼,還能讓大學生透過藝術明知歷史發展、民族進步,提升學生的自身的審美修養,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有重要意義。藝術對大學生審美觀念的引導還體現在人類世代精神的傳承,使大學生的審美觀能夠具有整體性和時代性。藝術來源于生活,傳達了藝術工作者內心的勃勃生機,給人以希望、以勇氣,這種藝術精神一直被滲透在藝術教育之中,給大學生審美水平的提高帶來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五、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德育是完善大學生道德思想體系、塑造美好性格的重要途徑,是我國當前各個教育階段的重點教育內容。藝術教育中擁有豐富的德育資源,是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方式,給大學生道德素質的提升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首先,藝術教育可以輔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確立政治信仰。藝術教育最大的特點在于能夠直接對學生產生情感作用,讓學生通過感官上的刺激獲得情感體驗,進而直接塑造學生的思想體系。一部好的藝術作品能夠傳遞出正確的價值觀念,讓學生在其中受到良好道德熏陶,進而提高大學的道德素養。在“課程思政”理念的推動下,各個高校以及藝術教育教師需要深入挖掘藝術教育中的思政教育資源,將思政教育與藝術教育有機融入一起,促進學生思想政治修養的不斷提升。
其次,藝術教育的開展對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有重要作用。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在學生教育活動的始終,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關鍵因素。在和平年代,愛國情懷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仿佛只是一種情懷,缺乏實際性的愛國主義教育。我國有豐富且精彩的藝術發展史,其中融入了藝術家對祖國的熱愛,展現了無數愛國人士的英勇事跡,教師可以根據這些藝術作品挖掘學生潛意識中的愛國意識。
六、結語
在教學體系改革的進程中,我國教育部門開始加大對高等教育體系改革,在進入社會的最后教育階段為學生提供優質的綜合型教育。提高藝術教育效果、增設藝術教育課程成了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這不僅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重要方法,同時也是優化社會人才結構的客觀需求。隨著教育理念的進步,我國開始重視提升大學生的文化素質,讓學生在藝術教育中領悟我國特色藝術文化的魅力,強化大學生的藝術思維體系。藝術是一種特殊的文化活動,能夠達到傳遞感情、引起共鳴的作用,因此開展藝術教育更能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是素質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
[1]張宇璇,易春平.大學文化視域下紅色文化資源與藝術教育協同創新的路徑研究——以廣西藝術學院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25):125—126,151.
[2]梁光焰.大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的現狀、本質與趨勢——以全國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藝術實踐工作坊為例[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9,10(01):140—144.
[3]張晨.地方高職院校藝術教育服務社會的現狀與提升策略——以三明醫學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3(0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