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琪
【摘 要】 目的:探究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態并分析心理健康狀態給慢性病治療效果帶來的影響。方法:選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64例老年慢性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患者,給予其心理干預,以SCL-90癥狀自評量表對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同時對患者心率、血糖、血壓進行測量與記錄,分析健康心理狀態對疾病控制效果的影響。結果:干預后患者的SCL-90評分較治療前有了明顯改善,同時干預后患者心率、空腹血糖、血壓也較干預前有了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老年慢性病患者可以通過接受心理干預來保證其健康的心理狀態,進而確保其疾病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 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態;治療效果;影響
【中圖分類號】R181.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9-036-02
隨著年齡不斷增長,患者的身體防御機制會不斷被削弱,出現血管硬化、血粘度增加或斑塊形成等疾病,進而出現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典型的慢性病;而老年患者身體與心理均較為敏感,對環境難以迅速適應,行動力較差,容易對應激事件出現強烈的反應,產生較大的情緒波動,本身上述慢性病便會引發血糖、血壓、心率的異常,情緒波動會進一步加大上述生命體征的波動,對患者病情的控制與治療產生不良影響[1-2]。對此,本文選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64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試探究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態并分析心理健康狀態給慢性病治療效果帶來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64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具體資料為:①性別構成:男性34例,女性30例;②年齡分布:最小者66歲,最大者86歲,平均(76.38±10.19)歲;③病程長短:最短6年,最長26年,平均(16.58±5.23)年;④慢性病類型:冠心病21例、糖尿病35例、高血壓44例。
1.2 方法
在患者入院后為其進行強化健康教育,使其充分了解自身病情,知曉所患慢性病的臨床特點、治療方法、相關注意事項;同時,為其進行心理疏導,使患者建立自信,積極面對自身疾病。此外,應定期組織患者參加關于慢性病的健康教育講座或交流座談會,使患者之間可以充分交流,互相了解,為慢性病的治療營造良好的環境,以便治療與護理的積極展開。對于因缺乏傾訴而產生孤獨感的患者,醫護人員應多與其交流,積極聯系子女陪同老人,避免其情緒低落;對于體育鍛煉較少的老年患者,可為其舉辦下棋、做保健操等活動,引導其觀看DVD,豐富其生活,擴展其視野,避免其產生負性情緒[3]。
1.3 觀察指標
以SCL-90癥狀自評量表對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焦慮、神經質/強迫、敵對、恐懼/偏執等負性心理狀況進行評估,評分越低則患者心理狀態越健康[4];同時,對患者心率、血糖、血壓進行測量與記錄,分析健康心理狀態對疾病控制效果的影響。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選擇了64例老年慢性病患者,這些研究對象的臨床數據需正確錄入至SPSS-19.0版統計學軟件中進行檢驗。計量資料表現為(x±s),利用軟件可檢驗t值。假設P<0.05,那么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SCL-90評分
干預后患者的SCL-90評分較治療前有了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心率、空腹血糖、血壓
干預后患者心率、空腹血糖、血壓較干預前有了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從結果可以發現,老年慢性病患者在接受心理干預之前其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同時其血壓、心率以及血糖等也處于異常狀態,而在為其采取心理干預后,無論是反映其心理健康狀態的SCL-90評分還是其心率、血糖、血壓等指標,均較干預前有了明顯改善,可見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助于獲得更好的慢性病治療效果。事實上,雖然負性心理不會直接致病,但是老年患者處于不健康心理狀態,其對日常的治療護理會處于敵對的狀態,配合不佳便會使治療效果大打折扣。而給予其心理干預,則能糾正其對疾病的錯誤認知,積極正確地對待疾病,從而配合治療與護理,進而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同時,良好的心理狀態還有助于機體分泌出有益于免疫系統的物質,從而減輕患者的病情[5]。
4 結語
老年慢性病患者多存在負性心理,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會影響到慢性病的治療效果,臨床可以通過心理干預來使老年慢性病患者處于健康心理狀態,進而實現對其病情的有效控制與治療。
參考文獻
[1] 王詠,舒勇,劉曉玲.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態及其對治療效果的影響[J].醫藥前沿,2013,(32):44-45.
[2] 黃瓊,鄧冬梅,謝芳,等.延續性護理對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狀態及自我管理效能的影響[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14):141-143.
[3] 管鍵.社區護理干預模式應用于老年慢性病患者中對 心理狀態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研究[J].當代醫學,2018,24(14):13-16.
[4] 李夢陽,宋穎,趙岳,等.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焦慮障礙認知情況及與身心疾病識別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5):2139-2143.
[5] 張琦.強化心理指導對老年干部慢性病患者精神狀況的影響分析[J].醫藥前沿,2016,6(06):37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