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香格 何金
摘要:科技改變生活,新媒體已經完全融入我們的生活中,社交軟件不僅僅是人們日常溝通的一種工具,更是我們生活的一種方式,為我們的生活與工作帶來了便捷條件的同時也使生活豐富多彩。大學生群體對于新鮮事物更容易接受,新媒體對于他們來說已經是生活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我國大學在開展思政教育時就應該改革創新,以新媒體為媒介開展思政工作,逐步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水平,本文就如何將新媒體靈活應用于大學思政工作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
關鍵詞:新媒體 大學生 思政教育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8-0111-02
網絡科學技術逐步融入人們的生活中,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及交流溝通方式。高校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網絡已經成為現代高校學生獲取信息、參與評論最主要的手段,他們是新媒體時代的“領軍人物”。在新媒體的影響下,高校學生的意識形態、生活學習方式、思想觀念等發生著改變,對于高校思政工作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就需要學校思政工作者利用好新媒體,讓新媒體技術更好地服務于大學思政教育工作。
一、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形式多樣化的交流方式。我國在校大學生及教師是一個較為龐大的群體,傳統的師生溝通紐帶是課堂教學活動,學生之間的交流局限于班級或者宿舍極小的范圍內,人際交流活動頻率過低,對其以后社會生存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新媒體技術的出現,為學生之間的溝通帶來了很多便捷的方式,微信、QQ、校內網等一系列的社交軟件可以讓學生在無任何“限制”的環境下自由溝通,增強交流活動頻率,加深校友之間的印象,形成較好的學習氛圍、良好的交流方式、相互影響的校園良好風氣。大學生都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在追求一些新鮮事物的同時也會追求上進,在通過新媒體交流時,更能使他們的思維變得活躍,競爭意識增強,形成你超我趕的學習氛圍。如此一來,新媒體不僅能加強同學之間的良好交流,也能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豐富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內容。我國高等教育相對于中學教育具有一定的開放性,生活與學習氛圍比較輕松,但是高等教育的專業性比較強,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同時更注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整體提高。新媒體在大學中的應用與普及,一方面學生可以及時了解到所學專業最新研究成果與先進的技術。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全面掌握國家時政信息、社會發展方向及人才需求信息,而這些知識獲取的過程是一種主動的狀態。新媒體技術為大學生提供了豐富知識的同時也使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得到了培養。
(3)創新思政教育模式。現代教學中,新媒體的融入對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與機遇,傳統的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已經不適用于當代大學生。高校思政工作首先要正確對待新媒體技術,借助新媒體為思政教育平臺運用先進的宣傳手段與教育模式,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才能有效地開展思政教育工作。其次,利用新媒體技術可以使思政教育更加多樣化和靈活化。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與新媒體技術應用知識教育融合在一起開展工作,一方面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掌握如何正確使用新媒體技術,二者共同發展,相互協作。這樣才能逐步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思政教育工作中。例如,學??梢岳梦⑿?、校內網等網絡平臺與學生形成有效的交流合作平臺,這樣的教學方式才能吸引學生參與到其中,構建一個和諧的交流學習氛圍。最后,思政教育工作者要通過學校網站、公眾號、微信等平臺創建思政教育板塊,不斷創新思政教育內容,增強文章的時代性,走進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有效的指導學生接受思政教育。因此,在開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時,合理地使用新媒體技術手段,可以高效地完成學生思政教育工作。
二、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1)強化新媒體的認識,充分發揮新媒體價值。新媒體應用于大學思政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大學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新媒體的重要作用,這樣才能完全發揮新媒體的應用價值。大學思政工作者由于年齡、工作經驗等因素影響,在工作時更愿意運用傳統的思政教育方式而不愿意接受新媒體技術,所以現階段首要工作就是讓工作者完全接受新媒體技術,掌握新媒體各項功能,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工作,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F階段,新媒體技術在部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應用率較低,要想高效開展思政工作,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中,教師就要掌握新媒體的應用方法,利用新媒體與學生加強溝通,更好地完成大學生思政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升。
(2)以學生發展為基礎,充分發揮“微技術”的應用價值。“微技術”是新媒體的一個產物,它的出現可以幫助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將知識重點更生動、更直觀地展示給學生。比如,利用微電影取代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課程,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利用真實事跡拍攝的微電影、短片在課堂教學中展示播放,通過具體的人物、事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樣的教學模式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也更容易接受知識要點,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
(3)因材施教,改革傳統教育模式。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輔導員應該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把對學生的個性化培養放在重要位置,這是當代大學生個性化培養的核心教育理念。而這就需要教師從各個層面、多方位分析研究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并采取具體的有針對性的做法了解班內的每一個學生的思想狀況,以及個性化差異,分別對這些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引導,這無疑加大了輔導員的工作量,在以往具體的教學工作中不易于操作且難以實施。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借助新媒體平臺,建立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的個性化區別模式,熟悉每一個學生的具體細節,并且形成系統的數據檔案。熟悉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時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動態,準確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訴求,使針對于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要求而進行的因材施教成為可能。利用新媒體技術更好地完成思政教育工作。
三、結語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迎來了很多的機遇,同時也增加了工作難度,但是高校如果能夠抓住機遇,很好地利用新媒體,不僅能為學生帶來更多的便利,同時也能更好地促進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剛.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影響[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9(15):67-68.
[2]譚曉立.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政教育中有效發揮作用研究[J].時代教育,2015(7):225.
[3]鐘培陽.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探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7(1):33-35.
[4]黃莉.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思政教育新思路[J].繼續教育研究,2017(5):95-97.
[5]邱繼偉,金愛慧.新媒體背景下大學思政教育服務需求視閾的分析[J].科教文匯,2018(5):12-13.
[6]趙金萍,王晶晶,張曉芳.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科教導刊,2018(1):72-73.
[7]岳陽.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點[J].考試周刊,2018(19):121.
[8]徐嬌慧.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若干思考[J].科教文匯,2016(19):11-12.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