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就業競爭壓力的愈演愈烈,女性在就業中遭到的限制逐漸顯現出來,女性就業問題成為人們密切關注的話題。女性就業中出現歧視和偏見既影響了女性個人能力的發揮,更重要的影響了社會和諧發展。因而,基于對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分析,從樹立男女平等的思想觀念、推動經濟和社會生產力發展、完善相關的法律保障制度、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業務素質四個方面對解決女性就業提出指導性策略。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女性;就業
馬克思主義婦女觀是基于婦女解放思想而形成的一種基本看法和普遍態度。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最早論述人的異化勞動,使原始社會的男女平等變得不平等,引起了他對女性的關注;《共產黨宣言》從人類歷史的角度闡述了只有解放婦女,才能消滅以資本為生產關系的自由,最終實現共產主義;《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形成,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揭示了婦女受壓迫的起源,私有制、階級、國家是經濟發展的產物。因此,以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為指引,可以實現女性解放,最終促進人的發展,共同構建人類美好和諧社會。
一、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基本內涵
馬克思、恩格斯基于資本主義現實矛盾的了解,在追溯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過程中,以唯物史觀為基本方法,吸收借鑒空想社會主義和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逐漸提出了關于婦女解放的理論觀點。其基本內涵包括五個方面。
(一)婦女地位的演變和男女不平等的根源
馬克思主義認為,婦女之所以受壓迫是與社會生產相聯系,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原始社會男女是平等的,婦女不僅居于自由的地位,而且居于受尊重的地位。”而且在原始社會的人口再生產中,婦女的地位具有特殊性。隨著社會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換,引起兩性關系的變化;私有制和階級的確立,婦女被壓迫地位形成。因此,婦女受壓迫源于生產資料私人占有,本質在于階級壓迫。
(二)婦女解放的途徑和條件
馬克思主義認為,婦女解放由多種因素影響,包含實現經濟、政治、家庭和性愛等的平等。人類社會的不平等在于私有制的出現,婦女受壓迫的存在同樣與私有制的產生相聯系,所以要想擺脫這種現象,就要消滅私有制,這是其根本出路。同時,婦女要想真正解放,就要大量地、社會規模地參加生產實踐,重新找到自己的尊嚴和地位。
(三)婦女解放的道路
一直以來,婦女就希望從受壓迫中解放出來,實現社會和家庭中的平等。很多有識之士曾經不斷探索過婦女解放的道路,但未能找到一條合適的解決之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們從階級分析出發,闡明了階級壓迫和性別壓迫都源自私有制,無產階級婦女只有在階級解放中才可能實現自己的解放。
(四)婦女的社會作用
馬克思、恩格斯密切關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帶來的社會不平等。考察其條件下無產階級婦女的生活情況,強調開展無產階級革命必須吸引廣大婦女參加,成為革命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蘇維埃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婦女是一支偉大的力量,發揮著巨大作用。同樣在中國,婦女在黨的領導下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毛澤東同志指出“婦女能頂半邊天”。
(五)婦女解放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
婦女受壓迫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產物,她們的解放也必將隨人類社會的發展而日漸實現。婦女要得到自由全面的發展,就要實現法律上和事實上的平等,這一過程還要一段時間。婦女解放不僅受生產力水平的限制,還要受到政治體制、科技發展、民族文化及道德觀念的影響。婦女解放的程度能衡量社會的文明程度,隨著社會歷史的不斷發展,婦女解放必定能夠實現。
二、當前女性就業問題的主要表現
就業話題一直受大家的普遍親睞,女性就業率相對較低成其為其中的一個方面。盡管我國有很多法律法規規定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女性求職者,但女性就業不平等現象依然存在。筆者認為女性就業問題表現如下:
(一)直接表現
一方面,女性求職機會少于男性。勞動是公民依照憲法享有的基本權利,國家保障婦女享有與男子一樣的基本權利和社會保障權利,勞動法、就業促進法、婦女權益保障法都明確規定:“在錄用職工時,除國家規定的不適合婦女的工種或者崗位外,不得以性別為由拒絕錄用婦女或者提高婦女的錄用標準”。近年來,使用相同的簡歷求職,接到的面試通知,男性要多于女性。有些招聘啟示中公開寫到僅限男生,男性優先,同等條件下女性的錄用標準高了。
另一方面,就業過程遭受不平等待遇。雖然隨著經濟的發展,工人的工資待遇有所提高,但在一些企業單位中,即使女性用自己的努力完成和男性一樣的工作,用人單位也會認為女性的能力不如男性,相對男性工資來說,女性所得的報酬還是相對來說比較低。同樣在業務培訓和職業晉升的機會上,女性也略少于男性,常常從事一些輔助性的、簡單性的工作。
(二)間接表現
第一,權衡生育和工作問題。在面試期間,女性求職者經常被問到個人隱私問題。例如,孩子多大啦?想生二胎嗎?什么時候結婚?這些雖然是面試官嘮嘮家常寒暄一下,可是這些可能會使女性失去展示才能的機會,因為有些用人單位會認為女性在生育和料理家務上會耗費大量精力,不能保證全身心的投入,結婚生孩子會增加用工成本,因此會以各種借口拒絕聘用女性求職者,其實養育子女和承擔家務是夫妻共同的社會責任。第二,招聘錄用人選上的不平等。在聘用人選時,即使女性求職者比男性優秀,甚至更加優秀,一些用人單位也會優先考慮男性,因為他們認為男性員工體力好,工作更投入。第三,就業工種不平等。在一些制造業、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女性職工相對來說比較多,然而在勘探、油田、采礦等一些重工業男性較多外,其他的企事業單位、商業、金融等適合女性就業的單位,女性就業率也比較低,從中也潛移默化地反映出女性就業存在不平等狀況。
三、解決女性就業問題的策略分析
(一)樹立男女平等的思想觀念
男女平等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的核心,提倡男女在家庭和社會等方面有著相同的地位、尊嚴和權利,成為指導婦女解放問題的科學理論。我們應該以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為指引,正確分析當前男女歧視現象,積極倡導兩性平等的思想理念。樹立男女平等的思想觀念首先要保證法律和制度上的平等,其次在社會生活實踐中也要有機會、尊嚴、地位等多方面的平等。在女性就業問題上,逐漸轉變人們傳統封建的“男尊女卑”思想觀念,尊重女性就業的權利,給予女性平等的就業競爭機會以促進女性發展。男女平等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能夠幫助用人單位科學認識女性在工作中的優勢,減少性別歧視的發生,促進男女兩性平等和諧發展。
(二)完善相關的法律保障制度
第一,針對女性在入職場和工作中受到的不平等,我國雖然有關于就業的法律法規,但在立法中對性別歧視的規定還是原則大于實際操作。所以國家要對已有的法律法規進行修改并完善,切實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讓女性勞動者享有和男性一樣的機會和勞動報酬。
第二,要加大對用人單位歧視女性的懲罰力度,對用人單位歧視女性的現象出臺一些懲罰和賠償措施,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逐漸用法律消除性別歧視。出臺勞動保障制度,當女性受到性別歧視時,能夠找到相應的尋求途徑。
第三,政府要簡政放權,承擔社會責任。女性勞動者的生育成本不應當由個人承擔,而應當由勞動者、國家和企業共同承擔。政府可以減少企業所交的稅,讓多繳納生育保險費、帶薪事假、生育工資補貼等,這樣可以保證女職工社會公平,維護勞動力再生產目標。
(三)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業務素質
隨著近幾年就業壓力的逐漸加大,求職者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變得尤其重要,要想在就業中能夠噴薄而出,必須要提升自己各方面素質。首先,女性求職時要自信地展示自己的良好精神面貌和才能,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不要自卑,改變女子不如男的傳統思想觀念,才能改變社會和用人單位的歧視行為。其次,女性要適應時代發展要求,敢于接受信息時代帶來的新思想、新理念,轉變傳統就業思想,根據自身的特征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和積極參加創新創業活動。最后,女性自己要不斷加強各方面的本領,更新知識結構和提高職業技能,從傳統的家務活動中擺脫出來,走上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才能在社會中不被歧視,獲得與男性同等的社會地位和選擇權利,甚至在自己的職業中會比男性更出色。
參考文獻
[1] 仝華,康沛竹.馬克思主義婦女理論發展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 劉繼華.淺議男女就業權的法律保障[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2(2).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郝曉英(1993- ),女,山西長治人,在讀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