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學科核心素養;單元教學設計;素養為本;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19-0015-04
課堂是核心素養落實過程中最為微觀、具體的層面,高中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離不開化學課程的實施。隨著《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的頒布與實施,如何引領一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遵循課程基本理念、落實課程標準要求,成為高中化學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江蘇省重點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評一致性研究”課題組在主持人劉江田老師帶領下,基于“聚焦學科核心素養,追求‘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理念,以“探索單元教學設計,優化課堂教學模式”為抓手,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進行了系統而深入的研究,涌現出一批優秀的單元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案例,凝煉形成了“單元教學設計”的規范流程和“素養為本”的教學模式。[1]
基于“深刻領會課程標準精神,體現學科核心素養和‘教、學、評一致性思想”的原則,針對高中化學課程單元教學設計流程提出規范要求。(見圖1)

其每一步流程的具體要求為:(1)深度解讀課程標準,準確把握相關教學單元的內容要求與學業要求,深刻理解基于“教學策略”“學習活動建議”“情境素材建議”等方面的教學提示;(2)準確把握“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和“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對相關教學單元的學科核心素養水平要求及學業質量水平要求;(3)充分發掘教學單元的教材內容所蘊含的學科核心素養內涵,基于學習內容的邏輯結構、認知思路、學科觀念等對教材內容進行結構化處理;(4)充分了解學生基于教學單元學習內容已有的經驗基礎和存在的認知偏差,準確定位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重點;(5)根據學生認知的發展性和階段性特點組織和呈現化學知識,依據學業質量標準合理規劃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6)合理制訂教學與評價目標,通過真實問題情境生成有價值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表現和發展學科核心素養。[2]
目標、情境、任務、活動、評價是課堂教學的5個核心要素。秉持“目標聚焦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情境啟動學科核心素養發展、任務引領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活動展現學科核心素養發展、評價激勵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理念,實施“基于教學目標創設教學情境、依據教學情境生成學習任務、圍繞學習任務組織學習活動、結合活動表現實施教學評價”的教學策略,整體架構“素養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3](見圖2)

采用“目標、情境、任務、活動、評價”環環相扣、層層推進的教學流程(見表1),制訂基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教學目標,依據教學目標選擇契合教學目標、蘊藏學習任務的問題情境,依托問題情境生成基于問題解決的學習任務,依據學習任務開展自主探究、討論交流等學習活動,依據學生的活動表現展開基于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發展水平的評價,引導學生運用化學學科思維方式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理解化學學科核心觀念,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逐步發展化學學科核心素養。[4]

“氯氣的制備與性質”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一節的重要內容。基于“素養為本”的教學模式和學習內容與生產生活緊密聯系的特點,課堂教學設置“從生活走進化學”“用實驗探究真相”“用理論引導認識”“從化學走向社會”等主要環節。
教學環節1:從生活走進化學。
【目標1】通過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含氯物質感受氯及其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價值。
【情境1】生活中常見的含氯物質。(見圖3)

【任務1】說明生活中常見含氯物質的作用,寫出它們的化學式并標出氯元素的化合價。
【活動1】自主學習、討論交流。
【評價1】學生用化學視角觀察生活的意識;學生正確表達化學式和化合價的水平。
教學環節2:用實驗探究真相(1)。
【目標2】①通過科學史話初步了解氯氣的性質和實驗室制法,感知科學探究的艱辛、創新意識的價值;
②理解制備氯氣實驗裝置各部分的功能,依據實驗裝置圖進一步了解氯氣的性質。
【情境2】①科學史話:氯氣的發現和確認;②制取氯氣實驗裝置圖。(見圖4)

【任務2】①從“氯氣的發現和確認”的史料初步了解氯氣的性質,書寫實驗室制備氯氣的化學方程式,體驗“氯氣的發現和確認”的教育意義;
②理解實驗裝置各部分的功能,進一步認識氯氣的性質。
【活動2】閱讀教材,討論交流。
【評價2】學生從科學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自我教育的意識,運用氧化還原反應規律初步分析反應產物的水平;學生對實驗室制備氯氣實驗原理的理解水平。
教學環節3:用理論引導認識(1)。
【目標3】認識氯氣的強氧化性,強化結構決定性質的化學觀念。
【情境3】氯氣與鈉、銅、鐵、氫氣反應的實驗視頻,氯氣與氯化亞鐵溶液、碘化鉀溶液反應的演示實驗。
【任務3】依據實驗現象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分析氯氣在反應中的作用并加以解釋。
【活動3】觀察實驗現象,書寫化學反應方程式,從原子結構解釋氯氣具有強氧化性的原因。
【評價3】學生從實驗現象推理得出實驗結論的能力;學生規范使用化學用語的水平;學生對結構決定性質的觀念的理解。
教學環節4:用實驗探究真相(2)。
【目標4】通過氯水成分的探究,培養學生運用化學基本觀念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境4】氯水的制備與保存。
【任務4】探究氯水中存在哪些主要微粒。
【活動4】預測氯氣與水反應的產物,設計實驗對氯水中可能存在的微粒加以檢驗。
【評價4】學生對化學反應實質的認知程度;學生依據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的能力。
教學環節5:用理論引導認識(2)。
【目標5】從氧化還原反應規律理解氯氣與水、氫氧化鈉溶液、石灰乳的反應,強化對元素化合價與物質性質內在聯系的認識。通過廁潔靈和84消毒液混合后的反應現象強化學生正確使用化學用品的意識。感知反應條件對化學反應的影響。
【情境5】①氯氣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實驗室制氯氣尾氣的吸收,漂白精的工業制備;
②演示實驗:廁潔靈與84消毒液混合。
【任務5】①類比氯氣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結合酸的通性寫出氯氣分別與氫氧化鈉溶液、石灰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②依據氧化還原反應規律和實驗現象,分析次氯酸鈉與鹽酸反應的產物。
【活動5】書寫反應方程式并相互交流,感受反應條件對化學反應的重要影響。
【評價5】學生通過知識遷移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關于溫度、pH值等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影響的認知水平。
教學環節6:用實驗探究真相(3)。
【目標6】通過探究氯水中的哪種微粒具有漂白性。
【情境6】觀察氯水滴在藍色石蕊試紙時的現象。
【任務6】探究氯水中的哪種微粒具有漂白性。
【活動6】論證有必要對氯水中的哪些微粒進行漂白性探究,設計并實施實驗探究方案。
【評價6】學生運用已有經驗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實驗探究的水平。
教學環節7:從化學走向社會(1)。
【目標7】認識氯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化學知識與化學學習的價值。
【情境7】氯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見圖5)

【任務7】了解氯及其化合物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體驗化學知識和化學學習的價值。
【活動7】討論工業制備鹽酸、漂白精的工藝。
【評價7】學生針對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作出決策的能力。
教學環節8:從化學走向社會(2)。
【目標8】通過液氯泄漏事故的應急處理和氯氣用于戰爭的史料培養學生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和正確使用化學品的意識。
【情境8】液氯儲罐泄漏事件;氯氣用于戰爭的史料,禁止使用化學武器國際公約。
【任務8】提出液氯儲罐泄漏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理方案;正確評價氯氣的是非功過。
【活動8】討論液氯泄漏事故的處理方案,并結合相關事故處理的真實圖片分析其中的化學原理;小組辯論氯氣的是非功過。
【評價8】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社會突發事故的能力;學生安全防范與社會責任的意識。
教學實踐表明,規范單元教學設計流程、創建“素養為本”教學模式,“基于真實情境下不同復雜和陌生程度的問題解決活動,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學習、實驗探究、討論交流等多樣化方式解決問題,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5]對一線教師執行《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發揮了很好的示范與引領作用。
[1]劉江田.高中化學全資源精品課程建設[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27-34.
[2]劉江田.化學核心素養及其在高考試題中的體現:以2016年高考江蘇化學試卷為例[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7(1-2):54-59.
[3]經志俊.教材過渡期高中化學必修課程教學實施建議:以人教版《化學1》《化學2》的使用為例[J].化學教學,2018(12):24-27.
[4]經志俊,劉江田.基于“問題解決”的“有機合成”教學設計[J].化學教學,2018(1):53-58.
[5]吳星.對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認識[J].化學教學,2017(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