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花 秦月梅
摘 要:伴隨著我國語文教學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化,現階段國內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也得到了顯著的提高。我國作為一個擁有數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不但包含著豐富的文化資源,而且在各個地區都保留著獨有的本土文化與人文內涵。對于如何利用本土文化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問題給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議,以供相關從業人員進行參考、借鑒。
關鍵詞:本土文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我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每個地區都有著豐富而且深厚的本土文化資源以及民俗特色,成為后世子孫的重要文化遺產。這些具有濃厚本土氣息的文化不但滋潤了學子們的身心,同時也激勵著廣大學子奮發上進。這些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如果能夠被引入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與語文素養,還能夠培養學生愛國、愛家的情懷,同時也能夠為傳承本土文化做出重要的貢獻。
一、本土歷史文化資源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重要性
雖然我國的語文閱讀教學水平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有了一定的進步與發展,但是在具體的實踐過程當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并未得到解決。相比較于其他的小學基礎學科,想要將語文閱讀學好不但需要扎實的語文基礎,學生還必須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放在課外閱讀當中,如果只是依靠一些課堂內的知識與內容根本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要是學生在進行語文閱讀的時候沒有帶著目的,那么也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有一些學生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學習的時候,認為語文閱讀學習的效果并不理想,導致許多學生出現了厭學等負面情緒。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就是教師沒有將一些帶有本土文化內涵的閱讀素材引入學生的閱讀教學環節中,如果教師沒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與啟發,就無法正確地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習慣,也就無法形成正確、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因此教師必須要采取一些科學、有效的策略來予以改變。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本土文化
1.通過鏈接課文式的閱讀擴展方式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效果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選擇與本土歷史文化相關的資源進行發掘,比如說在講解人教版小學語文《送元二使安西》時,教師可以順帶向學生介紹一些與古浪縣相關的名家作品來進行拓展閱讀。比如說向學生介紹古浪縣著名作家趙燕翼先生的生平歷程,幫助學生了解本地文化以及本土的文化名人。趙燕翼(1927~2011.4.17)甘肅古浪人,民盟成員。1948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童話故事集《金瓜和銀豆》《花木碗的故事》《白羽飛衣》,而且他的長篇小說《阿爾太·哈里》獲全國第二屆少兒文藝創作獎,童話《小燕子和它的三鄰居》獲全國首屆優秀兒童文學獎。
2.采用主題延伸式的閱讀拓展方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效果
新課改中強調“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對于學生的閱讀與鑒賞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有些會因為風土人情的不同而導致學生在文章的理解上或者情感的升華過程中存在一定的距離感,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受到影響。”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實踐過程當中要重視發掘優秀的本土文學作品,并且在作品的思想與情感方面要能夠為學生所接受與了解,同時也能夠對課文內容的不足之處進行完善與補充,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與文學素養。比如說在講解人教版古代對聯鑒賞的時候,教師可以將詩中的內容和古浪縣的文化名人所寫的對聯進行比較閱讀,比如說在講解人教版的“雪里江山美 花間歲月新”(紅梅報春)時,可以與清末古浪著名官員張澂的“藤紙靜臨新獲帖,銅瓶寒浸欲開花”進行比較,并向學生介紹一下張澂的生平事跡作為拓展比較閱讀的內容。
3.利用興趣閱讀的方式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
如果教師想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通過引入閱讀擴展方式來提高小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效果,就必須要先深入探索并發現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并和本土的歷史文化相結合,在經過精心的課前設計之后才能夠成為學生的語文教學拓展閱讀材料。比如說在講解人教版小學語文《長城》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與長城相關的趣事或者歷史內容,并引入許蓀荃七律《長城》和歌行體二十句《長城下作歌》,讓學生對古浪的文化與歷史有一定的了解,讓學生從內心生出一種濃烈的榮譽感與閱讀興趣,這對于構建高效語文閱讀課堂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引入本土文化內容,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而且學生通過閱讀的方式來了解本土文化之后,還能夠為弘揚民族的文化與精神起到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值得普及與推廣。
參考文獻:
[1]李蘭鳳.尋找石頭縫里的文化:立足“本土”資源化解農村小學教育科研難題的三步曲[D].山東師范大學,2016.
[2]孫靜芳.關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5(3):155-168.
注:本文系2018年度武威市“十三五”教育規劃課題《基于本土文化的小學生閱讀研究》(課題立項號WW[2018]GH103)研究成果之一。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