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瑛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小學教育的重要性逐漸凸顯,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廣大家長的關心和重視。小學數學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和關鍵,對學生學習思維和學習能力的鍛煉至關重要。研究式教學是為更新及優化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基于此,對我國傳統小學數學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為研究式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提出幾點建議,希望促進我國小數數學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研究式教學
數學作為自然學科中的基礎和關鍵學科,對學生日后的學習生活影響巨大。小學是學習數學知識的入門階段,更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黃金時期,可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未來我國科技信息的建設與發展水平,因此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國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存在很多不足和問題亟待解決。研究式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激活學生的學習動力,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是更新和優化我國傳統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重要舉措和必經之路。
一、傳統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首先,部分小學數學教師觀念落后,沒有及時更新教學理念,不能與時俱進。在教學過程中,只是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認為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較差,而忽略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過程的重要性,依然采取“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因此,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老師的知識灌輸,卻很難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因此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其次,缺少良好、輕松的學習氛圍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學生的學習意識不強,并不能意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因此需要教師積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吸引其學習,以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然而部分教師仍在教學過程中占有主導地位,為學生提供的研究討論時間非常有限,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單純的講解,很難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圍。再次,目前的小學數學課堂均存在形式單一的問題,教師很少組織學生進行研究式學習活動,更多的是教師通過理論知識引導學生想象。然而學生思維的拓展必須以全面清晰的思考和探究為基礎,缺少探究活動,學生只能收獲一道題的答案,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很難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二、研究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轉變教師傳統的教學理念
在授課過程中,學生應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然而教師也是授課過程中的關鍵,可直接決定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師的教學理念十分重要。教師必須明確研究式教學的可行性和重要意義,要從內心認可和接納這一新穎而有效的教育方式。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針對不同的學生學習狀況及教學目標開展有效的研究式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下冊第8章“克和千克”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幾個手攜式家用稱,讓學生在課堂上動手稱量物品,感受不同質量單位的差別。這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數學成績。
2.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由于年紀小,學習意識差,好奇心較強,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在枯燥的數學課堂中,因此教師要善于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濃厚且積極的學習氛圍中參與到研究式數學教學中。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第6章“年月日”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一些問題進行討論,比如讓學生在日歷上尋找我國一些傳統節日“中秋節”“端午節”“春節”分別是幾月幾號、父母和自己的生日分別是幾月幾號等。通過這樣的問題,學生會積極參與尋找日期,充分感受年月日的含義,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為鞏固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起到積極作用。
3.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及時對研究式教學活動進行總結
教師應針對課堂中的研究式教學活動建立完善的評價考核機制,通過鼓勵或是提出不足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到研究式教學活動中。在每節課的研究式教學活動結束后,教師應及時對其進行總結,盡可能地對學生進行積極肯定的正面評價,對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予以充分的認可和鼓勵。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及時指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快速提高。此外,教師也要進行研究式教學活動的總結,即是否達到了既定的教學目標,是否達到了自己預期的課堂教學效果,針對課堂效果不好或學生認可度不高的活動要及時替換或者取消,盡可能設置課堂效果好、學生可接受程度高的研究式教學活動。
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育存在不足和缺陷是不可避免的,這需要廣大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實踐證明,研究式教學應用于小學數學教育中是符合時代需求的,有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及綜合素質培養,對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建設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促進作用。雖然研究式教學在我國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但相信在各位老師的不懈努力下,研究式教學的明天一定是充滿希望和光明的。
參考文獻:
[1]索桂芳,高翠任.新課程體系下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模式的實驗研究[J].石家莊學院學報,2006(3):112-116.
[2]吳玉瑾.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有效運用[J].中外企業家,2013(22):218.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