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冬蓮
摘 要: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發展,新課程的全面落實使得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得到有效展現,教師在課堂教學期間必須明確學生的地位,其是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關鍵。數學作為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在教學期間,教師必須圍繞學生來開展進行相應教學活動,結合學生具體情況設計實時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保障學生學習質量的同時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對小學數學教學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進行一定分析探討,并結合實際對其做相應整理和總結。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主體作用
從現實角度來看,我國大部分小學教育仍是采取傳統教育的方式進行相應教學,其所具有的過度訓練學生集中思維、培養學生定式思維等弊端較為明顯,嚴重影響學生自身自主思維能力的形成;尤其是小學數學教學,傳統的教育方式就是通過讓學生進行千篇一律的類型習題來了解掌握相關知識點,隨著時間的推移造成學生變通思維僵化的概率便會直線上升,使得整個教學效果完全無法體現;而新課程的落實使得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成為小學教育教學的主要方式,其對整個小學教育教學發展有一定促進作用;從當前小學數學教學角度出發,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已經成為當前時代下小學教育的主要關注課題[1]。
一、通過情境創設培養學生主體參與意識
小學數學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必須通過情境創設先對其主體參與意識進行全方位的培養。這個過程中教師先要將數學教學內容與生活做有效融合,創設問題情境來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一定興趣。根據小學生年齡層,明確教學目標,按照小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數學學科特性,將新舊知識做整合過渡設置,對課本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充分聯系,以此讓數學教學對學生產生一定吸引力,繼而達到調動學生學習欲望的目的。
比如在進行“秒的知識”教學時,可在學生已知時和分知識基礎上進行課件延伸,利用多媒體設備做“時間”概念展示,并結合課件故事在教學期間對學生進行講述性提問。幫助學生復習時針、分針知識的同時,使其通過多媒體展現和教師的故事提問和講述,明白秒針知識,保障故事導入與數學教學的完美融合,形成良好的教學情境模式,以此逐步提高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主動性,隨著時間推移使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得到有效培養,最大限度保障其學習質量的同時,有效提升其學習效率。
二、轉變教學方法,開發學生數學思維邏輯
利用小學數學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必須從提高學生洞察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角度出發,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先結合實際做好對以往教學方法的轉變,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自身數學思維邏輯得到有效開發。這個過程中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支持并鼓勵學生自己去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自身思維得到實時鍛煉。數學作為一門對邏輯要求較強的學科,大部分數學問題基本都是在重復的、持續的思考和研究中所得到的,因此教師應根據實際對當前數學教學過程中的講解方式以及整體知識結構做全新的針對性劃分。在數學教學期間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思考空間和時間,讓學生能夠自行對問題進行實時分析和研究,形成主動探索研究解決辦法的形式,與此同時要鼓勵學生在思考和解決數學問題過程中,進行大膽的設想,繼而逐漸得到適用于自身的解決方式,之后經過不斷訓練來讓學生數學思維得以有效構建,形成清晰嚴密的數學邏輯思維,為其后續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打下堅實基礎。
三、提升學生聯想能力及創造能力
小學數學知識屬于數學專業的入門級,學生所學習的大部分數學公式和性質所具有的共通性特質較為明顯,教師在此期間應結合小學數學特點,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階段性的總結和歸納,使其面對新知識時能夠大膽進行聯想,讓學生自己發現數學的基本規律,為后續的數學學習效率提供保障。針對學生創新能力引導開發,教師應在學生思維方式得到培養的基礎上,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進行相應創新引導方案設定,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利用學生本身年齡段所具有的好奇心理,通過多媒體技術和提問情境創設等方式,來讓學生對數學產生強烈的求知欲,以此使學生根據教師課堂教學內容充分發揮自身思維能力,解決課堂上的數學問題,使課堂學習氛圍逐漸濃烈,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提高學生數學能力的同時,使其自身聯想能力和創造能力也得到顯著提升,保障學生主體作用能夠充分得到發揮[2]。
綜上所述,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分析,可以看出在實際實踐期間,教師必須通過情境創設培養學生主體參與意識、轉變教學方法開發學生思維特性及創新能力,來使學生自身學習效率、學習質量、主體作用得到全面體現。這也是提升教師自身數學教學效果,推動我國小學教育事業高效、穩定發展的必要條件。
參考文獻:
[1]張玉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新教育時代,2015(5).
[2]陳利紅.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5(15):96.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