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婷
摘要:當前高職高專思政課教學中存在著大量的問題,如何提高課堂的“抬頭率”、如何增強課堂的“實效性”是急需解決的問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互聯網+”再次成為“熱詞”。報告提出要加快在各行業各領域推進“互聯網+”戰略,并明確提出了“互聯網+教育”這一概念。本文通過論述“互聯網+”思政課教學模式,讓手機進入思政課課堂教學中,旨為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互聯網+” 高職思政課 碎片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7-0027-02
什么是“碎片化”?它是相對于系統化而提出的概念。所謂“碎片化”,字面意思是完整的東西被分成諸多零散碎塊。那么顧名思義,“碎片化學習”就是將學習這個完整、系統性的活動變成零散、不系統的方式。它主要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是知識信息的碎片化,二是指學習時間的碎片化。在日新月異的信息時代,信息數量以及獲取信息的來源激增,無形之中就帶來了“碎片化”的學習體驗。“95后”甚至“00后”的青年大學生在刷微信、壓馬路的時候一定學到過幾個英語單詞,在泡面的時候看過幾個簡短的抖音小視頻,甚至在蹲廁所的時候也隨手拿起一本書來讀??梢姟八槠瘜W習”已經潤物細無聲地改變著我們的學習方式。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高職高專思想政治理論課帶來了新的變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互聯網+”再次成為“熱詞”。李克強總理在報告提出要加快在各行業各領域推進“互聯網+”戰略,并明確提出發展“互聯網+教育”,促進優質資源共享。面對高職思政課已經出現的問題,如何改善課堂現狀?如何利用“互聯網+教育”改進思政課教學?”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給高職思政課改革帶來了很多思考。
一、項目主題和思路
在大數據云計算依據成為新常態的今天,“互聯網+”智能手機為當代大學生群體開辟了第二生活空間,網絡成為現代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重要領域和基本生活方式。在當前的互聯網新常態下,瀏覽和接收小容量、碎片化卻極具即時性的信息已經成為大學生們的習慣性狀態。面對新奇而便捷的知識傳授渠道,傳統的思政課教學受到嚴峻挑戰。如何“疏”移動互聯網之主渠道,“導”思政課教學之高效率,就成為高校思政教學中的重中之重。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教師應該逐漸意識到對于學生使用手機嚴防死守,不如善加引導,利用碎片化教學提升課堂教育效果,成為一項勢在必行的工程。
二、實施方案和過程
(1)碎片化課程建設。現目前高職高專院校開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概論》以及《形勢與政策》三門課程。首先需要搭建教學團隊,通過分工合作、團隊制作等方式,按章節和熱點問題制作課堂教學碎片,以微信公眾號或者短視頻的方式在課前、課中以及課后發給學生,學生學習后反饋給教師,不斷改進完善。
(2)碎片化教學評比。課堂教學不僅重教,還應該重學。碎片化教學的效果更為突出。通過碎片化的教學評比,在課程教學中形成比學趕超的賽課氛圍,培養思政課教師的網絡化教學意識和網絡素養,真正做到思政課教學創優爭先。
(3)碎片化制作技能培訓。為制作更加精美、集適用性與實用性為一體的課程碎片,這就要求對包括思政課教師在內的所有教職工進行碎片化制作技能培訓,讓教師了解現今最先進和廣泛的碎片制作過程和方式。并通過學練結合的方式,與其他院校交流學習的方式,力求人人會做碎片,人人做好課程碎片,人人能用碎片提升教學效能。
三、主要成效和經驗
(1)豐富教學內容。課程教材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基本資料,但由于教材本身存在滯后性,尤其是思政課的教學,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要與時俱進,向學生講解最新發生的時事熱點。而碎片化的學習恰好成為最為豐富和便捷的補充方式。通過課堂書本理論知識的講解學習,增添最新的時事政況、社評世情,豐富教學知識的同時也充實了課堂內容,同時提高課堂實效性和時效性。
(2)創新教學方式。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中的新常態,繼續沿用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勢必會事倍功半。而借助手機這一移動載體,集學習與培養為一體,創新現代思政教學方式。通過課堂中教師推送的方式,讓學生接受到更為全面的知識內容;通過學生自我探索的方式,及時反饋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與難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學習;通過雙向交流的方式,融洽師生關系,活躍課堂氛圍,讓知識的傳遞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學生,形成思政課教學樂教樂學的生動局面。
(3)培養網絡學習素養。既然互聯網的發展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社會潮流,那么會用和善用互聯網業成為現代人必備的基本技能。思政課的碎片化教學,不僅能夠豐富和創新思政課程的教學,而且在師生的網絡素養培養方面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學習提升計算機技能,包括最新的碎片制作技術及其他方面的技能;而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熟悉課程相關知識,促進自我網絡素養的培養和發展。
四、下一步加強和改進計劃
(1)加強硬件設施的保障作用。開展碎片化教學的一個前提是互聯網的存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沒有硬件設施的保障,僅僅靠學生手機的自身流量來完成教學,勢必會影響教學效果,對于一些教學資源如視頻、圖片的展示可能會因為硬件設施的滯后而受到影響,進而影響碎片化教學的開展,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教學發展規劃中,應增加網絡覆蓋率,嘗試在硬件保障中提供整個校區的無線網絡全覆蓋,從而為碎片化教學提供網絡保障。
(2)推進碎片化教育的專業性。思政課作為全國所有高校的必修課,在課程設計和內容編排上是相似的。但從現實教育的過程而言,因地制宜和因時制宜也成為提升教學效果的助力。即在課程教學目標的引導下,通過結合地域,契合院校特色,聯動專業特點,開展貼近學生生活、融入學生發展、促進學生成長的教學活動。
(3)注重學生自主性培養以移動互聯網為依托的課程碎片化教育,成敗的關鍵在于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因此,在這一過程中應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即教學以學生為基礎、教育以發展學生為主線。在對基礎知識、概念和理論的授課過程中,可以引入游戲化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發展,自主選擇知識的學習時段和方式,通過積極探索不斷提升各方面技能。
(4)探索思政課碎片化的分層模式。由于受到各種內外因素的影響,進入大學的學生在能力、知識的儲備等方面是有差異、不均衡的。因此,可以通過分層教學的方式,設計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內容和課程設計。一方面,保障思政課培養當代大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基本目標;另一方面,培養高校思想覺悟、知識能力出眾的積極分子,重點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學生,培養學生真正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者和踐行者,促進幫、比、學的活潑氛圍,形成主動學習、積極上進的學風校風。
五、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是新形勢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時效性的關鍵”。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青年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青年學生的必修課,也是引領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所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互聯網+”時代,應充分抓住青年學生的認知學習規律,充分了解當代青年學生思想動態,積極關注社會思潮動向和學術研究前沿,自覺加強實踐研究和理論研究,利用手機碎片化學習,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針對性和引導力。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