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呼吸、觸弦、肢體語言是古箏演奏三維技巧,作為演奏者應當明確古箏演奏中呼吸調整與肢體語言的意義,從而有效渲染演奏氣氛,調動觀眾情緒。在小學古箏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知識技能,還需加強意識上的培養,確保學生掌握演奏技巧,不斷提高演奏水平。
關鍵詞:古箏;教學;呼吸調整;肢體語言
傳統古箏教學中注重樂理知識傳授,為提高演奏可欣賞性,還需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呼吸調整、肢體語言的運用,以提高演奏感染力,帶給觀眾別致的情感體驗。呼吸調整能夠緩解演奏緊張度,彰顯演奏情感,控制演奏力度。肢體語言合理運用能夠增強互動性,提高作品表現力,帶動觀眾聯想,從而提高作品豐富度,這都是需要在教學中注意的。
一、古箏演奏技巧
1.觸弦
觸弦直接影響古箏音色,需要手臂與手腕等協調運動,由于各關節間緊密聯系,對此,觸弦不單是指尖的觸動,而是全身協調運動的結果。如在點奏過程中,需要放松手腕,在整個手臂的協作下,借助落下重力作用,將演奏力量集中在食指指尖,從而快速撥弦,同時借助琴弦反彈力指尖上抬。手臂、指尖不僅要密切配合,更需要分工合作,以確保最佳演奏效果。尤其是彈弦時,指尖動作要更加靈活,各手指彈弦點保持水平。演奏者緊張會翹起小指,不僅影響演奏效果,同時影響整體美觀,也直接影響了其他手指的松弛度。在輕柔緩慢的曲目中,對指尖爆發力要求較高,以達到剛柔并濟的效果。觸弦分為撫摸與敲擊觸弦法兩種,撫摸觸弦法中,手掌是支撐點,手指是框架,通過撫摸觸弦感覺進行,演奏過程中,手指與手掌等各部位密切配合,力量柔和緩慢,以達到柔和和諧的演奏效果。敲擊觸弦法是指用指尖敲打琴弦,借助指尖爆發力,達到宏偉激昂的演奏效果。
2.肢體語言
上肢上抬下落等肢體語言表達,主要取決于曲目風格與情感。肢體語言運動幅度越大,傳達的情感越強烈,雖然動作反復出現,但每個動作傳達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動作幅度變化,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的演奏效果。演奏時肌肉相對緊張,可以收到飽滿激情的演奏效果;肌肉放松則能夠收到柔美利落的演奏效果。通常在曲目演奏開始肌肉放松,到高潮部分,肌肉逐漸緊張,最后回到放松狀態,以借助肢體語言,將曲目風格以及創作者的內心情感充分表達。
3.呼吸
氣息控制直接決定意境營造效果,演奏中的呼吸,如同肢體語言,需要借助全身參與調控。丹田之氣通過肢體、手臂,最后集中在指尖,再從指尖傳回丹田。古箏演奏時,應當賦予各個音符富有生命力與感染力的呼吸,同時需注意呼吸方向,手指下落與上抬的呼氣吐氣不同,氣匯集手指后開始演奏,循環的呼吸貫穿整個表演。
二、古箏呼吸調整與肢體語言教學
1.呼吸調整訓練
一是加強理論教學,提高學生認知度,對呼吸調整方式以及與樂理知識的演奏配合等基本了解,為呼吸實踐提供理論依據。二是加強基礎教學與練習,要求呼吸調整訓練在整個演奏教學中貫穿。經過長期實踐,以及實時監督,確保學生正確掌握吸氣提手與呼氣彈奏等呼吸方式。三是加強協調性訓練,將呼吸調整與其他演奏要素密切配合,如肢體語言、演奏情感、演奏技巧等要素。四是加強“肢體呼吸放松法”等方面訓練,確保學生全面掌握呼吸調整技能。
2.加強意識訓練
學生意識啟發訓練,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在放松呼吸的狀態下,以氣體為原動力,從口鼻吸入氣體,通過肩膀手臂等部位匯集至手指。手各部位發揮功用,感受到氣體的一瀉千里、奔涌而出。通過反復練習,鍛煉各部位肌肉與關節,從而真正做到自然放松與和諧,最終在演奏中做到肌肉緊張放松自如,并養成良好的演奏習慣,從而實現氣血到意識的轉變,借助氣力營造完美意境。
3.肢體呼吸放松法要點
達到心手相通的演奏境界,首先需要對各部位的功能,以及如何密切合作有著明確的認識。將負責帶動手部靈活的肩膀、大臂,當作是后方總指揮;用于伸展的關節、小臂,負責將手放到演奏具體位置;手腕與手掌、指關節等部位,主要負責手指運動,以及控制活動范圍,各部位分工合作且相輔相成。如在彈奏樂音前后時,肩膀伸展,手腕至手指第一關節,應當呈自然延伸狀態,由指尖觸弦由第一指關節帶動,用力結束后,呈放松狀態并回到原位。
4.糾正演奏錯誤姿勢
從臂肘高抬角度分析,出現此情況的原因通常與琴凳、箏架高度不協調因素有關。為糾正架著膀子的彈箏姿勢,應當因人而異,調整琴凳與箏架高度。箏架高度以學生雙腿在箏架下,可以自由伸縮為合適。成人箏架高度,一般為57cm。琴凳高度以肘部剛好在箏面上方為合適,從而端平小臂,使大臂、肘呈自然放松狀態,腰帶與箏柱尖持平。成人琴凳高度,通常在52cm左右。兒童琴凳高度,應當根據實際身高調整。從“龍爪手”角度分析,要求在自然手形上,根據右手彈奏以及左手按弦等演奏需要,稍微張開大指、中指。在整個演奏過程中,手掌都需呈現半握拳狀態,手指自然彎曲。
總結:
古箏演奏效果,不僅與演奏技巧基礎有關,也得益于演奏者的藝術修養、個性風格,從而賦予曲目靈魂與藝術內涵。核心素養與演奏技巧的相輔相成,是決定古箏演奏效果的關鍵要素。
參考文獻:
[1]李鑫.淺析在高校古箏教學中進行呼吸訓練的意義[J].音樂時空,2016(6):144-145.
[2]原藝霖.古箏演奏中肢體語言對于音樂美的詮釋[J].樂器,2016(10):48-49.
作者簡介:李云(1984年12月),女,漢族,籍貫: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本科學歷,就職于杭州市臨安區西林小學,一級教師,工作及研究方向:小學音樂。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