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煒基
摘要:如今,我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致力于進行全方面的教育改革,促進學生良好素質能力的養(yǎng)成。本文簡要介紹了多元智能理論的概述,重點闡述了多元智能理論在師范院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措施,希望能夠改革師范院校的英語教學方法。
關鍵詞:多元智能理論;師范院校;英語教學
英語是在全球通用的語言,隨著我國與各國的聯(lián)系不斷加深,對英語人才的需求量逐漸增加,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于師范院校的英語教學中,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有利于我國人才數量的增加。
一、多元智能理論的概述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教授加納德在1983年提出的關于智能及其性質和結構的理論[1]。不同職業(yè)人群的智能存在一定差別,比如,演說家的語言修辭智能突出,會計師的數理邏輯智能突出等,每個人大概有一到兩種的突出智能,其他智能發(fā)展不突出或者完全不具備。多元智能理論的提出為教學改革提供了理論基礎,傳統(tǒng)學校的教學中只注重學生八種智能中其中幾種智能的培養(yǎng),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教學改革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樹立。
二、多元智能理論在師范院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一)設計針對性教學方案
傳統(tǒng)的師范院校英語教學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講臺上一味的講解理論知識,學生被動的聽講,學生的主體作用難以發(fā)揮,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較少,課堂氛圍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而且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只是按照教材上的內容進行設計,沒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教學方案只適合其中的小部分學生,大部分學生的英語成績提高困難。基于多元智能理論,英語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不同方案的設計,使教學方案能夠面向全班的學生。在設計教學方案之前,教師應深入到學生群體之中,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了解不同學生的特點,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方案的設計。英語教學內容主要有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在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充分認識的前提下,教師可以采取考試的形式對學生的英語能力有所了解,掌握不同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并將學生劃分成不同的層次,根據學生的層級進行具體的教學方案規(guī)劃。例如,對于閱讀能力不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先選擇難度較低的文章讓這名學生在課堂上朗讀,并逐漸提高難度,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分享不同的學習方法
英語課程的學習主要有四個方面,這四個方面的學習內容都比較繁多,所以英語成績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英語學習僅通過在課堂上進行是遠遠不夠的,學生應將英語學習延伸到課外才能促進英語成績的提高。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秉承多元智能理論,不能過度阻礙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方法是因人而異的,如果學習方法統(tǒng)一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會產生不利影響。教師可以專門開設一節(jié)學習方法的討論課,讓每個學生發(fā)表自己學習聽、說、讀、寫這四個方面的學習方法,在所有的學生提出自己的方法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內展開學習方法討論,如果學生對自己正在使用的教學方法不滿意,可以借鑒其他學生的方法,將學習方法適當調整,有利于全體學生學習方法的革新和改進。而且在討論的過程中,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班級內部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促使學生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學習習慣。
(三)引入多方面評價機制
在傳統(tǒng)的英語評價機制中,往往采取以最終的期末成績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方法,這種評價機制對其他科目具有一定的適用性,但是不適用于英語課程。因為在試卷上無法顯示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師范學校缺少了對這兩個方便進行評價,這對這兩方面能力出眾的學生是不公平的,所以師范學校應在英語課程評價機制中引入多方面的評價,將閱讀和表達作為英語成績的一部分。而且將期末成績作為最終評價也是不科學的,因為不排除有些學生在期末考試中發(fā)揮失常的情況,所以為了能夠對學生進行準確的評價,教師可以采取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并存的方式綜合評價學生的英語成績。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密切觀察和注意學生的課堂表現,比如,學生的發(fā)言情況、學生的課堂狀態(tài)等,都可以作為評價的指標。采取多方評價機制能夠使學生了解自己在英語學習的哪方面存在不足,并進行富有針對性的改正,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設計針對性教學方案、分享不同的學習方法、引入多方面評價機制等措施,能夠促進多元智能理論在示范院校英語教學中的合理應用,可以促使學生弱勢方面英語能力的進步,是順應我國教育改革要求的體現,有利于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陸丹.多元智能理論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20(04):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