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監禁處罰主導著中國的刑罰制度。然而,刑罰的行刑目的與實施監禁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在這種情況下,行刑社會化的想法就出現了。但是在我國行刑社會化的實施效果不好,導致實施成本高,效率低下。因此,加強社會化實施的理論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本文首先介紹了社會化實施的相關概念,然后從分層治理體系,實施“開放式教育”,積極探索其他人性化執行方式等方面分析了社會化實施中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罪犯分類和監獄分級制度、建立開放式處遇制度、整合教育改善資源、充分發揮勞動在罪犯社會化中的作用等改善中國社會化實施的建議。
關鍵詞:行刑;社會化;現狀;問題;完善
中圖分類號:D9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08-0181-02
作者簡介:何佩韋(1989-),女,漢族,湖南湘西人,吉首大學法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法學理論。
一、行刑社會化界定
對于行刑社會化,現階段沒有統一的定義。國內外學者們在不同的視角下,給出了行刑社會化的定義。中國國內理論界的行刑社會化的定義有下面幾點:首先是從社會力量的角度界定行刑社會化的定義。這一觀點認為囚犯執法的社會化是使用全社會力量來幫助管理罪犯。馬克昌的觀點是:“為了確保執行刑罰的實現,我們必須調動監獄外一些積極的社會因素,為犯罪分子提供合理的幫助,也就是說,在執行刑罰時,必須依靠社會另一方面,犯罪分子需要重新社會化”。其次是從執行的角度來界定,這樣的觀點并不是簡單的把監獄執行社會化理解為依靠社會力量,但考慮執行方法的社會化。
二、我國監獄行刑社會化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監獄行刑社會化現狀
1.分級處遇制度
根據犯罪人的性別、年齡、罪犯的歷史、犯罪的性質、原罪的處理情況、送達的時間等因素,根據囚犯的罪名、分工和教學劃分,根據犯罪分子的實際轉化情況,對犯罪分子給予等級管理和進步職位。案件的犯罪分子一般按照3級和5級管理,即嚴格控制水平(分為嚴格控制一級和嚴格控制二級),綜合管理級,寬管級(分為二級寬管和一級寬管),定期評估犯罪分子,逐步完成管理層的晉升或降級工作。
2.實施“開放教育”
“開放教育”是指監獄積極和社會有關機構緊密合作,吸納社會力量參與犯罪分子改造。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有:與社科院校高校合作,建立“新教學校”,變刑期為學期,幫助犯罪分子在監獄和社會完成中專學歷教育職業培訓。各機構和其他企事業單位密切配合,根據監獄需要和犯罪分子需求進行職業技能培訓等。實施“開放教育”縮小了犯罪分子與社會的距離,是監獄教育體系的有益補充,是行刑社會化理念在監獄行刑方面的重要體現。
3.積極探索其他人性化的行刑方式
這些年來,中國的一些監獄對犯罪分子的人性化管理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使監獄改革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距離縮短并消除了監禁對犯罪分子造成的負面影響。如南京監獄發起了一個新的轉變觀念——罪犯的“公民待遇”改造。主要方法是:(1)在獄內開辦超市,允許表現積極的罪犯自由購物,使罪犯能切身感受到社會的發展與進步。(2)制造“家”的感覺,如為服刑人員過“集體生日”,開辦親情住宿和親情餐廳活動。(3)創造條件鼓勵罪犯參加自學考試等。
(二)我國監獄行刑社會化存在的問題
1.刑釋人員重新犯罪率較高
在我們的監獄實施社會化的過程中,社會力量參與力度不夠,為犯罪分子提供的再社會化環境與犯罪分子最終返回的社會環境之間存在巨大差距。一些監獄甚至不向犯罪分子提供重新社會化的環境和條件。當犯罪分子從監獄釋放時,很難適應社會甚至再次犯罪。
2.監獄行刑社會化方法不足
雖然中國一再強調教育在刑事執行社會化中的作用,但由于傳統觀念和制度的影響,我國的監獄仍然依靠監管作為協助和改革罪犯的主要手段。這樣權力集中在上級,下級監管機構只能執行上級命令,只存在從上到下傳達指令。即使監獄被用來教育犯罪分子,教育的內容也非常有限。因為缺乏豐富的管理手段,我們的監獄社會化方面的效果并不好。事實證明,監獄中行刑社會化方法迫切需要改進。
3.監獄行刑模式過于封閉
張蘇軍指出,“中國的監獄執法模式基本上遵循了防止罪犯進行社會改革的道路。”根據這種管理模式,監禁是實施的主要部分。監獄的主要目標是“收得下、跑不了”,而不是“管的住、改造好”犯罪分子。在這一目標的指導下,所有監獄都采用高度孤立的模式。雖然這可以增加監獄的宏偉形象,但不利于幫助和培養犯罪分子,也不利于犯罪分子融入社會。
三、完善我國行刑社會化的建議
(一)完善罪犯分類和監獄分級制度
1.罪犯分類制度的完善
罪犯分類標準應首先考慮罪犯的風險程度,同時動態考慮罪犯的性格。根據這一標準,使用風險評估量表,心理測試量表和其他測量工具對犯罪分子進行定量分析。定性分類以定量分析為基礎,根據犯罪分子的類型劃分適當的監獄或監獄區服刑。在罪犯的整個刑期中,應當根據犯罪者的改革績效,風險程度評估量表和心理量表等級,定期對罪犯進行重新分類,并及時調整監獄或監獄區域。
2.監獄分級制度的完善
在監獄分級方面,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縱向和橫向分類模式。具體而言,應該根據犯罪分子的性別,年齡和健康因素,將其設立為成年男性監獄,成年女性監獄,未成年監獄和特別監獄(精神病監獄,艾滋病監獄,軍事監獄和其他);垂直的,必須基于對犯罪風險因素的綜合考慮,主要針對成年男女監獄,設立最高戒備的監獄,高度戒備的監獄,中級戒備監獄,普通戒備監獄和開放式監獄。
(二)建立開放式處遇制度
我國監獄的公開處理制度應與監獄分類和刑事分類制度相結合。就監獄層面而言,警惕程度越高,開放程度越低,警惕程度越低,開放程度就越高。就犯罪分類而言,由于監獄犯罪分類不斷調整,管理級別不斷提高,其能享受的獄內開放和獄外開放待遇也將逐漸增加,只有這樣,犯罪分子才能建立明確的轉變。目的是動員其熱情,讓犯罪分子接觸社會,直到最終獲釋為止,從而達到犯罪分子重新社會化的目標。
(三)整合教育改造資源
中國的犯罪分子心理矯正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的來說,中國的犯罪分子心理矯正仍然存在缺陷。我們將糾正和解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改變對心理矯正的認識。目前,無論是警務人員還是犯罪分子,都沒有充分認識到心理矯正的作用和意義,并且普遍懷疑甚至抵制心理治療。因此迫切需要改變對心理矯正的認識。其次,要加強對犯罪分子心理矯正的科學性和專業性。盡管中國已初步培養出一批心理矯正人才,但普遍專業化程度較低,缺乏專業心理矯正的知識和經驗。所以,筆者認為,在加強對監獄警員心理矯正知識和技能培訓的基礎上,應廣泛吸引社會職業隊伍的參與。
(四)充分發揮勞動在罪犯社會化中的作用
1.將罪犯勞動與分級處遇管理相結合
組織犯罪嚴重的犯罪分子參與加工勞動力項目,技術要求簡單,社會化程度低,執行嚴格警戒,勞動報酬低。同時組織他們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并重視懲罰職能的實現。組織輕微犯罪的犯罪分子參與技術水平高、社會化程度高、勞動報酬高并且團隊合作性強的機械勞務項目,注重實現刑法教育和矯正功能,為他們提供職業技能實踐平臺。
2.改革完善罪犯勞動報酬制度
為了改革現行的刑事勞動報酬制度,我們必須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使犯罪分子的報酬標準必須與現階段的國情相適應。在中國,應與監獄所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并與監獄本身的經濟發展相一致。根據這些原則,刑事犯罪人的報酬標準不能“一刀切”,必須按照不同的地區和標準執行。在中國建立刑事勞動報酬制度,按比例使用勞動報酬補償受害人,提取家庭補助費,獄內消費和釋放預備金,使囚犯釋放后可以獲得一定的儲備金。儲備金可用于解決監獄釋放后一段時間內的基本生活和再就業問題,可以鞏固來之不易的罪犯勞動改造成果,實現從監獄到社會的平穩過渡,也可以有效降低監獄釋放人員的再犯率,對于執行社會化的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 參 考 文 獻 ]
[1]張蘇軍.我國監獄管理法制轉型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
[2]楊永明.監獄簡論[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
[3]馬克昌.刑罰通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