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芳
【摘 要】在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學生創新素質是教育的核心。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情境,激勵學生去探索,去創新。本文主要從優化課堂教學: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把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尋求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三方面論述了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關鍵詞】優化課堂;培養創新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153-01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即“培養學生再次發現知識的探索精神,培養重新組組知識的能力,準備首創前所未有事物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要發展和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基本的一環就在課堂教學中。下面談談我是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要給學生營造一種寬松的課堂氣氛,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的環境。教師要敢于放下架子,給學生創造一種敢說,敢想、敢做的開放性課堂氛圍。只有在允許學生說錯、思錯的寬松的訓練過程中,學生才能在多說、多想、多練的鍛煉中,提高多角度、多層次的思維能力,才能激發他們熱情主動參與探索,從而有效地培養創新意識。例如:這樣一道題:把一條繩子平均分成7段,至少要剪幾次?有的說6次,有的說只要5次……2次。突然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只要一次。”這時全班學生都非常吃驚,議論紛紛。我這時沒有發表意見,而是因勢利導,讓大家動手試試。最后大家從動手操作中想辦法,發現確實只需剪一次就能把繩子平均分成七段,這樣不但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同樣也培養了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主動探索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激活課堂氛圍的關鍵,葉瀾教授指出: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間積極互動的過程。師生關系是教學活動的基本關系,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這就要求教師多在學生中間參與活動,了解、指導學生的探索活動,課堂上多用商量的口氣與學生進行交流。此外,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對學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見”,我及時采納并給以充分的肯定,對每個學生都予以同樣的尊重和真誠的關愛,不“喜優厭差”。從而形成師生間的思想交流,情感溝通,人格碰撞的社會互動關系。建立了這種師生關系,有利于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
教學論研究表明:教學的實質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個體認識過程和發展過程。因此,教師必須努力把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過程改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獲取知識的現代學習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課堂上,應把形成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方法以及靈活的知識遷移能力作為主要任務,盡量做到多讓學生去想、去講,多讓學生去議、去練,給學生較多的自由聯想時間、空間,暫緩結論性評價,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去掌握知識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
在教學中,我通過創設情境,并且采用多種組織形式,比如:個別學習,同桌學習,小組學習,大組學習,學生執教,游戲活動等等。擴大了單位時間內學生主動活動的空間,而且釋放了每個學生的精神活力,使他們有機會主動地學習,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以此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鼓勵學生尋求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培養創新意識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問學生答是常用的教學形式。老師提問后,一個答錯了,再問另一個,答對就算全班都懂了。其實,這一問一答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學生都懂了,也不意味著此問題只有唯一的答案。這種教學限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此,教師必須鼓勵學生尋求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對同一個問題注重用“誰還想說”,“誰還有不一樣的方法”等話語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鼓勵學生“別出心栽”例如:我在教學《9加兒》這一課時,出示“9+5”的例題后,我注重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計算方法,先不急于教學生算法,而讓學生先自己獨立探索,有的用湊十法;有的用數數法,利用學具小棒,用9逐個相加;還有的先把5拆成2+3,然后用9加2再加3等等。解題方法多樣,人人參與,都能很快算出得數。當學生各自采用不同的算法后,讓學生討論交流,互相啟發,取長補短,最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法,使學生有機會展示個性,樂于探索,勇于創新。
優化課堂教學是培養創新意識的關鍵,是培養創新意識所不能忽視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曾說:“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因此,我們廣大小學教師要十分關心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和鍛煉,使他們從小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進而形成創新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