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馨元
【摘 要】目的:研究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發生風險的原因及相應的防范策略。方法:將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心血管內科接受治療并發生了護理風險事件的重癥患者50例納為研究對象,通過回顧性分析的方法調查其發生護理風險事故的原因及概率并統計其對護理的滿意度,在發生護理風險事件后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護理風險防范干預,再行護理風險事故概率及護理滿意度的調查。結果:50例患者發生護理風險的四大因素為:15例設備因素(30%)、10例用藥劑量因素(20%)、14例護理人員素質因素(28%)、11例跌倒(22%),防范策略實施前護理滿意度為30%,顯著低于實施后的76%(P<0.05)。結論:在對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存在著諸多風險因素,通過有效的護理風險防范干預措施可以降低護理風險事故的發生率并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因此值得推廣。
【關鍵詞】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護理風險;防范策略
【中圖分類號】R197.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0--01
心血管內科是心臟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的統稱,臨床研究顯示,對于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治療效果除了治療方法本身外,還與護理的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護理風險事故的發生不僅會影響護理質量,也會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產生惡性影響,因此對護理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并實施針對性的防范措施十分必要。本次研究選取50例患者,研究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在護理過程中發生風險的原因及相應的防范策略。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納入50例在本院心血管內科接受治療并發生了護理風險事件的重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與女性患者比例為24:26,年齡最小為41歲,最大為85歲,平均為(43.26±1.12)歲,原發疾病:高脂血癥12例,高血壓10例,血液粘稠15例,動脈粥樣硬化13例。
納入及排除標準:1)所選取的50例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對此次研究的內容均知情且同意此次研究;2)排除患有腎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腫瘤或嚴重精神疾病的患者;3)排除患有意識障礙、認知障礙的患者。
1.2 方法 通過回顧性分析的方法調查其發生護理風險事故的原因及概率并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統計其對護理的滿意度,在發生護理風險事件后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護理風險防范干預。具體方法如下。1)建立護理風險分析小組。首先院方應建立針對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分析小組,選擇心血管內科經驗較豐富的醫生為主導,列出可能發生護理風險事故的因素,并和有護理經驗的高級責任護士及護士長共同商討出相應的防范措施;2)加強用藥管理。在對患者進行治療之前,主治醫生要反復確認用藥劑量,用藥時由護士長在旁監督及指導,在使用危險因素較高的藥物如:洋地黃時,應由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3)確保治療儀器的安全性。在使用治療儀器對患者進行治療之前,應對儀器的功能及安全性進行檢查,對于使用次數較少的儀器,要做到定期的檢修及維護;4)全面提高護理人員素質。對護理人員進行考核制,收集患者及家屬對護理人員的評價,并通過醫院自制調查試卷調查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心理素質、服務主動性等,對考核不合格的護理人員,不應讓其參與到對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工作中[1]。
上述方案實施1個月后,再行護理風險事故概率及護理滿意度的調查。
1.3 觀察指標 對護理風險事件發生原因進行分析,并以滿意度作為評價護理風險防范干預措施的指標。從護理態度、護理舒適度、護理針對性、護理效果四個方面進行調查,每個方面25分,總分為100分,滿意度根據患者評分的不同分為三個等級。滿意:85≤評分≤100,較滿意:60≤評分<85,不滿意:評分<60。
1.4 統計學處理 此次研究的計數結果與計量結果均利用SPSS20.0進行統計學處理。其中,計數結果以卡方進行檢驗,計量資料以t進行檢驗,數據處理的統計學意義以P進行檢驗,當P< 0.05,統計學意義顯著。
2 結果
2.1 護理風險事件因素分析
50例患者發生護理風險的四大因素為:15例設備因素(30%)、10例用藥劑量因素(20%)、14例護理人員素質因素(28%)、11例跌倒(22%)。
2.2 護理滿意度對比 防范策略實施前護理滿意度為30%,顯著低于實施后的76%(P<0.05)。
3 討論
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大多年齡較大,且身體素質較差,臨床研究顯示,每年約有1500萬人死于心血管內科疾病,且有約50%的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生活無法自理[2],因此在對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必須對其進行護高質量的護理,但是護理風險事故的發生不僅會影響護理質量,也會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產生惡性影響,針對此,必須通過有效的護理風險防范措施來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率,以達到提高患者治療效果的目的。本次研究在對比分析方法的基礎上展開,統計并調查了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發生護理風險事件的主要因素,實施了針對性的防范對策,并統計了患者在對策實施前后的滿意度的情況以形成對比,結果證實,在對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存在著諸多風險因素,通過有效的護理風險防范干預措施可以降低護理風險事故的發生率并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因此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斯朗玉珍,次仁卓瑪,何愛花,李麗君.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評估和措施[J].西藏科技,2015, 11(03):52-53.
楊飛.探討心血管內科重癥患者的護理風險評估和措施[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27):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