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更
一、設計理念
布魯姆的認知分類理論表明,認知過程的維度包括: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新。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中,利用布魯姆的認知目標分類理論來進行目標設計,并基于有目標設計有層級的閱讀活動或提出有層級的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二、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選取的是新目標英語Go for it!八年級上冊Unit 5 Section B(2a-2e)部分教學內容加以說明。閱讀的內容是以一個廣為人知的卡通形象Mickey Mouse,介紹了Mickey Mouse的誕生、簡單的成長經歷和取得的成就。閱讀材料以時間為順序,抓住主要時間點發生的事件是教學的重點。學習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按照時間順序理解文章大意。
(2)從段落中摘錄有用的信息。
2.學情分析
由于語言學習的階段性,處在這一階段的學生希望能掌握更好的方法來分析與理解語篇。本節課迎合了學生的這些認知特性,按時間軸的順序理解理清故事事件,并按這個順序完成教學目標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3.學習目標
(1)To understand the passage on cartoon.
(2)To read the passage using the time line.
(3)To extract specific information from the reading passage.
4.教學設計思路
“任務型”的教學途徑是完成課程教學目標采取的主要方式。主要步驟如下:(1)觀察2b圖片,給出幾選項,讓學生預測本篇文章各個段落的大意。(2)為學生限時,讓學生快速閱讀文章,預測段落大意。(3)快速通讀全文,完成2b活動任務。(4)學生放慢速度,回顧全文信息。
三、教學過程
1.Warm-up
While playing the video Steamboat Willie, ask Ss to pay attention to what is the little mouse look like and compare the character with the picture in 2b.
[設計意圖]
通過播放有關Micky Mouse的早期視頻材料,使學生具有初步的感性背景認識,引起閱讀興趣。
2.Pre-reading(2a)
Lets Meet Mickey! Have Ss talk about Mickey Mouse freely with their own eyes.
[設計意圖]
開放性的提問和討論有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特別是有關米老鼠的問題,從而激活學習背景知識的興趣,為后面的閱讀活動做準備。
3.Reading(2b)
Have Ss read the passage in 2b quickly and scan for information. Then have Ss look at the screen and draw lines with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設計意圖]
該步驟旨在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帶著期待去閱讀,并在閱讀中檢驗自己的預測。
4.Work on 2b
Have Ss open their books again and skim through the passage one more time. Then, ask them to complete the time line on page 38.
(通過scanning閱讀策略尋找具體信息。)
[設計意圖]
以時間發展的形式,清晰地幫助學生抓住時間的發展順序來理解文章內容,是閱讀策略的滲透,通過快速閱讀尋找文章的時間脈絡。
5.Summarize
Have Ss look at the scree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as a class. Tell them that this is a summary of the passage in 2b.
Name: Mickey Mouse
Sex(性別):Male
“Father”:Walt Disney
Girlfriend:Minnie
Appearance: A black mouse with two large round face
Experience(經歷): In his early films, he was unlucky and had many problems such as losing his house or girlfriend, Minnie.
[設計意圖]
這個環節既可以鞏固所學的重要內容,又可以提高學生總結文章的能力,同時還為怎樣寫影評做好了框架鋪墊。
四、教學反思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導入和搭設問題支架,引導學生梳理故事情節和人物描寫,有意識地設計有關跨文化知識的問題,培養了學生對不同文化的敏感度。同時,通過分類問題目標設計等幫助學生總結歸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提升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促進了學生運用已學知識獨立表達對不同問題認知的看法。
參考文獻:
義媛.初中英語故事閱讀教學的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研究,2018(11):38-41.
注:本文系甘肅省“十三五”2017年度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課題批準號:LZ2017-2668)。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