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盼盼 周新星
摘 要:機械制造技術是機電類類專業必修的一門重要技術基礎課,不僅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同時具有較強的實用性。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類學習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互聯網+”理念也為制造業的發展與改革提供來了新機遇。培養大學生科學思維及創新能力是現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該文以機電類專業學生的發展為主線,探索在“互聯網+”時代結合機械制造技術這門課程的特點及教學實踐培養本專業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路徑和策略。
關鍵詞:“互聯網+” 創新能力 機械制造技術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2(a)-0-02
1 “互聯網+”的內涵
“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是傳統行業的數據化、在線化。與傳統產業相比,“互聯網+”以其高度的靈活性、互動性、廣闊性,而被大眾關注,成為創新創業的聚焦點。2014年11月,李克強總理出席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時指出,互聯網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是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新引擎”。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并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依然成為這個時代的主旋律,毋庸置疑,創新創業需要人才做后盾,而大學生是創新創業中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群體?!盎ヂ摼W+”的出現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作為高校應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積極組織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質量。
2 “互聯網+”時代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新常態”
2.1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成為創新創業主力軍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國際社會普遍形成創新創業型人才是第一戰略資源的共識。在這樣的時代浪潮下,我國出臺了鼓勵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政策,呼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高校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開展不同形式的實踐探究,并逐步形成了典型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自此大學生成為了創新創業的新勢力。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中,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身到“創客”群體之中,備受關注且小有成就。在這些年輕的“創客”群體中,大學生占大部分。生于信息技術時代的90、00后的大學生群體,對互聯網有著與生俱來的依賴,每天面對海量的網絡信息,使他們具備了敏銳的觀察力和強大的信息檢索能力,能夠準確把握行業的發展動態,分析“互聯網+”帶來的創業機遇。
2.2 大學生創業空間不斷拓展,創業機會更為多元
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大學生選擇創新創業時,一般選擇像餐飲業這種科技水平相對較低的行業,但是這種傳統行業對經驗和資金要求比較高,因此創業成功率相對較低?!盎ヂ摼W+”時代下,原有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地緣結構、文化結構被打破,催生一批新型的互聯網產業,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生于互聯網時代的90后大學生更了解互聯網,更加依托互聯網,更能夠準備定位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差異。同時,90后大學生果斷的執行力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使得他們在互聯網領域創業更加如魚得水。譬如,最近幾年興起的“共享單車”就起源于校園,帶動了部分“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ヂ摼W技術的迅速發展,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改變了傳統的生活方式,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元的創業機會。
3 “互聯網+”教學模式在機械制造技術課程中對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
現代高等教育正逐步向重視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的素質教育轉變。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崛起和機械類教學模式的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和新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利用“互聯網+”教學模式,使得機械制造技術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更加多樣化,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了解本專業前沿的制造技術及手段,激發學生學生興趣,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
3.1 豐富教學內容,激發求知欲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最龐大的信息資源庫,并且實現了資源共享?;ヂ摼W上的教育網站,為機械制造技術這門課程提供了豐富的教育資源,如資源共享課、課件、電子書籍、論壇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使枯燥的課堂教學變得活潑生動起來。高校結合“互聯網+”,拓展創新創業網絡課程,利用MOOC、E-Learning等基于大數據的自主學習平臺,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互聯網+”帶來的便捷和神奇。此外,互聯網還為師生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實現可師生之間實時有效的互動,更加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探索的欲望,同時也促進了機械制造技術這門課程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
3.2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雖然較好地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能夠在較短的時間里向學生傳授較多的知識,但是空泛的講授,不能有效地喚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不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在這種固化的思維模式下,學生很難將學習和生活中的痛點與互聯網聯系在一起,互聯網創業就更無從談起?!盎ヂ摼W+”時代將互聯網上世界先進的機械制造技術引入到課堂之中,讓學生充分體驗、感知“互聯網+”的便捷與神奇,營造互聯網的學習環境。同時,互聯網課程打破了學生學習時間及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更加開放、自主、互動的學習將成為新時代學習的主旋律。結合“互聯網+”開設的機械制造技術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創業動機,不斷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自主探究能力。
3.3 優化教師資源
教師是創新教育的實施者、引領者,優化教師資源、有效推動素質教育在機電類教育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創新創業教育對教師提供更高的要求。機械類教師不僅具有淵博的理論知識、豐富的教學與實踐經驗,而且具有較高的科研素養,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創新教育任重而道遠,在機械制造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探索過程中還有很多未知等到我們去探究。在“互聯網+”盛行的時代,機械制造技術老師應該緊跟時代腳步,不斷充實和完善自己,真正了解學生創新創業的需求是什么,如何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切實地轉變教學模式,將以學生為中心落到實處,做到傳授知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相結合。
參考文獻
[1] 楊延朋.基于“互聯網+”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6(S1):321-322.
[2] 董麗娜,楊洋.淺析“互聯網+”時代下的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瓶頸及思考[J].輕工科技,2015(8):156,168.
[3] 柳曉夫.“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思考與探索[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4(4):121-124.
[4] 李萍萍,李興森.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協同創新能力培養的路徑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204-207.
[5] 馬銘銘.“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分析[J].中國市場,2018(1):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