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露娟
[摘 要] 中越跨境地區集聚了兩國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左江花山巖畫申遺成功為中越文化旅游合作創造了良好的機會。目前中越文化旅游發展備受關注,隨著中越旅游文化的頻道交流,中越文化旅游新產品層出不窮,推動了廣西特色民族文化與中越邊境旅游產業深入融合,打造了中越友好文化集中展示平臺,并構筑了文化旅游合作平臺,使得中越文化旅游合作日益加強。建議充分挖掘花山文化的價值,開發中越文化旅游新線路以及加強花山巖畫在越南的宣傳、中越文化旅游合作研究和人才合作培養,從而實現中越文化旅游新發展。
[關鍵詞] 花山申遺;文化旅游;中越;合作
[中圖分類號] F59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9)03-0047-02
Abstract: The cross-border areas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have gathered rich cultural resource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both countries.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rock paintings in Zuojiang Huashan has created good opportunities for Sino-Vietnamese cultural tourism cooperation.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Sino-Vietnamese cultural tourism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With the channel exchange of tourism cultures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 new products of Sino-Vietnamese cultural tourism emerge in endlessly, which promotes the in-depth integration of Guangxi characteristic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Sino-Vietnamese border tourism industry, creates a centralized display platform for Sino-Vietnamese friendly culture, and constructs a platform for cultural tourism cooperation, which enhances the Sino-Vietnamese cultural tourism cooperation increasingly.Suggestions are made to fully tap the value of Huashan culture, develop new cultural tourism routes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and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of Huashan rock paintings in Vietnam, the cooperation research of cultural tourism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so as to realize the new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Key words: World Heritage Application for Huashan, cultural tourism, Sino-Vietnamese,cooperation
一、問題的提出
2016年7月15日,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舉行的第40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正式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廣西第一個入選世界文化遺產的文化景觀,也成為中國第一個入選巖畫類世界遺產的涂繪類巖畫。“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申遺成功,不僅實現了廣西在世界文化遺產申報上“零”的突破,也填補了我國巖畫類世界遺產的空白。左江花山巖畫位于中國與東盟的沿邊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寧明縣,自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以來,左江與東盟國家的旅游文化交往越來越頻繁,中越文化旅游交流與合作對廣西擴大對外開放,發展廣西大旅游,建設“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具有重要意義。廣西應把握左江花山巖畫成功申遺的重要機遇,努力發揮邊疆民族地區的獨特優勢,深度開發左江花山旅游文化價值,大力打造中越民族歷史文化旅游新名片,進一步促進中越文化旅游合作發展。
二、中越文化旅游發展現狀
(一)中越文化旅游發展備受關注
中越跨境地區民族文化旅游資源豐富,且有著相似的民俗文化,這為雙方協同挖掘特色民族文化資源,通過整體開發、合作共建機制轉化為特色旅游資源,進而促進雙方開展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機。2014年廣西打造了中越邊境、紅水河、桂北三條以民族文化特色為主的旅游帶,并以此形成了中越邊境覽勝游、世界長壽之鄉休閑養生游、廣西少數民族風情游三條民族文化旅游線路。2016年靖西孟麻—越南北坡紅色旅游合作區建設的加深推進,使得中越文化旅游備受國內以及國外旅游市場的關注。
(二)中越旅游文化交流頻繁
中越旅游文化交流體現在中越游客的相互往來以及中越學者的相互探索交流。2009年8月,越南駐華大使館與越南文化體育旅游部在中國北京組織開展了越南旅游形象推介研討會,越來越多的中國游客赴越南開展旅游交流。2018年2月,中國彭城書院組織學生參加“中越文化交流之旅”,通過游覽越南的文化圣地了解越南文化。越南及其他東盟國家也不斷派出代表團到左江一帶開展調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2015年6月率領國際巖畫專家組考擦寧明花山巖畫;越南高樓社代表團于2015年12月到寧明縣進行旅游文化、旅游經濟合作的交流。在廣西高校就學的東盟留學生代表也曾到寧明開展以“駱越文化、花山元素”為主題的文化交流活動。
(三)中越文化旅游合作日益加強
1.打造中越文化旅游新產品
依托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越跨境經濟合作區推進文化產業布局,在中央文化產業發展資金的扶持下,廣西以花山文化為核心,打造了文化旅游新產品。《百鳥衣》演出即為重點打造的產品,演出依托東興市作為中越文化融合地的區位優勢,對中國民族文化與越南特色文化進行全新演繹和展示。以壯族經典民間傳說為素材,融入花山巖畫、銅鼓、壯族山歌等文化元素,講述壯鄉鑄鼓人古卡穿上百鳥衣,在太陽鳥化身的幫助下,創作花山巖畫的故事。這一演出涵蓋了多個藝術種類,其中包括音樂劇、雜技劇、舞劇、魔術、動漫劇等,是目前國內面積最大、綜合性最強的可移動劇場之一。劇場將休閑、娛樂、購物等融為一體,打造出集娛樂、休閑、演出、體驗于一體的中越邊境文化旅游新產品。這些文化旅游新產品推動了廣西特色民族文化與中越邊境旅游產業深入融合,打造中越友好文化集中展示平臺,促進兩國文化交流。
2.構筑文化旅游合作平臺
近年來,隨著“兩廊一圈”經濟區的打造以及“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中越兩國的旅游合作不斷加深,并在文化旅游合作方面展開了積極的探索。2016年廣西?憑祥舉行了以“‘一帶一路共榮共贏”為主題的中越邊關旅游節,旅游節的舉辦展示了中國及越南邊境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促進了中國與越南及其他東盟國家文化旅游的發展。此外,中國與越南通過開展國際體育旅游賽事,展示兩國民族風情、民族原生態歌舞、民族傳統文化,以比賽促文化傳承,以文化促旅游發展,提升中越文化旅游品牌,通過體育文化旅游深層次的交流推進兩國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發展,構筑中越文化旅游合作平臺。
三、花山巖畫申遺成功背景下中越文化旅游發展建議
(一)建設具有壯鄉風格的花山巖畫文化旅游品牌
世界遺產地對旅游者有巨大的吸引力,花山申遺成功決定了花山未來將成為世界的旅游熱點。中越邊境文化旅游應立足于區域性和民族性,把握地脈和文脈,以花山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契機,打造駱越花山文化旅游品牌。首先,以壯族元素為主體設計統一的中越邊境跨境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形象標識,通過各種媒體渠道進行廣泛宣傳,樹立中越邊境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帶的整體旅游目的地形象。其次,建立多語種的花山文化旅游專門網站。將花山文化、花山文化旅游產品、花山文化旅游線路在網站上宣傳,擴大花山文化旅游帶的知名度。再次,借助花山國際文化旅游節等大型節慶活動將寧明花山鼓舞、龍州天琴、天等打榔舞等一系列壯族傳統民俗文化進行廣泛的對外傳播,擴大花山文化的影響力。
(二)挖掘花山文化在中越文化旅游中的價值
民族文化是中越文化旅游發展的根本,花山文化以其神秘性和獨特性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其具有人文和自然相結合的雙重價值,花山申遺成功后,如果能在民族、文化、旅游、自然的結合上對花山巖畫進行開發,必定能對中越文化旅游開發產生更大的價值。因此,中越文化旅游合作應圍繞花山文化這一焦點,深入挖掘花山文化的旅游文化價值。一方面,可挖掘花山巖畫的圖形符號價值?;ㄉ綆r畫上有豐富的人物、動物、物態圖形符號,對巖畫的內容和象征意義進行科學提煉、歸納,有助于越南游客進一步認識花山巖畫圖形符號的文化價值。另一方面應充分挖掘壯族先人的民俗文化價值。左江花山巖畫是一部壯族古俗的天書,在花山巖畫的文化中,壯族先人的民俗文化是靈魂。在左江花山一帶的村落,至今仍保留有部分壯族古老的房屋、銅鼓、民族服飾。在打造中越文化旅游的過程中,應對民居、習俗、耕作等文化實施復原,展示傳統漁獵、古法制糖、釀酒工藝、民族服飾等傳統文化,進一步深化花山文化旅游的內涵。
(三)開發中越文化旅游新線路
中越跨境旅游主要集中在觀光旅游、生態旅游、休閑旅游等幾方面,文化旅游雖然有所發展,但主要表現為邊境紅色文化旅游。左江花山巖畫申遺成功,為中越邊境旅游增加了新的旅游亮點,為中越文化旅游發展創造了極好的機會。中越文化旅游可在以往觀光旅游、生態旅游、休閑旅游的基礎上,以“花山世界文化遺產教育之旅”、“‘探尋花山,追根駱越文化之旅”為主題開發中越文化旅游新產品;將中越邊關紅色文化之旅與駱越花山文化之旅結合起來,將憑祥、寧明、龍州、扶綏串成一條線,培育出中越文化旅游新線路。
(四)加強花山巖畫在越南的宣傳
中越文化旅游發展離不開兩國之間的相互宣傳,廣西的壯族與越南儂族、岱族是分布在中越兩國的同一個民族,屬同源異流,民族文化的關聯性和相似性成為中越文化旅游相互宣傳的有利條件。花山巖畫景觀申遺成功,意味著壯族文化將得到傳播和弘揚,應借此機會,采用多種方式和渠道加強廣西花山巖畫在越南的宣傳,大力推廣花山巖畫這一優秀文化。一方面,可以通過舉辦與廣西花山巖畫相關的論壇,組織中國與越南的專家學者深入研討,以加深越南國家對廣西花山巖畫旅游文化價值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花山為主題開展大型旅游節慶活動,如花山申遺周年紀念活動,通過拍攝專題宣傳片,展示花山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神秘魅力,吸引越南民眾參與,提高越南民眾對花山文化的興趣,增強越南民眾對花山文化的印象。此外,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營銷手段,借助“花山旅游”官方微信公眾平臺,推送花山巖畫的宣傳文字、圖片及視頻,并提供花山虛擬體驗服務功能。
(五)加強中越文化旅游合作研究
中越文化旅游合作必須有理論支持,通過成立中越花山巖畫旅游文化合作研究課題組,邀請中國及越南在文化旅游方面有獨到見解的專家參與,研究如何利用花山巖畫申遺成功來加強廣西與越南的文化旅游合作,在中越兩國專家共同研究探討的基礎上構建理論框架。在此基礎上建立中越邊境地區民族旅游論壇,聯合舉辦類似于“中越兩國友好合作暨花山文化交流會”、“中越兩國花山文化旅游合作交流論壇”等合作性的交流會議和交流論壇。借助會議和論壇,學者、專家可積極交流與合作,加強花山文化的研究,聯合出版發行有關花山文化的研究專著、論文集。
(六)深化中越文化旅游人才合作培養
文化旅游人才是推進中越邊境文化旅游合作的重要推力,花山文化旅游的開發與持續發展需要既熟悉兩國語言,又了解花山文化背景的高級旅游人才,中越雙方應通過多種途徑,在旅游人才培養等方面深化合作,形成合理的邊境文化旅游人才隊伍結構。首先,通過搭建成長平臺,挖掘和培養本土文化旅游人才。中越邊境本土居民部分通曉中文和越南語,且對邊境民族文化有一定了解,具有從事旅游業的優勢條件,邊境旅游發展部門可建立花山本土文化旅游人才信息庫,聯合越南旅游部門擇優對本土居民進行聯合培養,提升其語言、服務等各方面技能,使其成為中越文化旅游發展的基礎力量。其次,借助高等院校,加強中越兩國高素質跨境旅游專業人才的培養。中越兩國的高等院校根據邊境旅游發展的實際需求,以培養精通中越兩國語言及熟悉兩國風土人情的旅游專業人才為目標,進行招生培養,特別開設邊境文化旅游專業。同時,也可以在中越合作的高等院校中互派留學生,讓越南留學生近距離了解花山文化,以更好地培養高學歷、高素質的文化旅游人才。再次,把花山景區建成中越旅游院校的實習基地,為花山文化旅游深度開發儲備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梁福興,羅丹.“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越兩國駱越文化旅游產業合作發展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6(6):47-51.
[2]姚磊.廣西寧明花山文化旅游深度開發的思考[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30):18723-18725.
[3]方昌敢.基于遺產廊道的廣西左江流域旅游資源開發模式研究——以花山申遺為例[J].廣西民族研究,2015(6):165-171.
[4]劉繼輝.論后申遺時代廣西左江花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22-27.
[5]李偉山,孫大英.論中越邊境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帶的開發[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5):117-121.
[6]覃彩鑾.試論左江花山巖畫文化資源的挖掘與開發[J].百色學院學報,2017(1):40-44.
[7]錢學利.“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越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合作開發問題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17(3).
[責任編輯: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