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語文素質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閱讀是幫助學生打開認識世界和人生的一扇窗口,同時促使學生對人生產生更多的思考,所以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關系到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而且對他們開闊視野、提高內涵、增加底蘊、放飛心靈有著重要性。
關鍵詞:閱讀能力;學生;重要性
一、 閱讀可以讓人明辨是非
小零食在學校周邊都是熱銷產品,是孩子們眼中的“美食”。上下學時,很多孩子不是直接進校門或直接回家,而是走進了小商店,拿著一包包零食出來。有一天我問一名學生:“五毛錢一包的辣條,有多少有毒物質呀!您認為這樣的東西能吃嗎?”這位學生說道:“老師,店家說了,辣條味道好、沒有毒素,你們放心吃。”聽到學生不能明辨是非的話語讓人心疼,于是我利用一節課讓全班學生閱讀《食品安全知識》,這節課特別安靜,因為每一位學生都在專心地閱讀,沒人玩鬧,看到大家聚精會神地吸取書本知識,真讓人有說不出的快樂,等大家讀完后,我再問那位學生:“五毛錢的辣條有毒沒?以后再去買著吃嗎?”這位學生大聲地說:“老師,辣條有毒,我以后絕對不吃了!”這時有些學生爭先恐后地說:“老師,我們每天吃的是毒素,太可怕了!”“老師這些小商店的老板心特別黑,為了賺錢把有毒的食物說沒毒,讓我們放心吃,我們一天不知吃了多少垃圾食品呀!”“老師,以后小商店老板的話我再也不相信了。”聽到學生們的這些言語,我知道閱讀讓學生們知道了真假,明辨了是非,真令人欣慰!
二、 懸念巧設、故事感人,閱讀興趣自然提高
在我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我發現低年級的學生對故事那可是情有獨鐘,我班的學生每次一聽到說要講故事,立刻就會直腰端坐,精神倍棒、興趣高昂,滿懷的喜悅之情掛在眉梢,一個個翹首等待想一聽為快,這時我就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用惟妙惟肖的動作敘述故事內容,此刻就會看到那些不感興趣的學生早已洗耳恭聽,因為他們被有趣、令人感動、懸念百出的故事吸引了,每當在他們聚精會神地期待大結局之際,我就故意欲言又止地告訴學生:“想知道故事的結局,請你們自讀原文,是否愿意呢?”學生們大聲地說:“老師,我們愿意!”
給我留下深刻記憶的是有一次,我給學生講《小蛋殼歷險記》的故事,當我講到有一天,小老鼠偷了許多米,正愁沒有地方放,突然發現路旁有一個小蛋殼,小老鼠心想:“哈,可以做個米桶吧!”我說:“同學們,小蛋殼此時到了自身難保,叫天天不應的處境,這可怎么辦呢?”……講到這兒我馬上停止了,學生急切地想知道結果,而我卻讓他們先猜猜故事的結局,在這個同學、那個同學的猜測中我否定了他們的發言后,就高舉《小蛋殼歷險記》故事書,問學生們:“同學們,有興趣閱讀這本書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有。”我又問:“想讀的同學請把手舉高,老師點點數”,就在我話音剛落,齊刷刷的小手像高粱一樣擎滿教室,此時我開心地笑了,大聲說道:“同學們,你們太棒了!你們這么喜歡故事呀!老師今天很高興,允許你們可以互相傳閱。”瞧瞧,學生被故事情節激起濃厚的興趣,比任何說教都有效果吧!
三、 引導中提升語文素養
閱讀不是與生俱來的,它可以通過后天的引導培養而逐漸形成,就拿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還小,自己閱讀的能力有限,有些孩子與課外書本接觸的不多,通過我課間的觀察,發現我們班上能自主閱讀的孩子甚少,此時我想:引導孩子閱讀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于是,我挑選了一些名著、童話故事等等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在課前3分鐘的時間里給同學們讀一讀,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等到學生們下了課圍著我要求我繼續讀的時候,我便會笑著告訴學生們:“同學們,可以自己買來讀一讀,也可以到學校的圖書室借讀,我給你們推薦幾本《小巴掌童話》《愛的教育》……”就這樣,孩子的好奇心就被我幾句話提醒了。不幾日,當我課間或者是中午的時間再走進教室的時候,聽不到嬉笑和打鬧聲了,孩子們都會三五成群地圍在一起聚精會神地看我推薦的圖書,用這種最簡單的方法,孩子們已經成功地閱讀了《我們班的博客》《小溜溜溜了》《窗邊的小豆豆》《海豚花園繪本》《電話里的童話》等,通過一段時間的閱讀,我發現學生的語文素養有所提高,以前有些學生用詞語造句時,不是語句不通順,就是句子不完整,現在學生用詞語造句時語句通順了,句子也完整了,對學生來說收獲不小,真是受益匪淺啊!
四、 重視學生想象,讓他們學會探究妙法
多年的教學經驗使我明白:小學語文課本中,有非常多的課文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舞臺。我們語文老師在教學時要善于抓住這些空白點,再加上切合實際地引導學生,讓他們展開豐富的想象,深入探究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那效果會出人預料之外。如我在教學《凡卡》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把凡卡回憶爺爺的話找出來讀一讀。“現在爺爺一定站在大門口,瞇縫著眼睛看那鄉村教堂的洪亮的窗戶。他一定在跺著穿著高筒氈靴的腳,他的梆子掛在腰帶上,他凍得縮成一團,聳著肩膀……”接著我提問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凡卡的爺爺還會有哪些神態動作?”學生1說:“他凍得縮成一團,聳著肩膀,來回地走動。”學生2說:“他聳著肩膀,擦著鼻涕,慢騰騰地走著。”學生3說:“他凍得縮成一團,聳著肩膀,把衣服往下拽了拽,縮著脖子,小心地往前走著。”我說:“看來你們都善于觀察,對凡卡爺爺的神態動作敘述詳細。”我又說:“肉店里有山鷸啊,鷓鴣啊,野兔啊……”同學們想一想:肉店里還有什么?學生A舉手說:“肉店里有燒野豬啊,香腸啊。”學生B說:“有烤黃牛啊,有臘肉啊。”學生C說:“肉店里有烤野鴨啊,有鵝肉啊。”我接著再說道:“要砍圣誕樹,爺爺先抽一斗煙,再吸一陣子鼻煙,還跟凍僵的小凡卡逗笑一會兒……”你們想想爺爺和凡卡逗笑時會說些什么?一個學生說:“爺爺笑笑說:可愛的凡卡,你看看自己凍紅的小手,多像兩個胡蘿卜呀!凡卡也嘻嘻地說道:爺爺,有我的胡蘿卜小手,今晚看來不用做晚飯了吧!”另一位學生說:“小凡卡他笑著指著爺爺的鼻子說:爺爺你瞧,你的鼻涕出山洞了,快把嘴巴壓塌了。爺爺說:是嗎?我的乖孫子快來給爺爺擦擦吧?不然今晚的飯就多咸味了!”……通過這樣的想象描述,啟發了學生的情感共鳴,使沒圖的畫面一下子會栩栩如生,展現在眼前,也讓學生明白,這樣的補白空間在課文中還有很多,只要學生發揮想象、善于探究,就會把干澀的語言文字還原成一張張吸引眼球的畫面。
總之,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作為老師要見機行事,巧妙引導,幫助學生進行深入淺出地巧妙閱讀,這樣即會開發學生潛藏的智慧與能力,也會使學生個性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最終肯定攀上閱讀高峰!
作者簡介:
魏烈桂,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黃峪鎮王官營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