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有斌
摘 要:在語文學習積累方面,教師需要明確積累形式,以便采取有效積累的教學策略。基于這種認識,對語文教學中的積累形式展開了分析,然后從語言詞匯、語文能力、語文情感和語言文化四個方面對積累途徑進行了探討,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語文教學;積累方式;語文素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將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結合在一起。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背景下,語文教學開始注重積累教育,需要引導學生完成詞匯、語言能力等各方面的積累,從而取得全方位發(fā)展。想要達成這一目標,還要加強語文教學積累形式和途徑的分析,繼而有效推動小學語文教育的發(fā)展。
一、語文教學中積累的形式
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需要實現(xiàn)豐富積累,不僅要求學生完成語言詞匯積累,還要求學生得到語文能力、語文情感和語言文化的積累,以便學生能夠通過積累這種方式實現(xiàn)語文學習材料的消化理解,實現(xiàn)語言知識體系的建構,將學習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和內在品質,得到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1]。通過多方面積累,才能使學生在語言知識、意志品質、能力素養(yǎng)等各方面不斷遞增,繼而取得全面發(fā)展。
二、語文教學中積累的途徑
(一)語言詞匯的積累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考慮到學生仍然處于認知水平初步發(fā)展階段,教師還要幫助學生完成詞匯積累,采取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理解詞匯意思,為語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還要將帶有共性特征的詞匯編排在一起,引導學生掌握詞匯特色。例如,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包含“白茫茫”等ABB式詞語,教師可以通過種類劃分指導學生學習,使學生從中完成同類詞語的查找,實現(xiàn)詞匯積累。此外,教師可以在朗讀教學中幫助學生積累語言詞匯,通過調動眼睛、耳朵和嘴巴加強學生的感官感受,促使學生加強語言的記憶[2]。在語文教材中,包含較多需要背誦的課文和段落,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以便學生對詞語的意蘊產生深刻體會,繼而使學生順利實現(xiàn)語言積累。
(二)語文能力的積累
在語文能力積累方面,教師需要對學生聽、說、讀、寫等能力進行培養(yǎng),促使學生全方位發(fā)展。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豐富的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時,教師可以開展趣味聽寫活動,通過描述古詩中的紫煙、瀑布事物由學生聯(lián)想相關場景,然后要求學生寫下對應的古詩句。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同時也能加強對古詩內容的理解,得到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完成情境創(chuàng)設,然后組織學生運用課文中的語言進行對話,促使學生加強課文內容的理解,得到語文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等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在日常學習中,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完成妙句摘抄,從而實現(xiàn)寫作素材的積累。通過組織學生進行仿寫、續(xù)寫訓練,則能使學生借鑒之前學習的用詞造句方法完成寫作,在加強詞句積累的同時,把握寫作規(guī)律,繼而得到寫作能力的鍛煉。開展豐富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將語文知識積累、理解和運用結合在一起,可以促使學生實現(xiàn)知識內化,完成語言能力積累。
(三)語文情感的積累
在新課程改革后,語文教材中包含大量充滿情感和韻味的課文,可以滿足學生情感積累的需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促使學生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逐步實現(xiàn)情感積累。想要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還要加強課文內容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以便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獲得更深層的體驗,得到情感的調動。例如,在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的內容時,教師在教學前可以帶領學生回想生活中的父親,說一說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結合生活,學生可以加深對課文情感的理解,做到與作者同悲同喜。采取該種措施,也能使學生在生活中時常聯(lián)想到學習到的語文知識,促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學會生活,同時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得到情感的陶冶,實現(xiàn)語文情感的積累。
(四)語言文化的積累
語言文化的不斷積累,能夠使學生的文化內涵得到豐富,促使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升。在實踐教學中,認識到教材內容無法完全滿足學生的文化積累需求,教師需要實現(xiàn)拓展教學,督促學生加強對課外文化的學習,能夠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中外文學名著。為促使學生對文本的認識得到豐富,教師還需要求學生完成心得感受的記錄,促使學生有意識地進行文化積累。比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周根據(jù)自己讀書體會寫一篇周記,在實現(xiàn)詞語積累的同時,完成寫作素材的積累。通過課外讀物,則能使學生的知識視野得到拓展,幫助學生建立語文知識庫,促使學生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需要完成文化積累教學計劃的制定,督促學生不斷完善自身知識體系,得到文化內涵的不斷提高。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還應避免急功近利,專注于引導學生完成語言詞匯、語文能力、語文情感和語言文化的積累,以便使學生能夠將學習到的知識內化,通過加強知識運用得到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扎實的基礎。因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積累形式和途徑的探討,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學生完成語文全面積累。
參考文獻:
[1]龐大坤.小學語文詞匯積累教學方法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8(31):105.
[2]包久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積累習作素材的途徑[J].華夏教師,2018(25):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