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友團
【摘 要】 目的:統計觀察大批量集中白內障手術早期視力恢復情況及其影響因素。方法:統計科學分析2015年448例大量集中白內障手術后患者的術前術后資料對可能影響術后早期視力恢復以及術中后囊破裂,術后角膜水腫的各個因素(性別、年齡、眼別、眼壓、術前視力、角膜曲率、晶狀體核分級、術式、全身性疾病等)作一個分析。結果:術后早期視力與術前是否存在黃斑病變,年齡、高血壓、糖尿病與高度近視密切相關。結論:術后早期視力(術后第一天)是評價大批量集中白內障手術效果的重要指標。
【關鍵詞】 大批量白內障手術;術后早期視力;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R181.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9-042-01
自1999年國際愛德防盲復明手術(CBM白內障復明手術)到我院以來,這種大批量集中白內障手術的防盲形式越來越多,其中典型代表還有健康快車。此類手術最顯著特點是流水線般的作業形式,效率要高于醫院內進行的常規白內障手術。現就2015年我院448例老年性白內障手術治療的臨床資料,回顧可能影響術后早期視力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臨床資料:2015年10月27至11月2日,共448例白內障患者在我院施行復明手術(白內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所有患者均符合術前檢查標準。術前視力小于0.2,超乳小于0.3,眼壓在幾乎正常范圍,空腹血糖≤8mmol/L,血壓≤160/100mmHg.,淚管通暢,無角膜炎,無其他可能影響手術的全身疾病。448例患者中,男性225例,女性223例,右眼239例,左眼209例,年齡最大者90歲,年齡最小者36歲,平均年齡71.6歲,其中49歲以下8例占2%,50~59歲24例占5.3%,60~69歲140例占31.9%,70~79歲182例占40.7%,80歲以上94例占20.7%,無外傷眼。其中血壓偏高者(收縮壓>160,舒張壓90~100mmHg之間)8例,血糖在7~8mmol/L之間是11例,眼壓偏高21 1.2 術前術后檢查:所有患者術前眼科裸眼視力,矯正視力,裂隙燈,眼底,眼壓,角膜曲率,眼軸,B超。術后第一天裸眼視力,矯正視力,裂隙燈,眼底,眼壓。 1.3 手術方法: 常規沖洗淚道,充分散瞳,洗眼后用0.5%丙美卡因滴眼液 表面麻醉滴術眼3次。在角鞏膜緣后界1.5mm處從11:00~2:00作角鞏膜遂道切口,前房注入粘彈劑,用撕囊針作5.5~6.0mm大小的連續環形撕囊,用圈套器將晶狀體核托出前房,前房內注入粘彈劑,充分抽吸皮質干凈,囊袋內植入人工晶狀體,再前房沖洗清除粘彈劑,術畢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眼用凝膠包眼。 1.4 統計學分析:術后第一天,最佳矯正視力作為判斷手術效果的標準,以此為標準對可能影響術后視力的各個因素———包括性別,年齡、眼別、術前視力、眼壓、角膜曲率、眼軸、晶狀體核分級,其他眼部情況(黃斑病變、角膜斑翳白斑、斜視、高度近視),術式,術中術后并發癥等因素進行相關分析。 2 結果 術后第一天,裸眼視力≥0.2者426例占95.1%,≥0.3者408例占91.1%,≥0.4者364例占81.3%,≥0.5者285例占63.6%,≥0.6者185例占41.3%,≥0.8以上者92例占20.5%,0.2以下者22例占4.9%,其中光感3例,手動4例,眼前指數9例, 0.1 6例,矯正視力達0.8以上者388例占86.7%,矯正視力低于0.2者僅為16例占3.6%。 在448例患者中,442例行白內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狀體植入術,5例術中后囊膜破裂,其中4例玻璃體脫出,后囊破裂者有1例眼壓偏高;還有1例高度近視患者(-18.00Ds)均未植入人工晶體。術后2例第二天發生前房出血,然后立即再入手術室進行前房沖洗,加壓包扎3天后視力分別為0.15和0.4。3例發生高眼壓,經用甘露醇點滴,噻嗎洛爾滴眼液等對癥處理后,2例視力恢復到0.3,1例0.1。光感、手動和指數者共16例,多數為眼底黃斑病變者或是高血壓患者或眼壓偏高者。術后第一天有明顯角膜水腫者18例,輕度角膜水腫者32例,角膜水腫占11.2%。 3 討論 白內障一直是世界上致盲率最高的眼病,幾乎達50%。國內做的白內障流行病學調查表明,50~59歲患病率為18.79%,60~69歲為51.17%,70歲以上為86.51%。鑒于此,類似CBM復明手術及健康快車之類這種形式的大批量集中白內障手術,對于解決發展中國家的白內障盲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與醫院常規進行的白內障手術比較,大批量白內障手術有以下優點:(1)效率高,能夠在短期內迅速完成大量白內障盲的復明手術。(2)機動性強,能夠深入到偏僻的鄉村對白內障患者相對集中的貧困地區進行扶貧手術。(3)平均費用低,因為是集中手術,且有政府及新農合補貼,每例患者每眼僅需300元,貧困患者完全免費。缺點就是由于病人數量多,加之偏遠,無法對術后病人進行長期的隨訪。因此,術后早期視力(特別是第一天的視力)就成為判斷大批量集中白內障手術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標。 另外,統計發現術后第一天視力與術前是否存在黃斑病變,年齡過大,眼壓過高或合并青光眼,高血壓視網膜眼底病變,以及術中后囊破裂,玻璃體脫出,手術時間過長等因素密切相關。年齡和黃斑病變是不可控因素,而后囊破裂,玻璃體脫出是白內障手術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一旦發生后囊破裂,殘留的晶狀體皮質很難以清除干凈,導致術后炎癥反應重,另外手術操作時間長,也易導致角膜水腫,這些都是影響白內障術后早期視力恢復的客觀原因。 總之,大批量白內障手術術后早期視力(術后第一天)是判斷此類手術效果的最重要的指標,在實施白內障手術時,術者要盡量熟練操作,避免各類并發癥的發生,以求達到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