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靜嫻
摘 要:在英語課程改革大潮的推進下,核心素養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如何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實到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是值得每位教師思考的問題。本文將從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基本要素,探討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 初中英語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4-0092-01
隨著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縱深推進,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這一話題備受關注。而閱讀教學作為英語教學的核心內容,是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主陣地,因此,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必備品格,提升學生的關鍵能力尤為重要。
1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
1997年,OECD提出核心素養的概念:核心素養超越知識與技能。它通過統籌利用心理社會學資源(包括技巧與態度)達到具備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2014年,教育部首次提出“核心素養體系概念”,并指出,中國學生的核心素養應包括兩個方面,即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必備品格包括文化品格和思維品質,關鍵能力是指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這四個基本要素構成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內涵。文化品格表現在對中外優秀文化的認同與理解。思維品質強調人的思維個性特征。語言能力是指在社會情境中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其表現方式包含聽、說、讀、寫等。學習能力是指學生運用一定的學習策略來提高學習效率的能力。
2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并沒有受到教師的高度關注。現階段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教師方面,表現在教學模式趨于形式化、缺少必要的閱讀策略的指導、教學方法固化單一、教學反思不足;學生方面,表現在參與閱讀課堂的情緒和意愿較低,閱讀英語文本的興趣不高;教材方面,表現在文本內容的主題劃分模糊,各版塊間的聯系不深。英語閱讀教學的目的是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強調能懂會說的學習效果,而當下的初中英語閱讀課堂仍傾向于講解詞匯和語法知識,忽視了對語篇背后所要傳達給學生的意義的教授,也沒有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3 基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四個要素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3.1 文化品格的培養
初中生處于成長的中間階段,對各國文化背景的了解較少,而背景知識和觀念意識的缺失,會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產生困難。在當下的英語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忽視了對文章的背景知識和文化價值的教授。比如,英國人和美國人有時會選擇不同的詞匯來表達同樣的意思,如holiday(英)/vacation(美),garden(英)/yard(美),biscuit(英)/cookie(美),football(英)/soccer(美),lorry(英)/truck(美)。如果學生不了解英式和美式英語的文化差異,就會因為英美兩國在詞匯選擇傾向上的不同,加大學生對整個文章的理解難度。為了避免這樣的問題,就必須在閱讀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例如,在Pre-reading部分,教師可以向學生簡單介紹關于英美文化差異的背景知識,利用圖片和問答的方式來激活學生已學的知識,讓學生發散思維大膽猜測文章的主題。將培養學生的文化品格落實到英語閱讀課堂中,對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大有益處。
3.2 思維品質的培養
現階段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在講解閱讀文本時,基本能做到對文章結構和語言特點進行詳細的講解,但要將對學生的思維品質的培養滲透進閱讀課堂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所持的態度和所想傳達的思想和教育意義,從而使學生在閱讀中使思維品質得到升華。比如,初中生對圖片的興趣遠高于對文字的興趣,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用英語描述圖片,這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如果遇到在學生的英語知識面較窄,思維轉化較困難的情況,教師在設置問題時,必須從實際出發,貼近生活和時事,引導學生從淺到深的思考。此外,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和比賽心理,挖掘和擴展教材內容,細化教學環節,在不同階段巧妙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多方位思考問題,并及時聽取學生的思維成果。同時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一起商議解決,將學生討論得出的解決思路有選擇性地進行展示,以此來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只有思維在轉動,閱讀才不會枯燥。
3.3 語言能力的培養
當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強調閱讀文本中的詞匯和語法。而學習詞匯和語法知識只是發展語言能力素養的途徑,并非語言能力的全部,孤立地脫離語境學習詞匯和語法并不是在培養真正的語言能力素養。教師不應該只看到詞匯的教學,而要結合聽力教學,寫作能力考察和必要的口語表達來充實閱讀教學課堂。例如,在Pre-reading環節,教師可以呈現與閱讀文本相關的視頻,在激發學生對閱讀文本的興趣的同時鍛煉學生的聽力技能。在While-reading環節,教師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就閱讀文本的主題進行組內討論,這樣有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來了解文本主題,也為學生提供了練習口語表達能力的機會。在Post-reading 環節,可以適當布置一個寫作小練習,讓學生做個對所學進行回顧和鞏固。通過在聽、說、讀、看、寫這些途徑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可以更好地體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要求下的語言能力的培養。
3.4 學習能力的培養
現階段,學生所接觸到的閱讀文本大多來自于教材,但這些資源是有限的,僅憑借教材來鍛煉學生的閱讀技巧和閱讀能力是很困難的。因此,要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不應停留在教材上,還要適度增加與學生認知水平相符的課外閱讀書籍,為學生配備必要的閱讀計劃,培養學生的語言經歷和閱讀習慣。比如,挑選與教材主題相關的課外閱讀文本供學生閱讀,開展英語閱讀周和閱讀手抄報等活動,組織學生分享交流閱讀感受,在多種形式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4 結語
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一線教師,一定要從觀念上牢固樹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意識,合理使用教材內外的英語閱讀文本,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逐步發展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并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