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婷婷
摘 要: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教情和學情有充分的認知,科學設定課堂評價目標,優化課堂評價形式,活用課堂評價機制,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數學課堂;科學評價;核心素養;實踐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1;G623.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2-0038-01
學科核心素養培養是課堂教學的核心任務,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展開教學,以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執行評價標準時,要針對教學實際設定評價目標,優化評價形式,活用評價機制,以成功調動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一、設定評價目標,調動學生學習思維
數學有著鮮明的學科特點,教師要抓住教學契機展開教學評價,以成功抓住學生的學習心理,為課堂教學注入更多的動力。在進行教學評價目標設計時,教師要深入教材之中,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度解析,為學生設定適宜的學習指標,并對學生完成指標情況進行客觀評定。因為有明確的評價指標,學生有據可依,自然有主動學習的意識,進而有效完成學習目標。
設計學習目標和設定評價目標應是一致的,教師在具體執行階段一定要互相兼顧。例如,教學蘇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千克的認識”一課時,教師為學生設計了學習和評價目標:讓學生建立千克概念,并通過觀察操作,了解稱物體的方法,培養動手實踐能力。教師在調查學情時發現,學生對稱量物體的方法很感興趣。于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側重了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并對學生的表現給出了更多的評價。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會利用臺秤稱量身邊熟悉的物體,并展開對比,對不同物體重量進行認知。而教師在教學評價時,主要對學生操作過程進行評價切入,并對學生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給出矯正意見。
教師為學生布設學習目標,讓學生明確評價目標,并側重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目標進行重點點評,這是比較科學的設定。千克是重量單位,學生平時很少接觸相關內容,教師通過讓學生重點探究物體稱重,能促進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形成學習技能。
二、優化評價形式,促生學生學習動力
課堂評價有多種形式,教師需要進行科學篩選。教師口頭評價、書面評價、考試檢查、操行評價等,都屬于評價形式,什么場合運用什么樣的評價方式,需要教師做出合理選擇。傳統教學注重學生的結果性評價,大多利用考試手段展開階段性評價。新課改背景下的數學教學,能成功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已經成為教學評價需要關注的重要指標。而這是過程性評價的關注點,體現了學生的學習成長態勢。這樣的評價更為全面和貼心,學生更容易接受,效果也特別好。
例如,教學“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相關內容時,教師讓學生尋找身邊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物體,學生會積極參與其中。當學生找到相關圖形時,教師再讓學生對這個圖形進行細化介紹,使學生在觀察解讀中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同時,教師給出了評價: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有密切關聯,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可以為同學們建立良好的數學思維,對生活數學現象進行對應的學習探究。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參與實踐操作的熱情更高,課堂互動氣氛更為熱烈。然后,教師對學生的個性表現給出多種鼓勵,有點評、有點贊、有鼓勵、有啟發、有矯正,師生互動頻繁,教學效果更為顯著。
教師對學生實踐活動給出重點評價,不僅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動力,而且讓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教師評價呈現多元化特征,對學生的激勵也會更加豐富。
三、活用評價機制,提高學生學習素養
課堂評價是一項重要教學內容,在具體執行階段,教師面對不同的教學實際,要靈活運用不同的評價,提升評價的契合性,其效果才會達到最佳。學生課堂表現優秀,教師要給學生及時點贊,激勵學生更加努力;學生遭遇困擾或者出現了失誤,教師要給出寬容性評價,多給正面激勵,多進行針對性引導,而不是一味打擊和批評。評價是師生互動的重要媒介,教師要運用評價手段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為課堂教學提供更多的正能量。
例如,教學“認識周長”一課時,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一些直觀圖形進行周長計算競賽活動,學生根據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計算規律展開相關操作。因為教師的引導比較到位,學生計算都比較準確,于是教師給出了針對性評價。為了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還讓學生展開自評、他評活動。有的學生說:“我們這個小組分工明確,對這些比較復雜的圖形進行了分解操作,然后集中計算答案,并進行對應驗算,所以運算速度加快了。”也有的學生進行互評:我發現其他小組都能夠集體參與,每一個成員都動起來了,極大提升了計算效果。而我們小組操作效率不高,則與組織不力有關。
教師讓學生展開自評、他評活動,這是活用教學評價的典型做法。學生通過自評和他評,從中獲得豐富的學習信息,不僅使思維得到了歷練,而且使反思得到了落實。
綜上所述,課堂評價是教學重要的內容之一,教師要有科學的認知態度,正視課堂評價的激勵作用,科學設計課堂評價,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評價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多探究的契機,給學生以更多的鼓勵和支持,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自信心,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趙云峰.例談核心素養視野下的數學教學[J].貴州教育,2017(19).
[2]榮昕.基于核心素養視角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法初探[J].吉林教育,20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