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長 李稱心 湯豆豆
摘要:在關注農村問題時,有一個比較熱門的研究,即對彩禮的研究。近年來對彩禮的研究有很多,但是此前的研究與調查大多集中在彩禮的性質、功能、成因等方面。本研究深入彩禮問題突出的隴東地區,對農村地區的彩禮現象進行調查,分析彩禮對家庭關系的影響。本次調查立足老百姓生活的切身問題,從家庭關系的角度入手,同時從與彩禮有關的新婚家庭,新郎父母與新娘父母三個家庭方向進行分析。本研究發現,總的來說隨著彩禮的升高,家庭關系的和諧程度就會隨之下降。表現在具體的家庭關系上,受到影響的是親翁關系,彩禮越高親翁關系的和諧程度也會隨之下降。
關鍵詞:彩禮 家庭關系 和諧 影響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7-0059-02
一、研究背景及問題的提出
在關注農村時我們注意到了農村地區的一個歷史悠久的重要社會現象發展而成的一種社會問題——高額彩禮問題。一般來說,在傳統的婚嫁風俗中,男方給女方送彩禮是必經程序之一,又稱送聘禮、送聘金等。彩禮是我國的一種歷史悠久的古老風俗,從西周的“六禮”開始,已有將近三千年的歷史。但是伴隨著社會的變遷與不斷進步,市場經濟成為主導的當下,農村地區“高額彩禮”以驚人的上升勢頭不斷升高,為社會所關注。農村的彩禮問題在近幾年格外引人注目,西北地區、慶陽地區的彩禮問題更是突出。慶陽地區位于甘肅省最東部,是陜甘寧三省區的交會處,系黃河中下游黃土高原的溝壑區,習慣上稱之為“隴東地區”,地形崎嶇,思想封閉,經濟發展緩慢,相對貧窮。但與其經濟發展不相適應的高額彩禮成為一大重要的亟需關注并解決的社會問題。在當地婚姻市場中,天價婚禮花費與較低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形成巨大反差。這自然引起了突出的社會問題,包括更多的家庭糾紛和不良的社會心理問題。
二、文獻回顧和相關概念界定
(一)文獻回顧
通過對國內有關彩禮問題研究的分析和總結,我們發現前人對彩禮問題作了較為充分的研究,從不同視角、不同層次對彩禮問題進行了相關研究。第一,有對彩禮上漲的成因研究:全國婦聯聯合調查組在對福建省清流縣婚姻彩禮調查后,得出彩禮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三點,首先,相互攀比是彩禮上升的主要因素;其次,物價上漲,送禮物品的檔次的增高也是彩禮上升因素之一;最后,“重錢輕物”也促使彩禮的飛漲。第二,在對彩禮的現狀研究上,閻云翔通過在下岬村的研究后認為,彩禮其實是從家庭內部之間的財產轉移,是長輩對子代的資助和兒子對父母財產的生前繼承的一個轉變,“是新郎和新娘在追求夫妻獨立性過程中用以索要其家產份額的手段。”[1]第三,在對彩禮的功能研究上,黃榮將彩禮的功能分為積極功能和消極功能兩部分。黃榮認為彩禮的積極功能有減少女方的婚姻風險、增強婚姻關系穩定性以及表達男方的誠意和擔保三個功能;消極功能則會影響男方家庭的生產生活,有損婚姻質量,同時有可能造成家庭糾紛。
綜上所述,前人們對彩禮問題的研究集中在調查彩禮的現狀、高額彩禮的成因分析、彩禮的功能等。本研究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分析彩禮對家庭關系的影響。
(二)相關概念界定
為了便于本次研究,我們將彩禮以及本次研究涉及的家庭關系這兩個概念做了相關界定。我們認為,彩禮是男女雙方在締結婚姻過程中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支付的現金、貴重珠寶等形式的財產。同時本次研究的家庭關系這個概念涉及三個范圍,即子女組成的家庭以及與之相關的男方父母組成的家庭(公婆),最后還有女方父母組成的家庭(岳父岳母)。
三、結論
(一)當地彩禮的現狀
對回收的問卷進行分析后,我們得到了一些數據。數據顯示,彩禮在10萬元以下只有很少一部分,占比為13.8%,而10~15萬元的占比同樣不是很多,為19.3%。彩禮數額多集中在15萬元以上,20萬元以上的更是達到了35.8%。可見,該地區存在高彩禮的社會問題,在調查中調查對象普遍反映彩禮太高,有的甚至達到四五十萬元。同時,根據收集到的數據,彩禮的主要來源是家庭存款以及外借。彩禮來源外借的比例高,結合當地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作出推測,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并不是很高,因而在農村籌措彩禮需要外借才可以滿足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婚姻成本,加重了家庭負擔。
(二)彩禮對家庭關系的影響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者采用量表的形式對家庭內的人際關系和諧程度進行了測量,并分別進行賦值加總得出家庭關系和諧程度的具體數值。研究者將所收集到的彩禮具體數額與其進行回歸分析,得出,此次研究中,彩禮數額與家庭關系和諧程度的相關系數為“-0.575”,常量為“34.905”,并且兩者都具有統計學意義。也就是說,在總體中這一情況同樣存在。在此列出其回歸方程,家庭關系和諧程度指數=(-0.575)*彩禮數額+34.905。其意味著隨著彩禮數額增長一個單位,家庭關系和諧程度就會下降0.575個單位。此外,我們為了考察彩禮問題對家庭內部復雜的人際關系的影響,對各種類型的家庭人際關系都進行了測量并與其的彩禮情況進行聯系。發現彩禮問題對家庭內部的親子關系、婆媳關系、翁婿關系影響并不顯著,而在親翁關系方面表現較為明顯。通過計算,彩禮數額與親翁關系的相關系數為“-0.124”,常量為“7.786”,兩者均具有統計學意義。也就是說,隨著彩禮的增加,親翁關系和諧程度會下降。總的來說隨著彩禮的升高,家庭關系的和諧程度就會隨之下降。表現在具體的家庭關系上,受到影響的是親翁關系,彩禮越高親翁關系的和諧程度也會隨之下降。
另外,在此次研究中,為了彌補定量研究在信息收集方面的不足,作為補充研究者也采取了觀察法以及訪談法等實地研究方法,以獲得更豐富翔實的關于該地區彩禮問題的資料。經整理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在高價彩禮的成因方面,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男女雙方家庭的經濟條件以及婚姻當事人的自身條件都對該地區彩禮的狀況有著重要影響。具體來說,地區經濟發展狀況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由于該地區自然地理條件的偏遠封閉以及經濟條件的落后,該地區的女孩大多會選擇外嫁,以致該地人口比例失調,彩禮數額隨之升高。同時,彩禮數額也隨著男女方的家庭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男方家庭經濟條件越好,彩禮數額反而越低。而女方家庭條件越差,或者家中有未婚兄弟,未來消費預期較高的情況下,彩禮數額就會越高。另外,男方自身的條件也會影響彩禮的數額,即男方的自身條件越差,彩禮越高。
其次,在高額彩禮的影響方面,研究者在實地走訪中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按照常理來說,彩禮的往來實際上是一種風俗上公認的婚姻關系的成立,具有保障婚姻契約關系的功能。但在研究者發現,在這一地區,高額的彩禮并不具備這一功能,并且反而會影響婚姻的穩定性,更有一些極端案例即“騙婚”情況的存在。也就是說,高額彩禮為女方家庭帶來的巨大經濟收入使人們特別是女方不再費心于家庭的維系,地區離婚率升高,婚姻穩定性較低。導致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由于男女比例的差距,再婚的女性仍能獲得數量可觀的彩禮金額;二是該地區人們的法律意識薄弱,即婚姻關系的締結只依靠于風俗習慣的認可,而沒有進行婚姻登記,其離婚具有更高的隨意性。也就是說,在當地,傳統的輿論風俗已無法產生約束人們在婚姻中行為的作用,但也沒有求助于法律的意識,在約束人們婚姻行為的機制方面出現了真空。另外,由于高額彩禮的存在,離婚的成本上升,男方在離婚后很難再婚(在結婚仍需付出高額彩禮),這與該地區婚姻的不穩定情況形成了矛盾,但由于高額彩禮的存在也形成了惡性循環。這導致該地區適齡未婚男性的大量增加。
最后,在人們對高額彩禮的態度方面,人們大多數認為這是一種必要的開支,對其持有一種無可奈何、逆來順受的態度,但同時也在內心寄希望于國家行政力量的介入以改變這種不合理的彩禮現狀。不過筆者認為,國家力量的介入固然重要,但該地區的彩禮問題根源在其經濟基礎上。只有該地區的經濟得到發展,才能有效防止人口外流,同時促進人們法律意識的建立與提高,從而有效改善彩禮“亂象”。
參考文獻:
[1]閻云翔.禮物的流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全國婦聯聯合調查組.農村婚姻彩禮上升的社會成因——福建省清流縣婚姻彩禮情況調查分析[J].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1987.
[3]楊善華.家庭社會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黃榮.我國農村地區彩禮的社會學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0(3):199-200.
[5]費孝通.鄉土中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張艷娥.高額彩禮背后的邏輯[D].蘭州大學,2018.
[7]吳艷笑.何以為繼:農村彩禮現象研究[D].山東大學,2018.
[8]李永萍.聯合家庭再生產模式:理解低額彩禮的一種視角——基于粵北宗族性村莊的考察[J].當代青年研究,2018(3):96-102.
[9]陳翠霞.“彩禮”:三代人家庭代際關系探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7.
責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