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華
[摘?? 要] 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很多學生表現為對寫作缺乏興趣,他們的習作缺乏新意,這對學生后期的語文學習非常不利。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整體寫作水平,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教師以及學者應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策略進行深入研究,使學生在快樂的學習過程中掌握寫作的技巧,為將來的語文學習和創作奠定良好的文學基礎。
[關鍵詞] 小學語文;素材積累;作文教學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堅持以學生為本,這就需要從學生的寫作興趣入手,只有提升學生的興趣,學生轉變學習觀念,此時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小學語文寫作課堂激發學生興趣、提升教學質量做出良好的準備。尤其是近些年來,在素質教育的推行之下,學生的個人發展動力遠遠勝于客觀因素的推動,我們必須要尊重學生的主體發展,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根據學生的自我元認知能力進行教學設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一、通過創設多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在語文學習中,興趣是最首要的因素,成為小學語文作文的重要組成因素。學生有了興趣,才會有動力,才會自發地經常練筆,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寫作水平。
教師在寫作教學環節的課程計劃安排組織中,可以通過精心地選擇和優化教材的內容,結合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快速地進入寫作學習的最優狀態。為了實現學生高效的學習目標,教師首先需要從整體上把握教材資料的知識體系和編排的特點,分清各個內容和教學環節在整個教學框架中所占的位置和所發揮的作用,根據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制定合理的課程教學內容的導入方式,并根據寫作的主題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和練習任務,使學生能夠充分領略教師的教學意圖,在有效的學習時間內獲得更多有效的寫作知識技巧。
例如,教師需要借助先進的教學理念不斷優化和轉變傳統的教學思路,寫作課堂的安排中應當結合教材中的內容,靈活地穿插在教學環節的各個階段中。同時為學生布置寫作主題采用更加靈活的引導方式,減少學生寫作要求上的限制,使學生在具有啟發性的活動中不斷迸發創作的靈感,同時借助一些輔助工具和手段,使學生的情感表達更加深刻具體。如遇上下雪的天氣,可以充分利用外界的環境條件,組織學生進行戶外的雪景觀察,進行以雪景為主題的寫作課程安排,使學生在真正的情境中積累寫作素材,既不會感到枯燥無聊,又能夠拓展寫作的思路。另外,適當舉行朗誦比賽、作文比賽、演講比賽等新穎的表現途徑也有助于拓展學生知識面,提高作文興趣。
二、設置高效的課堂互動環節
為了實現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除了應當通過相應的情境設置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還需要從學生自身素質提升的角度進行重點強化。教師可以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發言、交流和討論的機會,讓學生在表達自身觀點和想法的過程中,提升自己對語言詞匯的把控和組織協調能力,通過思考,加強自己探索、觀察和發現問題的意識和能力,最終不斷地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學生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還可以交換看法,從別人的思想中汲取有益的知識,激發自身寫作的靈感。
教師在互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提問為學生設置交流討論的大背景,在提問過程中,圍繞教材中的具體教學內容,挑取關鍵的問題,抓住主要的矛盾點,帶領學生一步步深入學習。如學習《和時間賽跑》時,可以在講解的過程中穿插設置一些小而具體的問題,激發學生從各個角度來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所想要表達的情感以及敘事傳情時采用的手法。最后還可以設置課程討論的環節,如根據課文中提到的“你的昨天過去了,它就永遠變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提出討論的主題:身為小學生的我們又應當如何節約時間,更加高效地利用有限的時間去實現自己的目標和追求?
三、設置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積累知識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文章也是如此。只有積累了足夠優秀、豐富的素材,寫文章才會得心應手,才能寫出好文章來;相反,則會感覺頭腦空空,絞盡腦汁也覺得寫不出豐富的內容。其方法筆者歸結如下:
(一)廣泛閱讀,積累語言素材
這就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小學語文課本是由編者精心編選的,具有很強的閱讀價值,首先就作為優秀素材供學生借鑒吸收營養。教師可以在充分講解課本內容的同時,為學生提供優秀課外讀本供學生拓展語言素材。
(二)觀察實踐,積累生活素材
日常生活中所發生的任何事情,都可以當作素材運用到寫作之中,語文寫作也是。學生可以通過生活中發生某些事情,在進行深度思考之后將自己的感受轉化為語言記錄在紙上。這種做法不僅可以增強文章的真實性,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與寫作能力。“每種語言的產生、每篇文章的寫作目的大致上都是為了記錄自己的心路歷程,記錄身邊發生的真實事件。”所以文章的真實性從何處體現,就要看寫作者所選取的素材是否來源于真實生活,這就要求學生的寫作內容貼近現實生活。
生活中有最廣闊的素材,只有真正認真細致地貼近生活,在生活中多多實踐,感悟生活才能在文章中寫出真情實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著重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自然生活、校園生活、家庭生活以及社會生活中認識生活,實踐生活,并且在行文中勇于表現生活。學校也可以根據條件適時舉辦有趣的校園活動,比如郊游、參觀博物館、開展運動會等文娛活動。學生一旦有了豐富的人生閱歷、充實的內心感受,就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情可抒。
(三)授予技巧,拓展思路
僅有素材還不夠,沒有掌握寫作方法和技巧,學生仍然不可能寫出好文章來,而作文的核心是構思問題。只有存有好的構思,學生才可能文思泉涌,寫出有內容、有內涵、有思想的好文章來,所以授予學生不同文體的不同構思方法也就至關重要了。可根據小學作文的常見類型——觀察作文、半命題作文、看圖作文等,具體問題具體教學。
四、在作文的修改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自評和互改
新課標規定,初中學生要“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互相評改作文”。在作文的修改過程中教師應關注學生的自評和互改,這是有效提升作文水平的方式,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具體來說是要求學生全方位細致地關注對方的寫作問題,并瀏覽吸取對方的長處。需要注意的是在修改過程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修改作文的態度、內容和方法,教給學生修改的方法和步驟,使其逐漸熟悉方法,提高修改質量。“反思”是一種自我能動性的行為,在反思過程中,有助于學生及時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尤其是在進行細細品味的同時還能夠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與其他同學進行互相評價時,可以在對其文章修改過程中,汲取對方的優勢,彌補自己的短處,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然而,學生進行作文自改互批過程中,并不意味著教師不參與,而恰恰需要教師的科學指導,如之前必須明確總體要求、教給具體方法并提供操作標準,之中先多次示范批改再分組抽查批改再隨機放手批改,之后每次自改互批都必須檢查或抽查并對普遍性、傾向性、典型性問題作簡要講評。
小學語文寫作教學高效性的提升,對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培養和發展至關重要,需要教師在符合教學規律的基礎上,按照課程標準改革的目標和要求,制定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征的教學策略,設置合理的課堂教學活動,為學生制定符合課程內容的任務和計劃,幫助學生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狀態下吸收知識,掌握寫作方面的關鍵問題,不斷提升自身的寫作方面的素養。
參考文獻
[1]韋建彬.小學語文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5):139.
[2]陳明霞.淺探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8,(14):111-112.
[3]丁道霞.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的策略[J].新課程學習(上),2013,(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