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0多年來,高等職業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取得了歷史性的發展和跨越式的突破,逐步從高等教育政策的邊緣走向中心,從規模的意義上占據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本文是如何創辦優質民辦職業中專?根據我本人擔任過多年民辦職業中專校長的實踐,我認為必須堅持"六抓"。
關鍵詞:校園建設;教師隊伍
一 抓好獨具風格的校園建設
民辦職業中專校園既要突出優質現代,更要突出獨特風格。學校人平占地面積、建筑面積、實訓基地必須達到或超過國家規定標準,在本地區力爭一流。校園要根據功能劃分為辦公區、教學區、實訓基地、生活區、運動區、園林區,做到布局合理,環境優美。實訓設備、功能場館務必齊全,要建成現代生活、教學、安全、文化、體育、藝術等軟硬件配套俱全的智能化網絡設施。
要以“教者樂業、學者樂學”為景觀設計理念,以園林意境為出發點,以建筑與環境和諧共生為目標,將校園建設成“學習園”、“生態園”、“就業園”和“創業園”。
二 抓好精干高效的領導班子建設
民辦職業中專的領導班子建設,既要體現現代企業制度,又要體現學校管理特點,還要符合民辦職中的實際,更要符合黨的教育方針路線和國家教育法規。要按著<<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學校董事會,建立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的校委會班子。選聘的校長必須是全才,不一定是教育專才,但必須懂教育。要選聘具有全面領導經歷經驗、政策水平高、創新能力強、閱歷豐富和宏觀駕馭能力強的人擔任校長;副校長和部室中層骨干則必須是教育教學的專才。
三 抓好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建設
民辦職業中專要做大做優,務必打造相對穩定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要不惜重金選聘好包括文化課、專業課、實習指導教師、行政兼課教師和外聘教師在內的高素養的專任教師。實行“加強培養、注重實績,鼓勵先進、優勝劣汰”的管理模式,形成“合理流動,適當儲備、優勝劣汰”的人才引進格局,形成一支人數齊備,文憑職稱等級達標,業務水平精湛的教師隊伍,為民辦職中學校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四 抓好校本特色的教育教學體系建設:一是堅持立德樹人,健全學校德育網絡
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開設德育課,形成學校、部門、班級三級德育教育層次完整,責任明確,黨、政、工、團、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的德育網絡。二是立足人才需求,抓好專業建設。專業特色是中等職業學校特色的核心。專業設置要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當地、國內、國外三大人才市場。骨干專業(主體專業)要“穩、強、大、精”,一般專業要“活、新、快”,以應對日新月異的新經濟、新職業的需要。三是突出學校特色,抓好校本課程教材建設。以高效課堂為改革內容,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要建立與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相適應,富有職業教育特色,適合“做、學、教”一體化教學的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務必推出精品課程,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
五 抓好現代實習實訓體系建設
民辦職中要堅持生產促進科研、科研帶動教學、教學服務生產,產學研有機地結合的方針,結合自身辦學優勢以及市場需求,依托行業企業,開展深層次校企合作項目,逐步探索創新育人模式,走“課堂連工廠,專業通市場”的教學之路;積極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和與高校聯姻等方式,零距離為企業培養適用的技能型人才和向高校輸送優質生源。
六 抓好現代學校制度體系建設
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教育思想,建立和完善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和組織機構,建立現代化、信息化、規范化的管理系統,創新管理模式,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嚴格的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和教師考核制度;建立教學和學生管理等信息系統。提高執行、監測和服務能力,提高專業現代化信息管理水平;實施全面的質量監測,提升執行力和綜合服務能力信息化建設。(作者申展平系湘中地區民辦教育優秀校長)
七 結語
立足于現實的實踐,著眼于未來的發展,力求從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制度與政策等多層面、多視角來考察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與改革,分析各類促進或阻礙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力量與因素,探討高等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以及科技發展之間的相互關系,揭示高等職業教育的內在特點和辦學規律,提出高等職業教育的政策改進和發展策略。
參考文獻:
[1]高等職業教育質量標準研究[D]. 肖化移.華東師范大學 2004
[2]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發展戰略研究[D]. 王前新.華中科技大學 2004
[3]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與變革之比較研究[D]. 匡瑛.華東師范大學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