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尾英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238-01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可是據學校調查,你認為最枯燥的學科是什么?答案是數學;你認為最難學、最令你頭痛的學科是什么?數學;令你最討厭的學科答案還是數學。為什么數學在學生的眼中,總是板著面孔、高深莫測呢?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一針見血地分析道:“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是數學教學脫離實際?!睌祵W教學存在著這樣一個弊端:教師為了教而教,只是把知識生硬地教給學生,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就越來越感到數學是枯燥的,是冷冰冰的,學習數學只是為了完成學習任務,進行數學考試。這樣的教學使數學與生活脫節了,完全失去了學習數學的重要意義和樂趣。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在數學教學中應聯系學生的生活進行數學教學的思想。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數學學習與學生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來,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有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當學生掌握了數學知識、方法后,再應用于生活實際,體驗到用數學的樂趣,真正做到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一、教師要樹立數學生活化的教育意識
眾所周知,從生活實踐中培養創新能力這一點上,美國“木匠教學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識來源于生活,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取知識,讓學生自我發現問題和自我解決問題,充分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F在小學數學教材知識系統太強,與學生密切聯系生活太少,使教材知識結構與學生認知結構無法達到同步,導致教師為達到教學目標而搞題海戰術,反復機械訓練,阻礙學生思維發展。所以在教學中要注重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直接經驗,把教學歸樸實踐,歸樸于生活。如:學了24小時計時法和小數乘法后,我設計一節活動課,讓他們事先分組了解市場食品價格,在活動中安排好時間問題,每個學生都是問題解決小主人,情緒高漲,積極主動制定方案,探討存在問題,提出各自見解?;顒又屑仍鲩L見識又明白實際生活中面臨一些問題,真正了解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真諦。
二、創設生活化情景,激趣引新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睌祵W知識雖然單調枯燥,但蘊含著豐富的可激發學生興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課教學時,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因素,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起來,把社會生活中的題材引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之中,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求知成為一種內動力。
例如,教學 “分數的初步認識”引入新課時,我先用課件演示餐廳中生活老師分早餐的鏡頭:每人一個鴨蛋,一根香腸……接著讓學生每人分手邊的物品(各自準備),要求分得同樣多……最后,教師引出,分物品時,每份同樣多,叫“平均分”。這樣利用人分物的生活現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學生增加了動手操作的機會,且使學生對新概念感到新穎、親切。
又如在教學“人民幣的認識”時,大多數學生已認識人民幣,靜態的“認一認”已滿足不了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就可以嘗試設計動態的“購物活動”讓學生輪流做售貨員和顧客,在活動中體驗元、角、分的關系,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這樣的情景式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數學的意識。創設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的情景,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大膽探索的興趣。
三、讓數學走進生活,使生活數學化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把學數學和生活體驗結合起來,不僅覺得生動、深刻,而且進行了人文教育。學習長度單位,教師帶學生實地丈量計算學校操場樓房;學習面積計算,就讓學生算出裝修教室所需瓷磚面積、數量及錢款。讓他們知道每天吃多少米、用多少水、耗多少電都進行計算,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數學、走進數學。如學校為了鼓勵節約用水,對自來水費按以下方式收取,用水不超過10噸,每噸按0.8元收費,若超過10噸,超出部分每噸按1.5元收費。1、王老師六月份用了8噸水,應交水費多少元?2、李老師六月份用了12噸水應交水費多少元?3、陳老師六月份平均水費為每噸1.0元,則陳老師六月份用了多少噸水?應交水費多少元?這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問題,如何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綜合,是非常重要的,再引導學生利用已學習過的知識解決此題,這可使學生既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又鞏固了已學過的知識,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可跟現實生活互相結合,解開了學生客觀現實生活接觸的諸多難題,從而通過課改讓數學走進生活、使生活數學化。
四、解決生活問題,體驗數學價值
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有用數學”大概就由此得出。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后,在運用的過程中,讓學生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體驗數學的價值,體會學習的快樂,從而對學習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當學生學習了數學知識后,教師應及時帶領學生走進生活,嘗試用所學知識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數學現象,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如:學習了“圓的基礎知識”,可請學生解釋車輪為什么不能做方形、三角形、圓形,而要做成圓形呢?又如教學“三角形的穩定性”后問學生為什么電桿支架、自行車等等要做成三角形而不是長方形正方形呢?再如學習了“長、正方形面積計算”后,請學生計算如果給教室鋪地磚,需要買多少塊地磚等等,這樣學以致用,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用數學的觀點看事物、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我愿意和我的學生們伴隨著新課程、新教材共同成長,一起學習數學,感悟數學,理解數學,喜歡數學,應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