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妍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203-01
閱讀是表達的基礎,閱讀教學搞不好,表達(說話、習作)也不會搞好。學生在平時閱讀中沒有積累下規范、精美的語言,在表達時吐出來的怎能是精品呢?表達還與生活積累有關。生活積累多,學生才可能有話可說,有話可寫。要使生活成為有效的積累,在表達時真正發揮作用,還應該以閱讀為基礎。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積累了優美的詞句,并已體驗這些詞句在課文中蘊含的情感因素,在表達時利用生活中積累的材料,才有可能用詞準確,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在閱讀教學中,學生積累了表達方法,在表達時利用生活中積累的材料,才有可能有條理地表達。
一、問題的提出
積累,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引起了我們廣大語文教師的高度重視。但在教學實踐往往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表現為:
1.重視優美詞語、精彩句段的積累,忽視方法的積累。
詞句、精彩片斷的積累固然重要,這有助于更好地閱讀和表達,但方法的積累亦不可少。一個學生語文素養好與壞,主要是以各種能力去衡量。而各種能力的高低,其實就是學生平時在學習生活中逐漸積淀而成的。能力的前身是方法,方法掌握多了,就形成了能力。
2.注重課內、校內學習生活的積累,忽視課外、校外學習生活的積累。
課堂教學不是唯一的教學形式,語文書也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內容。語文課程資源是非常廣的,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了,接受的信息量就增加了,這符合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理念。課外、校外資源都有待于我們在教學中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多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引導學生積累材料。
3.追求“量”的積累,忽略“質”的突破。
有些老師教了一課書,讓學生把好的詞句摘錄下來,或布置看課外書,摘錄幾個好詞、幾句好句,而忽略了學生對這些詞句的理解,特別是在特定的語境中的感悟、理解,以及情感體驗的深刻性。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為了完成任務而“積累”,對文章迅速瀏覽一遍,碰到好詞好句,馬上摘下,到時候,好詞好句一大串,能派上用場的卻了了無幾。
二、積累的形式與途徑
1.課堂教學是積累的主渠道。
語文教科書中內容都是編者精心選取的、文質兼美的文章。這些文章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組織學生學習的。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發揮導語作用,將語言文字內化,進行情感熏陶,方法培養,良好習慣的形成,在潛心學文中積累。
2.開發和利用課外學習資源。
在課堂上學好教科書的前提下,應開發和利用課外學習內容,將課內內容與課外學習資源有機地聯系起來,進行整合。
(1)看動畫片積累。
首先教師收集一些好的動畫片,如《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超級飛俠》等,利用學校多媒體設施,與學生一起看動畫。能在學校里與老師同學一起看自己喜歡的動畫,大家既激動又興奮。在看之前,老師提出要求,這次看節目與以往不一樣,要仔細看人物的動作、表情,注意情節的發展變化,認真聽人物的對話。此時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一個個全神貫注地盯著屏幕,只怕錯過一個環節。看完之后,讓學生說說、演演。可以說說節目的內容;可以當當小主持人,把自己覺得最有意思的片斷介紹給別人,讓他們聽了也產生去看這一節目的興趣;可以談談自己看過之后的感受,受到的教育或啟發等;也可以小組合作演一演,再現片中的情節……形式多種多樣。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會了如何欣賞動畫,如何看電視,如何觀察事物;在愉快的氣氛中,提高了口頭、肢體表達能力,豐富知識,發展了思維,為習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2)看電視新聞積累。
每個孩子都愛聽故事,愛講故事的老師特別受孩子們的喜歡。為了使孩子們愛看新聞,老師每天利用早會、課余時間把昨天國內外發生的熱點、焦點事件以講故事的形式講給他們聽。
開展“每天新聞報道”。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每天新聞報道”就是以合作小組為單位,每天報道前,有5分自由討論的時間,各小組在這段時間內進行準備,以確保每個成員播報的質量。報道以抽簽形式進行,如抽到第3組的2號同學,今天的新聞就由他上臺來報道。報道的質量由全班同學評價,對于質量好的就帶一定的分數回小組,并定期評出“優秀報道員”、“明星合作小組”。小學生個個爭強好勝,集體榮譽感強,誰都不肯落后于他人,不光自己準備,還督促同組同學積極收看新聞。這樣以內部動機、外部壓力促進學生主動地看新聞、記新聞、說新聞、論新聞,掀起了看新聞的高潮。學生在了解國內外大事的同時,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口頭表達能力、與人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提高,膽識也得到了鍛煉,對于語文的積累更是起著積極的作用。
假期布置觀看新聞作業。假期的保留作業就是觀看新聞,記新聞記錄卡。學生在記錄卡上寫清所看頻道、節目名字、主要內容、自己的感受。這就要求學生觀看時作筆記,觀看后從中選擇一個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寫出自己的感受。學生通過這樣的作業練習可以獲得多方面的益處,一是及時了解國際國內“焦點”新聞事件,擴展視野;二是鍛煉語文能力,如聽記筆記、闡述或論證觀點等;三是嘗試對社會事件以及人們的觀點進行分析和評論,使個人的判斷能力得到訓練。
(3)搜集廣告詞。
電視里、公路旁、房頂上滿眼是廣告。為了吸引消費者,廣告的內容設計各具特色、表現形式豐富多彩。有些是采用詩歌的形式吸引觀眾;有些是運用順口溜的形式,讓人易于記住產品的特點,讓學生關注這些廣告詞,領會祖國語言文字的精深博大,體會語言文字表現手法的多樣性,提高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興趣,提高語言文字表達的生動性、形象性、精練度。
(4)課外閱讀積累。
呂淑湘先生曾說過:“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得益于課外。”課外閱讀要保證時間;教給讀書方法;還要有檢查。備一本課外閱讀作業簿,將讀后收獲分門別類記下來。加工組合,備好貯存倉庫簿。從記憶的定義可知,編碼、貯存是記憶的兩個組成部分,在記憶中不可缺少的兩個過程。就“編碼”而言,可將所要的東西分類加工組合。就“貯存”而言,有兩種方式:人腦貯存和文字貯存。而人腦貯存優于文字貯存。我們應要求學生,先在頭腦中貯存,然后將重要的分門別類記在倉庫簿上,到運用時,能及時喚起記憶。可按以下類別建立倉庫簿:優美詞句;可按性質歸類,也可按意義歸類,又可按結構歸類。各種方法:可分為科學的思想方法、學習方法、觀察方法、表達方法幾種。寫作素材:指的是題材日記。思想情感:指隨想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