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欣雨 曹永芹 劉宇貝 涂芳瑋 楊穎
摘 要 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已經成為我國當下亟待解決的重要社會問題,在我國,目前有9.5億農村人口,據不完全統計,其中至少有2.45億城市流動人口。其中,農民工占極大比例。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無疑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我國當前教育資源分配失衡問題和適齡兒童教育問題。有別于以往的政策角度,本文將探討從技術角度,既通過建立和使用課外在線教育平臺解決這一問題。與此同時,經過調研發現我國當前課外在線教育市場需求較大,市場中提供服務的企業較少且產品質量差異較大。
關鍵詞 留守兒童;課外在線教育;教育資源分配
一、引言與文獻綜述
當前我國存在類型多樣的在線課外教育平臺,如針對高校課外教育的MOOC、超星泛雅、智慧樹等,針對中小學生的平臺如小猿搜題等,其大多提供語數外等在線輔導,較少提供興趣類課程輔導,針對留學進行小語種輔導的納思學院、新東方等,針對從幼兒園到高中階段的“K12”基礎教育平臺如噠噠英語、學而思網校等。
艾瑞咨詢研究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預計達到1941億元,同比增長22.9%。未來幾年,中國在線教育的市場規模也將繼續保持穩健的增長勢頭,與此同時面對中小學生課外在線教育的平臺仍存在一定缺口,而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改革之上,可見農村留守兒童課外在線教育的發展現狀及前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從發展現狀來看,張雪、張磊(2017)認為目前我國課外教育資源的配置既不利于公平,也是缺乏效率的;趙新龍(2014)調查表明目前中小學學生經常使用的資源和最需要的資源之間存在不一致性,且最需要的學習資源正在向線上輔導類資源轉變,呈現出個性化趨勢;
從影響因素來看,黃秋雯、伍青生(2011)認為家長在進行選擇時更多地考慮自己是否有時間輔導孩子、較少考慮課外教育費用問題,孩子的興趣所在是家長的消費基準,家長樂于接受家校配合的教育形式。
從現存問題來看,李佳圣(2011)發現農村勞動力大規模流動與城鄉二元分割的教育體制,農村家庭教育意識薄弱與教育方式不當,農村中小學教學條件差與課程設置不適應于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是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馬文、張敏(2014)發現家長在選擇課外教育機構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與不確定性,教師對由于學生提前學習而產生的上課不認真聽講等問題表示擔憂;徐顯龍(2015)調查顯示我國課外在線教育存在著內容覆蓋面不全、資源兼容性較差、缺少個性化診斷支持、互動性不足、家長參與度不夠、支持政策缺失等問題。
從發展對策來看,王敬峰、郭玲霞(2010)得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解決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共同合作解決;吳支奎(2010)認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改革中需逐步增加農村基礎教育財政投資、完善財政分配制度并繼續推進課程教材和考試制度改革;孫丹彤(2015)認為“互聯網+教育”利于為農村學校帶來資源的重新配置,推動教育公平。
本文把在線教育的發展問題、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和我國當前對課外教育的需求問題三者結合,以南昌灣里區太平鄉獅峰學校為切入點切實調研,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在線課外教育發展問題進行研究。
二、理論基礎與設計調研
1.理論基礎
本文主要參考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生態系統模型理論,將農村留守兒童教育體系類比生態結構,從生態學的視角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需求進行理論分析。
留守兒童教育生態系統是借喻自然生態系統概念而提出的,留守兒童與自然系統中的生物個體有相似的特征,留守兒童成長過程,受教育過程和生物生態領域中的規律相仿。在留守兒童教育生態系統中,模型中共包括四大類七個組成部分,分別是無機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生產者(學校,家庭,社區),消費者(留守兒童),分解者(社會,政府)。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作為生產者的直接能量來源,對留守兒童教育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家庭,學校,社區產生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們制約了生產者的結構,數量,行為方式,是處于最基層,最具影響力的結構變量。家庭,學校,社區接受來自環境的能量,并將外部輸人的能量消耗融化后,傳給下級的消費者,也就是它們的指向對象一一留守兒童。它們三者共同作用,對留守兒童社會生活狀態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問卷設計
通過留守兒童教育生態系統分析可知:
(1)學校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影響最大
由于家庭結構的不完善,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學校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模式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學校不但能與留守兒童直接技觸,教給他們文化知識,道德品質和心理健康,而且還可以通過自身的影響改變農村社區的文化氛圍,提高家長的教育理念,間接地影響留守兒童。
(2)家庭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影響次之
農村留守兒童產生的根本原因就是長期與父母分離和無法交流,因此,在家庭成員缺失的情況下反而應該盡可能的保證家庭教育的富足,用高效的教育和輔導來彌補孩子成長過程中親情的不足所以,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巨大,是其他任何教育不能替代的。
因此問卷的設計主要從家庭和學校這兩方面考慮,將問卷分為2類,一類針對學校、一類針對家庭。校方的問卷我們主要發放給與孩子直接溝通的教師,問卷內容為教師對課外在線教育的認識、看法、需求等方面。家庭部分的問卷我們發放給最知道自己需求的留守兒童本人。自然環境、社會大環境等因素則融入對兒童的問卷中,以問題的形式進行調查。問卷內容主要為留守兒童對課內教育的意見、電子設備配備情況、對課外教育以及線上教育的需求等。考慮到留守兒童的心理情況,我們的問卷并不會直接詢問孩子們的家庭父母等情況,此類信息主要以與老師進行座談會的形式從側面了解。
三、調研分析
1.農村留守兒童課外在線教育的現狀分析
本課題小組在江西省太平鄉,共發出教師調查問卷375份,收回有效問卷203份,根據調查問卷顯示,教師更傾向于使用在線課外教育平臺的作業批改、推薦讀物及視頻和線上答疑功能,主要擔心學生自控能力差問題,大多教師支持學校與線上課外教育平臺合作。根據調查數據,做出如下統計圖,見圖1,圖2,圖3。
本課題小組共發出學生調查問卷620份,收回有效問卷400份,根據調查問卷顯示,學生更傾向于在課外在線教育中既能得到學習成績的提高,又能得到興趣愛好的培養。留守兒童手中主要電子設備為手機平板,其主要使用電子設備進行聊天通訊,希望老師進行教學方式上的改變,主要期待在線課外教育平臺提供課程講解視頻,并且絕大多數人認為一對一輔導更加有效。根據調查數據,做出如下統計圖,見圖4,圖5。
2.農村留守兒童課外在線教育的發展評估
目前整個學術界對于留守兒童教育現狀、在線教育的發展、課外教育的重要性等問題的研究已有了較多成果。
但是,關于將在線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用于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國內外文獻都相對較少,并且大多學者將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解決著力點都落于宏觀政策調控上,即戶籍制度、考試制度等,對于用信息技術手段提供的新型教育模式用于解決教育問題方面的研究較少。而從當前行業發展現狀來看,在線教育無疑是新興發展行業,技術手段上的突破,也為在線課外教育提供硬件上的支持。如何將信息技術用于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無疑是一個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新思路。以上結合我們的調查問卷結果與所建立的模型分析可知,農村留守兒童在線課外教育供需不均衡,僅靠市場調節或許并不能很好的達到均衡,需要國家政府的重視與有關部門的支持扶持。
(1)農村留守兒童課外在線教育供給較少。
一是同學們對在線課外教育知之甚少。據調查問卷分析結果可知,太平鄉各中小學的師生普遍對在線課外教育都不太了解,大部分同學對電子產品僅停留在瀏覽網頁、打游戲的印象上,不能很好的與學習相結合。但同學們普遍擁有電子產品,大部分同學都配有手機平板亦或是電腦,只有極少數同學沒有電子產品,相信未來持有電子產品的同學數目會越來越大。
二是學校與教師對在線課外教育不甚了解。據調查問卷分析結果可知,大部分教師僅是聽說過這類軟件,使用過課外在線教育產品的教師也僅僅是用來線上批改作業。而且教師們對孩子們使用電子產品自控力的擔憂,實質上是對這是線上課外教育了解不足導致。
(2)農村留守兒童在線課外在線教育需求較多。
一是同學們普遍反映希望教師能在課堂上的課程多樣化,且希望存在一個產品滿足同學們課外書籍閱讀以及課外興趣培養方面的需求。大部分同學手中擁有電子產品卻僅是用來打游戲,瀏覽網頁,想拓展課外知識無門。但孩子們天性好奇,對課外教育的需求一直存在,且硬件條件——電子產品也滿足,只是缺乏一個市場去供給與推廣。
二是教師們認為僅憑課堂上的教學不能很好的滿足同學們的培養需要,大部分教師反應需要一個平臺來擴大課堂知識容量。如果可以順帶滿足線上監督學生以及線上進行答疑解惑的需求會更好。教師們最終任是希望能有這一平臺與校方合作,能真正的擴展孩子們的課外知識,輔導提升孩子們的學習成績,拓展知識面。
(3)正影響因素分析。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正影響因素,顯而易見,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多,可用于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投入就會增多,與之相對應的農村留守兒童在線課外教育需求也會隨之增長。我國正在欣欣向榮的發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消滅貧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在如此的宏觀背景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是必然的。在將來,農村兒童的教育投入增加是必然的,所以相應的需求也會增加。農村留守兒童在線課外教育從正影響因素方面看前景廣闊,只待時間的驗證。
(4)負影響因素分析。
農村留守兒童課外在線教育需求呈負相關的因素為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數和教育經費,二者皆是宏觀國家層面對教育的調控。當公共部門提供過多的公共產品時,私人部門就會減少投入,也就代表著當國家增加高等教育學校招生人數與教育經費時,私人部門也就是農村居民就可以減少在農村兒童教育方面的支出,以致農村留守兒童課外在線教育需求減少。人們可以不必投入像以往那般多的資金就能得到相同的報酬,不必課外補習,在高校擴招、教育經費增加的補貼之下,也能上好大學。顯然,農村留守兒童課外在線教育需求會降低。但目前國家在教育方面投入仍呈上升趨勢,逐年增加教育經費,高校也幾乎年年擴招,在提升全民素質的同時,對農村留守兒童課外在線這部分市場需求造成一定影響。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1.調研的主要結論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開創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的號召下,研究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在線課外教育的問題并進行針對性的思考與創新,是比較有實際意義的課題。本課題小組結合文獻以及深入江西省農村各中小學學校進行調研,將農村留守兒童在線課外教育問題作為研究對象,以江西省太平獅峰學校為“麻雀”進行解剖,描述性地探究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產生的原因。通過對調研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結合當前教育資源供給現狀,對農村留守兒童課外在線教育的現狀及發展前景進行調研分析,以促進農村教育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并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提供解決新思路,是本文的立意和研究方向。
研究發現,農村留守兒童教育支出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正比,農村留守兒童課外在線教育供給較少需求較多,再針對現實中農村留守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將課外教育與在線教育相結合并提出了思路性對策。本文還分析了老師、家長以及孩子對農村留守兒童課外在線教育產品的意見,其中包括:家長雖然關心孩子的學習但是由于現實生活原因無法給孩子的教育提供及時的輔導、各年級的學生對在線課外教育產品的需求存在差異、教師擔心學生自控能力較差以致無法用以學習等,這些意見為產品的設計提供了設計方向。相信今后在學術界與實務界的進一步共同努力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解決將對我國城鄉教育公平和社會的經濟發展有“雙輪”推動作用。
2.研究的政策建議
(1)提高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一些資料表明,農村居民文化、教育娛樂支出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正比,收入的增加對拉動農村居民教育支出起關鍵作用。目前農民收入增長緩慢, 總體水平低是不能否認的客觀事實。作為教育消費水平增長快慢的決定性因素, 收入水平的提高不僅帶來教育消費規模的持續有效增長,同時也為農村引入教育產品硬件設施提供經濟基礎。
(2)加大農村教育投入經費,改善農村教育環境。
鑒于世界科技的飛速發展、人才需求的普遍增長,居民教育消費支出還將持續攀升,教育培訓產業將成為未來文化消費的熱點領域。發展在線課外教育不僅可以縮小城鄉教育資源差距,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資源匱乏問題,還可以促進農村地區文化與經濟的發展。因此,加大農村教育經費投入有利于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解決。
(3)創新科學技術,完善產品機制與功能。
開發的課外在線教育產品,應不斷創新與完善產品功能,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如為需求不同的消費者或不同年級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產品體驗,教學功能多樣化、不斷擴充與更新教育資源,為自控力差的學生設置學習監督機制等。
參考文獻:
[1]張雪,張磊.課外教育支出與學生的教育成果——基于CFPS微觀數據的實證研究[J].經濟科學,2017,04:94-108.
[2]趙興龍,周凱. 北京市中小學生數字學習資源需求狀況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2014(09):84-87.
[3]黃秋雯,伍青生.小學生家庭課外課程的選擇行為及其變化[J].上海教育科研,2011,04:46-49.
[4]李佳圣.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關于鄂東南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調查報告[J].教育探索,2011(12):112-113.
[5]馬文,張敏.小學英語課外輔導班現狀調查[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4,3312:81-82.
[6]徐顯龍,管玨琪,錢冬明,祝智庭. 我國中小學電子學輔的供需分析及發展對策[J].中國電化教育,2015(06):17-23+46.
[7]王敬峰.農村留守兒童心理與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10(04):71-73.
[8]吳支奎.制度突破: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出路[J].教育導刊,2010(06):23-25.
[9]孫丹彤.“互聯網+”時代的農村教育發展[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24(06):15-18.
江西財經大學第十三屆學生科研課題.
課題名稱:農村留守兒童課外在線教育需求的調研分析.
課題編號:xskt18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