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讓花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它的目的是促進情感的交流和陶冶良好的情操。情境教學由于教學方式快樂、輕松,教育教學效果理想,被廣泛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
關鍵詞:情境教學;情境引入;情境認知探索;語言描述情境
一、情境教學的意義及特點
情境教學法是現代教育教學的重要方法,是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或者場景,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和學習,進而理解教材內容,達到提升學習的一種方法。
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情境教學是教者在對社會現象與生活常識進一步提煉加工之后進而對學生產生影響。諸如榜樣作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課內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音樂欣賞、旅游觀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情境教學法能使學生身臨其境,或者如臨其境,就是通過給學生展示鮮明的形象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的、自覺的活動。在小學教學活動中因為學生年齡處于7~12周歲,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還沒有完全成熟,所以情境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它能體現語文教學形真情真、意遠理蘊的特點。
二、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幾種常見策略
1.激趣情境引入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首先,導入新課時用激趣情境引入,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多種不同的情境引入方法。如創設問題情境,造成懸念。讓孩子們因產生好奇心而學習。描繪或者呈現一定的畫面產生美感,讓學生產生了解美的欲望而去學習。如小學語文課文《桂林山水》這一課,在引入新課時,我先呈現出桂林的山水美景,讓孩子們先通過他們的眼睛去欣賞美景,接下來討論交流這里的山水風景為什么美?自己喜歡哪一處風景,使學生產生學習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的欲望,進而主動積極地去學習。還可以出示實物,在觀察中思考,使學生因為想要探究這個實物的秘密而去主動學習。比如二年級課文《動手做做看》,在引入時我準備了兩個相同的水杯,適量的石子和一條金魚,學生一看要做實驗了,這個實驗是什么實驗呢?同學們十分興奮!這樣就有了想快速了解課文的欲望,課堂氣氛也是相當好。還可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讓學生認為作者與他的情感或者人生經歷相同,進而產生學習的欲望。
2.在情境中認知探索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利用情境引入讓學生產生了學習認知的欲望后,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學生一步步帶入課文描寫的相關情境中,讓學生感到情境即在眼前,我即在情境中。正如我上面所說的小學語文課文《桂林山水》一課,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欣賞山的險峻奇的特點和水的綠靜清的特點。通過欣賞圖片以及對文中重點詞句的分析體會,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從而讓學生產生“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美感。不僅了解了我們祖國山水的景色美,還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操以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3.用師生語言描述情境
語文教學中,還可以變教師單一的講,學生單一的聽為學生多側面多方位地理解感受之后再通過討論交流來理解文章。如我在教學《楊氏之子》時,先讓學生自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之后,全班交流不懂的問題,解決完了詞句障礙后我直接以問問題的方式展開了對課文的理解。(1)課文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2)楊氏之子的“甚聰惠”體現在哪里?(3)楊氏之子回答的語言精妙在哪里?從孩子們的回家中不難看出他們是用自己的心在學習,用他們的情在讀書,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大大超越了那種注解式的字面講解,而是把課文理解透徹了,對課文中所塑造的“楊氏之子”這一人物形象的聰慧認識得刻骨銘心,同時還學習到了描寫人物形象的方法,而這一切全都在語言交流中“潤物細無聲”了。
4.讀中悟情,圖中顯情
語文教學中,除了參加畫面,音樂,角色扮演等形象之外,還可以帶著與作者相共鳴的真切情意全身心地進入情境。此時此刻的情境,不光是一種物與形組成的場景和畫面,而是滲透著甚至是飽含著教師情感的,在這種“情與境”的合力之中,學生的情感也被激發起來了。比如在小學四年級課文《鳥的天堂》中,我先讓學生讀課文,找出老舍先生幾次經過“鳥的天堂”,分別是在什么時間,作者見到的又有什么不同,然后師生通過小組讀、集體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感受到了傍晚靜態大榕樹的美和第二天早晨群鳥活動的熱鬧景象。繼而老師展示“鳥的天堂”的美景:清澈寬闊的河流,充滿生機的大榕樹,活潑可愛而種類繁多的鳥群,構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風景畫,展示了一派美麗動人的南國風光,老舍先生想要表達對大自然生命力的熱愛與贊美的情感與師生的心理達到一致,學生輕松掌握了課文內容,既滲透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又陶冶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情境教學在課堂中的運用,給課堂帶來了歡樂與欣喜,改變了以往的“注入式”教學和閉門讀書、單一的聽分析、重復式的被動學習的狀況。以“形”為手段,以“美”為條件,以“情”為紐帶,以周圍的現實世界為知識的源頭,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探究發現,不斷收獲新知,培養審美情趣,創造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方式,從而使課堂變成了一種享受學習、享受樂趣的場所,這樣的場所更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更好的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