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芝敏
摘 要:漢字學習是落實語言文字訓練的重要內容,也是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項基礎工程。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加強識字教學,不斷改進識字教學方法,全面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讓學生逐步掌握科學、有效的識字方法,從而讓學生高效閱讀、樂于寫作,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語文能力
小學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科學文化素養,都具有重要意義。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內容,如果學生不認識一定量的漢字,不掌握一定量的詞語,那么就無法展開閱讀和寫作,可以說,學生掌握字詞的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進而就直接影響學生的語文能力。因此,教師要加強識字教學,促使學生具備較強的識字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一、識字教學生活化,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漢字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因此,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將識字課堂延伸到家庭、商店、街道,讓這些生活場所也變為識字教學的課堂,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在家中,教師可以引導家長準備若干個標簽,將家中所有物品的名稱都寫到標簽上,如電視、洗衣機、沙發、電腦、冰箱、茶幾、衣柜、鞋柜,等等。這樣,學生每看見一個家用物品,就會看見相應的生字,就會在潛移默化中記住這些生字。
在超市里,小學生們都喜歡逛超市,超市里琳瑯滿目的商品總是能深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幾乎每一件商品,都會貼有相應的標簽,尤其是蔬菜區域和水果區域,基本上都會有蔬菜名稱以及相應的價格。另外還有商品的包裝,幾乎每一個包裝袋上都會有很多生字。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意識地注意超市里每一件物品的標簽和包裝,并將物品與生字有機結合起來,從而促使學生加強對生字的記憶能力。
在大街上,廣告牌、宣傳標語等,都可以作為學生識記生字的場所。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讓學生將識字活動與生活經驗和生活積累有機聯系起來。
二、教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接觸到的都是基本字、基本字帶字、形聲字和難字。學生們在識記這些生字時,若能運用科學的方法,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不同字的特點,教給學生不同的識字方法,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加減筆順的方式來記憶生字。一些基本生字之間就是相差一個筆順,如十和土、干、千,土和王,去和云,日、目和白,木和禾、術、本等等。學生們通過加減筆順的方式能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記住盡可能多的生字,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展開學習和練習。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部首的變化來記憶字形。許多生字在加上一個部首、去掉一個部首或者換掉一個部首之后就能變成一個新字。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部首的變化展開生字的記憶。如青,加上三點水清,加上日字旁是晴,加上豎心旁是情,加上言字旁是請,各個生字之間的拼音都是qing,只是音調不同,意義更是千差萬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對比記憶。
再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生動的謎語來展開生字的記憶。字謎一直以來都是識記生字的重要方式。如門里有個人,就很形象地描述了“閃”字的外形,如一個人站在一個樹木旁,同樣很形象地描述了“休”字。
三、將課外閱讀與識字有效結合,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語文新課標中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字數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是遠遠不能滿足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的,學生們必須要展開課外閱讀,而課外閱讀的過程,就是學生積累字詞知識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要將課外閱讀與學生的識字有效結合起來,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展開以兒歌為主的群文閱讀,讓學生在閱讀多首兒歌的過程中,識記大量的生字。如《小老鼠上燈臺》《小刺猬理發》《小白兔》《丟手絹》《問答歌》,等等。這些兒歌易于傳唱,易于背誦,學生們不僅可以在課上讀,還可以在課下讀。學生們閱讀兒歌的過程中,其聽、說、讀能力均能得到培養和提升。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準備一個手抄本,讓學生們將自己在閱讀時遇到的生字和新詞記錄下來,讓學生們將自己閱讀到的名言名句記錄下來。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學習查字典,讓學生具備自主識字的能力。通過摘抄記錄,既加強了學生的語文積累,又提升了學生的識字能力。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多種策略,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和寫字能力,為學生的閱讀活動和寫作活動打好堅實的基礎,從而全面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并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姬瓊.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7(14).
[2]黃鑫.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全動力自主學習能力初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7(1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