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莉
摘 要: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與引導者,應當具備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有效的教學策略,才能夠確保學生在教學中掌握知識與習得技能。身為一名高中物理教師,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一定要重視向專業化方向發展,才能夠提高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性。那么,要如何促進高中物理教師專業發展呢?針對其策略展開深入探析。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師;專業發展;策略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課堂教學作為師生針對知識探索展開的互動活動,倘若不能跟隨時代一同更新理念與方法,則勢必會因為一成不變而被時代淘汰。因此,身為一線教師,我們一定要不斷更新自身知識結構,提高專業素養。基于此,筆者將結合自身高中物理教學實踐經驗,對物理教學的專業發展展開總結歸納,提出如下三點策略進行集中討論。
一、開展集體備課活動
開展集體備課活動,即讓高中同年的物理教師能夠以研討會的形式集中在一起,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案設計展開集體討論,通過這一備課模式能夠促進物理教師對教材的更好理解,進而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現如今,能夠踏足高中物理教師這一崗位的人員,其物理學知識都非常扎實,所以我們需要將重點放在如何提高自身教學設計方法方面,才能夠讓學生更快更好地接受物理知識,進而內化為物理學習能力,而這種專業素質的發展如果完全依靠教師自身進行探索,則會耗費很長時間,所以我們應當利用集體的力量,提高專業發展效率。
教師的集體備課活動開展中,應當先讓主備課人進行說課,重點說出課標要求、內容要點及學情分析。比如,在對“運動的描述”相關課程進行備課時,則需要主備課人講出教學要求與特點,即該節課的教學目標在于探究“如何描述物體的機械運動”。在教材中一開始便從參考系中明確了坐標系概念,以一般性科學方法為指導思想,之后對教學設計進行敘述。待集體備課案完成之后,教師便可結合班級學情與自身教學風格進行調整。比如,當“運動的描述”主備課教師覺得班級學生非常活潑好動,則可穿插關于“地球運動”的多媒體課件等。總而言之,通過集體備課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同學科教師對更為有效的授課模式進行探討,對不同課型的教學內容及方法有深刻認識,從而在集體的智慧支持下,讓教師從過去局限于“表層認識”逐步深化到“具體實踐探索”的層面,告別了“閉門造車”與“孤軍奮戰”的模式。與此同時,在更多優秀教師、骨干教師的幫助下,更多新入職的青年教師能夠得到更為快速的專業成長,有效促進其專業發展。
二、相互交流評課
正所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說的就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彼此間的交流與經驗的共享。在相互交流評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跳脫具體的課例情境,對教學行為背后的教學理念及策略進行重點關注,從而將其視為問題展開反思,如此一來才能夠切實提升教學教研水平,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比如,在教學“行星的運動”這一課時,主講教師應當先對該課教學設計理念進行介紹,之后對新知導入、重難點突破以及具體教學方法進行重點剖析,讓每一位評課人就算沒有到達課堂現場,都能夠感受到教學活動的氣氛。之后,評課人便可依次提出看法,讓青年教師能夠更快地找到自己的教學活動開展中存在的不足。除此之外,還可嘗試采取“集體大評課”的方法,即展開培訓式的專題評課,聽課課時拉長到7節左右,之后對教學活動中的某一項問題展開集體研究,充分凸顯專題挖潛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在評課過程中一定要接受各方信息,各位教師都能夠提出批評與自我批評,要認識到一切都是為了教學創新。同時,在評課中要少做結論,多做討論,充分體現和諧、民主的氛圍,允許各種不同意見的出現。最后,還需每一位評課者都能夠以規范形式的書面評析材料對評課進行總結。
三、優化課堂教學
除了借助集體的力量去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的不足之外,教師的專業發展還需要自身對課堂教學進行持續優化,才能夠在外力與內力的雙重影響下,促進專業成長發展。
1.整合教學資源
在課堂教學前需要對物理課程資源進行全面整合,所有能夠助力物理課程教學目標完成的資源都能夠加以利用,使其為物理教學、學生提供服務。一方面,我們要重視生活資源的整合,在物理教學內容安排上要盡量貼近高中學生的現實生活,確保學生能夠將物理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另一方面,我們要重視教學媒體資源的整合,充分發揮媒體資源直觀、形象且易于收集等特點,促進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中的互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優化課堂提問
首先,課堂提問一定要遵循專業科學的原則。在物理教學活動中,教師對物理學的概念及相關知識一定要熟記在心,并且在闡述的過程中一定要采用專業的物理術語,重視語言的正確規范,才能養成專業習慣。比如在講解“比熱容”相關概念時,應當改變隨意的“物體的比熱容”這一說法,嚴謹地說出“物質的比熱容”;又如,在講“電場”內容時,正確的闡述為“帶電體周圍的空間存在電場”,而不能隨意說出“帶電體周圍的空間電場”。唯有注意課堂提問中的科學嚴謹性,才能助力自身專業素質的發展。
其次,課堂提問要遵循啟發性原則。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盡可能避免提出無效或低效的問題,比如“是不是”“對不對”等無意義問題,需要保證問題的啟發性,能夠發散學生思維,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去培養問題的發現與解決能力。
最后,課堂提問要注意難度適中。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問題的難度不能讓學生不屑一顧,也不能打擊學生的自信,要確保學生能夠結合已學知識,經過一定思考便可得出結果,否則便會導致學生對物理課堂失去興趣。
綜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促進物理教師專業成長發展的有效策略眾多,但最為重要的便是要求教師對自身教學經驗進行分析,通過備課、評課及優化教學而實現取長補短,進而逐步推動自身專業知識結構的完善,從而促進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學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孫海濱,劉婷婷.高中物理教師專業發展策略探析[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24(8):15-18.
[2]馬海濤.物理教師專業成長策略之教學反思[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7):112-113.
[3]秦建國.高中物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策略[J].中學物理,2015,33(1):42-43.
注:本文系平涼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互聯網+教育”背景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實踐與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為[2018]PLG587之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