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化
【摘 要】小學生正處于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學習壓力的加大,在學習、人際交往、自我意識等方面都有可能遇到各種心理問題。因此,我們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幫助學生形成健康、和諧的人格。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問題;健康
【中圖分類號】G6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09-0269-02
一、小學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
根據對我校42名學生進行相關問卷調查,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總體良好,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小學生存在以下心理健康問題:
1.以自我為中心。考慮事情以自我為中心,堅持自己的意見,忽視別人的感受,缺乏同情和寬容。如11.9%的學生認為學校集體利益跟他們無關,不管不問。4.8%的學生對小動物缺乏同情心,捉弄它們。當別人不小心踩了他一腳時,只有78.6%的學生選擇原諒。
2.嫉妒。當別人比自己更好時,表現出不快樂、嫉妒、怨恨。
3.自卑。缺乏自信,在某些方面感覺不如人,心理承受能力脆弱。例如,14.3%的學生與新朋友親近時感到尷尬。
4.厭學。把上學當成負擔,如14.3%的學生到學校的心情是一般,11.9%的學生到學校的心情是有時煩,2.4%的學生在上學的時候感到不開心。
5.孤僻。性情孤獨,沉默寡言,不愿和同學交往,心中的煩惱不愿與別人說。如14.3%的學生心中的秘密誰也不說。
二、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原因分析
1.家庭環境對學生心理的影響。
一是家長責任缺失。農村兒童,大多數父母是農民家庭。他們知識水平不高,很少關注孩子在學校的表現,習慣性地把所有的教育責任都交給老師。二是部分農村家庭教育方式是不恰當的。有些父母太專制,對子女過于嚴厲、粗暴。有些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期望太高,保護太多,溺愛太多。三是家庭氣氛不和諧。隨著離婚率的上升,嚴重破壞了兒童的正常生活環境,這是部分學生存在心理問題的直接原因。
2.學校教育對學生心理的影響。
一是學習負擔過重。隨著學生學習競爭的加劇和學習負擔的過重,學校、教師和家長對成績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成績是評價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這給學生造成了嚴重心理壓力,很容易讓孩子產生抑郁,煩躁,不自信等現象。二是教師教育方法不當。教師不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忽視情感溝通,對學生缺乏耐心、尊重,暴力批評,嚴重創傷了學生的心理。
三、解決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針對以上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我校主要通過以下策略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1.將家庭與學校合作納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我校通過建立班級家長微信群,家長會等途徑宣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指導家長如何采取民主型的教養方式,注重培養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質,營造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環境。通過父母的追求、性格和行為來影響孩子,受到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2.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是做好培訓工作,提高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教師積極參加市里組織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學校出資購買一些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書籍, 鼓勵教師自學。二是發揮好教師榜樣示范作用。要求每個老師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積極、開朗的心情,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學生。
3.發揮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的主體作用。
一是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我校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課時計劃,課時從校本課程中統籌安排。每天值日校長會不定時查課,確保教師上足該門課程。二是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主體教育中。在備課和課堂教學過程中,各科教師要對教材中的心理教育資源進行深入地挖掘,將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滲透到教學過程中。
4.開展心理咨詢服務。
我校建立了心理室, 房間裝修溫馨,設計了快樂書角,小音樂廳,玩具世界幾個板塊,目的是幫助他們解除心理緊張,能夠向心理老師傾訴心里話。建立心理檔案,組織心理問題問卷調查,認真統計分析,對全體小學生加強心理輔導。建立了心理信箱。學生可以秘密地將紙條放入心理信箱,心理老師會為學生進行個人輔導,自開箱以來,我們收到了大量的學生來信,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了心理問題。
5.積極開展有益心理健康活動。
(1)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我校積極開展了以“關愛心靈,和諧校園” 為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周活動。活動組織形式豐富多彩:例如組織四五年級學生觀看少兒勵志電影《陽光伙伴》,激發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讓孩子們學會合作、堅強和信任。學生觀看后每人寫一篇觀后感,語文教師每班選出6名優秀觀后感在班級宣傳欄展出,并在全班交流。在體育老師的幫助下,舉行了一二年級團體活動——紙板渡河、趕鴨子、人椅、綁腿跑等活動,培養孩子們的合作意識。
(2)有效利用校園文化的建設。學校定期進行以心理健康教育為內容的國旗下講話,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學校多次組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手抄報評比活動。在班級外黑板上展出學生自己設計的心理健康手抄報,讓學生交流他們的內心世界,并介紹他們的心理健康知識。鼓勵創作校園心理劇。這種輔導方式適合兒童活潑好動的特點,學生易接受,對于那些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有可能“一邊欣賞,一邊自我療愈”。我校心理老師和孩子們自導自演的心理劇《隱形的翅膀》,在萊西市小學生心理劇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3)堅持寫日記。學生學會用筆與自己談心,把心理感受及時記錄下來,對心理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我校學生堅持每周寫2篇日記,通過寫日記等方式反思自己,正確認識自己,正視和糾正自己的缺點。
(4)在班級集體建設中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班主任利用每周一的班會時間,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目的是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良好的行為,激發團隊精神向上。還組織了故事、游戲、才藝展示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發展健康的心理。班級板報設置心理園地,廣泛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6.突出抓好特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全面調查掌握了班里特殊學生的情況,如單親家庭、留守兒童、落后學生等,并通過做心理調查問卷找出這些學生存在的問題,將特殊學生確立為重點幫扶對象。班主任和學科老師負責對本班特殊學生的幫扶工作,經常找這些學生談心。心理教師定期為這些學生舉辦心理健康講座,組織了學生喜歡的我想認識你、換個角度看問題、穿越雷區等心理游戲,有效地進行心理輔導,幫助學生解除心理障礙。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
[2]楊立紅.課堂教學中造成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及對策分析[J].大理學院學報,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