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霞
摘 要:有效地引入新課是初中階段數學教學開展過程中的必要環節,也是重要環節,同時,也是調動學生參與性、自主性、積極性的關鍵所在。因此,老師在開展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一定要對其加以必要的重視,并明確所要傳授的內容,從而將課程導入的作用最大程度地發揮出來,為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效開展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就以初中數學導入新課的重要性為探究話題進行研究、分析,展開闡述。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前導入;重要性
眾所周知,數學知識具有較強的理論性、科學性、邏輯性、嚴謹性,所以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很難保持長時間的專注,對課堂最終的學習質量與學習效果產生不良的影響,造成學習效
率忽高忽低。因此,老師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新課程素質教育的要求,根據學生學習心理和需要,通過一些有效的方式方法來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產生一定的渴望和求知欲。導入作為初中教學開展中的首要環節、重要環節,它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參與學習的能動性、積極性,也能夠保障數學課堂教學最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進而達到通過課堂教學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落實素質教育的教學目的。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在教學工作中的經驗,略談幾點課前導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對巧妙設置懸念,激發學生求知愿望,有促進意義
初中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的關系,有著較為強烈的表現欲及求知欲,對于生活中、學習中的新鮮事物都有一種追根究底的態度。因此,初中數學老師在進行導入新課的過程中,就可以用新穎、有趣的改善方式成功地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巧妙地設置懸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分析能力、應用能力、探索能力、總結能力等得到全面性的提升和拓展。比如,老師在為學生講解“對稱軸圖形”這一知識點的過程中,完全可以在導入環節通過多媒體來為學生展現一些有趣的對稱建筑物的圖片,如“凱旋門”“北京故宮”“中央電視臺大樓”等等,充分激發學生好奇、好問、好鉆研等的心理。然后,老師可以此為依據,巧妙地設置懸念:這些建筑非常漂亮、美觀,同學們,你們能設計出這樣的建筑嗎?這些建筑設計時應用了什么樣的原理?通過這樣的導入方式,成功地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愿望,從而為接下來課堂主要教學內容的學習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
二、結合新舊知識進行導入,有激發學生求知欲的作用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所以它的知識一環套環,在學習一下節的時候,必然要聯系、應用到上一節的知識點,這是數學學習的必然。所以,新舊知識的結合就是指老師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通過學生已學知識來成功地引入新的知識內容,以便讓學生達到知識的遷移,保證新課更加有效學習。比如,老師上新課前,先可以帶領學生復習一些與新內容相關聯的已學知識,再通過問題情境的創建,直接引出新的知識內容,把學生快速地、自然地帶入新課內容。數學這門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較大的差別就是它較強的銜接性,新舊知識點間的聯系非常密切,一環套一環,新知識是舊知識的一個擴展、延伸與深入。因此,老師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就完全可以利用這一特點,以便學生復習、消化知識的同時,也能夠使導入環節所具有的教學價值全面地發揮出來,使接下來的教學更加有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順暢和效果。
三、應用信息技術導入,能更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們的生活中、學習中逐漸普及了信息技術,尤其是初中數學教學,更是離不開信息技術超強的教學能力和在富多彩以及更加便捷和直觀的呈現功能,所以說,它成為初中數學教學開展過程中的主要手段和工具之一。因此,老師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就可以將其合理地應用其中,在集中學生專注力的同時,也能夠帶給學生更多的新鮮體驗,以將課前導入所具有的價值與意義最大化地發揮出來。有了信息技術的靈活性,多樣性這樣的方法導入新課,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加輕松地獲取知識,也可以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的最終學習效果、老師最終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得到全面性的提升,為學生將來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初中階段數學教學的開展過程中,引入新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數學教師,一定要以學生自身的實際需求為出發點來對教學方法加以精心設計,以更好地開展好課前導入這一環節,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能夠獲得一定的愉快體驗,從而愛上數學、學好數學,以為將來更高層次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史月紅.素質教育背景下提高初中數學教學實踐有效性的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7(34).
[2]金文勇.初中數學課程教學改革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4(3):137-138.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