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衍頂
摘 要:新時期高職院學生管理工作面臨諸多新的問題,如學生自身素質良莠不齊、互聯網及智能手機的普及對學生學習的影響、社會的發展對學生價值觀的影響等方面都對在校生產生了較為明顯的負面影響。本文通過對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分析,探究目前學生管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從學生在校期間的德育教育模式、學生管理模式、學生工作理念三個方面對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提出自己的幾點拙見。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
2014年6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就加快職業教育提出: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人力資源開發,是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推進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解決“三農”問題、促進就業再就業的重大舉措;是全面提高國民素質,把我國巨大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提升我國綜合國力、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實現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伴隨著國家對高職院校重視程度的提高,我國的高職院校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無論在人力、財力等方面都進行了較大的投入,高職院校教學條件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另外,伴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對高技術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種大背景下,就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職院校勢必改變傳統的學生管理方式,對學生管理工作進行大膽的創新,使學生管理工作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
1.目前學生管理工作中面臨的問題
1.1生源質量相對不高,學生素質參差不齊
隨著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逐步擴大,高等教育由原來的精英教育逐步向大眾教育發展,高職院校學生的入學門檻也越來越低,從而導致高職院校生源質量整體下降。就目前來看高職院校學生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1)學生學習、自我約束管理的能力較差;(2)專業意識不強,專業素養不高;(3)自我意識較強,集體意識觀念較差;(4)意志品質不高。另外,高職院校學生來自全國各地,不同地域、不同的家庭條件、不同的教育背景使他們在接觸的過程中不斷的產生沖突和碰撞,這些都對目前職業院校學生管理工作提出嚴峻的挑戰。
1.2互聯網、智能手機的普及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產生嚴峻的挑戰
互聯網、智能手機的發展一方面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他們可以很便利的從互聯想獲取想要獲取的資料,同時通過互聯網可以得到最新的資訊、新聞,豐富了學生的業余生活,拓寬了他們的視野,同時通過互聯網、智能手機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另一方面,互聯網的發展,很多不健康的信息也嚴重侵襲了大學生的心智,對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也產生了一些負面的影響。因此,新時期互聯網、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1.3社會對高職院校學生的認知對其世界觀、人生觀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對高精尖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許多單位在人才招聘時,多強調招聘本科生、研究生,就算有些單位要招聘??粕苍谡衅笚l件上設置了諸多的條條框框,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壓力不斷增大,這就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
2.創新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的具體舉措
2.1創新德育教育形式,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效性
2.1.1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輔導員處在學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線,對學生管理中的諸多問題較為熟悉。各院校應注重加強輔導員對于建設,重視輔導員對于的培養,建立輔導員選聘、培養、發展、管理、考核等機制,鼓勵輔導員進行自我學習,全力打造一支思想政治過硬,職業化素質高,綜合能力強的輔導員隊伍。
2.1.2建立院校領導、各系領導、黨員聯系班級制度。學校領導、中層干部、黨員深入班級一線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狀態,加強對于學生管理的指導和督促,形成“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濃厚氛圍。
2.1.3樹榜樣、立典型。
在學校范圍內利用各種平臺對社會先進人物、事跡進行宣傳,讓學生接受正能量的思想教育。另外,通過舉辦獎學金獲得者、優秀畢業生等主題宣講會,利用優秀實習生、畢業生的工作、實習經歷的分享,傳遞正能量,讓正面的聲音、形象占領學生的意識形態主陣地,激發學生比學趕超的意識、行動。
2.2利用便利的互聯網技術為學生提供便利
2.1.1利用QQ群、微信群、校園網等平臺及時為學生推送各方面對學生有用的信息,同時也借助這些平臺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的訴求和想法,及時調整工作思路、方法。
2.1.2利用新媒體為學生搭建就業平臺
學校應多與社會各企業加強聯系,建立合作關系,及時了解單位的用人、招聘情況,收集發布各單位的招聘信息。同時收集關注社會創業信息,在平臺上發布相關的信息,幫助學生了解就創業政策。通過平臺信息的發布讓學生了解就業工作程序,提高求職成功率。另外,有條件的院校應定時派專家在線指導學生的就業和創業工作,適時引導學生的就業觀、擇業觀和創業觀。
2.3將“以學生為本”工作理念貫穿學生教育工作始終
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的中心是學生,必須以學生的發展健康成長為目標,積極研究當代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注重與他們面對面的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針對他們在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應多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的做好學生的思政教育及各項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蔡曉星,婁明陽,等.新媒體手段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應用及存在問題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5(5).
[2]費小平.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創新路徑探析[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
(作者單位:濟寧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濟寧 27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