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紅
摘 要:多媒體是一種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它能使形、聲、色、動、靜發生變化,向學生展示具體直觀,聲畫并茂的視聽材料,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語文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從而改變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教學模式,使教師教的輕松,學生也學的愉快。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手段;課堂效率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課堂教學邁向成功的第一步。上課出,創設某種情景,營造一定的學習氛圍,能迅速喚起學生的學習意識,為突破難點打下基礎。如教《桂林山水》一課,當板書課題后,學生處于渴望了解桂林山水具體情景的心理狀態,此時放映桂林山水的特寫鏡頭。用絢麗的色彩,迷人的畫面,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課文內容中來。從而為課堂的教學營造一種濃厚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學習。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幫助學生突破重點,突破難點
電教多媒體的最大優點是可以使聲、圖、文并茂,彌補學生難以感知的東西,如《狼牙山五壯士》一課,重點是要讓學生理解五壯士痛殲敵人,英勇跳崖的動作和神態,難點是讓學生體會五壯士偉大的獻身精神以及忠于黨和人民的崇高品質,從中受到思想教育。
在教學第二部分誘敵上山、痛擊敵人時,我先讓學生抓住描寫五壯士痛殲敵人時的動作和神態的關鍵詞語,體會五壯士仇恨敵人,英勇頑強的精神,然后通過影像資料,活靈活現地再現五壯士英勇殺敵的情景。在此基礎上,指導感情朗讀,進一步烘托了五壯士對人民的愛,對敵人的恨。
在教學英勇跳崖一節時,由于學生對他們表現出來的視死如歸的豪邁氣概及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難以理解,此時。播放影像:五壯士屹立在狼牙山頂峰,眺望著群眾和部隊主力遠去的方向,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悅,鄙夷地面對敵人,輕蔑高呼口號,英勇跳崖。這畫面將深深定格在學生心中:驚天地泣鬼神、氣壯山河。五壯士忠于黨、忠于人民英勇無畏的獻身精神也將深深的打動孩子們的心。
三、運用多媒體增大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效率
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前,我們需要大量的時間來板書,而且受面積限制,課堂容量不能過大;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增加課堂容量,可以節省老師板書的時間,讓師生能有更多的時間用來思考、分析解決問題上。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一課后,我鼓勵學生提出和地球有關的問題,學生的問題一個接一個,如何對待學生提出的問題,使他們的求知欲越發強烈呢?,于是我在網上搜索一些關于地球的資料,讓他們自己選擇感興趣的東西去讀,解決學生的各種疑難問題,從而揭開地球神秘的面紗,并給學生補充一些描寫地球的優美詩句,散文,讓學生去欣賞,從而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優化作文課堂教學
作文是語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每位語文老師都想盡快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學生也明白其重要性,盡管如此,可在學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畏懼情緒,怕寫作文,因此,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教學中,我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首先是怕,其次是無素材,或者說有素材不會用。故學生面對作文課往往手足無措,應付了事。若能恰當地將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到作文教學中,將圖像、聲音、文字等教學材料相整合,實現教學資料課堂的優化組合, 就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如在作文訓練大愛無聲時,可展示文字:這是個愛的世界,愛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父母對于子女拳拳的愛,子女對于父母眷眷地愛;老師對學生殷切的愛,學生對老師純真的愛;朋友之間真摯的愛,鄰里之間融融的愛……緊隨這些文字,將相關圖片,特別穿插了四川地震中感人的圖片展示出來給學生看,學生看到這些圖片,一片議論,借此引導大家去談對圖片的感受,對哪些圖片感受最深?為什么感受最深? 用自己的話說說,學生觸圖生情,有感而發,很容易寫出自己的感受。再把學生作文中較感人的片段做成課件,展示出來讓大家相互學習借鑒,不僅進一步提高了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魅力,而且更重要是讓學生感受到作文不再是那么可怕。只有我們面對話題,有感而發,有情就抒,就有話可說,也就能寫出比較不錯的作文了。
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巧妙運用多媒體教學,把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就能提高教學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參考文獻:
[1]陸春玲.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設備提高教學效果[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8(06):70-71.
[2]幸乾明.正確運用多媒體技術 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7(0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