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地理新課標地理學科核心素養之一:地理實踐力,即培養學生考察、實驗和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的能力。本文對于高中地理課外考察活動的意義進行了簡要地論述,并針對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做好課外地理考察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工作給出了一些有效的策略,以供廣大一線教育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高中地理;課外考察;組織實施
一、 引言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與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模式相比,新時期的地理教學更加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實踐與動手能力的同時,避免學生出現“高分低能”的問題。而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進行課外考察活動,既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科素養,還能夠有效地強化整個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 高中地理課外考察活動的意義
(一)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地理1》規律性、原理性強,學習的空間想象力、思維力要求高,但是由于初高中地理九年級課程中斷,導致學生對于地理學科的學習興趣低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引入課外考察活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探究能力與自主意識,并且學生還能夠通過對各種自然現象的認識與接觸,將掌握到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而這些體驗是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模式無法達到的。
(二) 完善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
相比較于傳統的高中課堂教學模式,新時期的高中地理的課外考察活動內容相當豐富,不但能夠將課本上僵化、固態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動態、直觀的表現形式,而且還能夠對學生的感觀進行不同程度的刺激,來幫助學生完整、全面地理解并消化所掌握的地理知識。通過地理課外考察活動,學生就能夠親自觀察各類現象,并完成實踐項目,這對于深化理解教材中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具有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 組織與實施高中自然地理課外考察活動的有效策略
(一) 課外考察活動的組織
在通常情況下,高中自然地理課外考察活動的組織方式主要包括了兩種類型:即小組活動和集體活動。如果有其他的特殊情況,也可以采用其他類型的組織方式。按照教學效果的角度,小組活動與集體活動是最為實用,也是效果最好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整個地理課外考察活動的組織者與發起人,教師應當要按照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最為合理、科學的組織形式。
1. 小組活動
在高中地理課外考察活動中,小組活動的組織形式是最具教學效果的。與集體活動相比,小組活動具有機動性高,靈活性強的特點,因此在課外考察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將各個小組通過分派與協作的方式,來完成不同的教學任務。通過小組活動,學生在提高自身實踐能力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強化獨立思考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常見的地理課外考察活動主要分成天文、氣候、環保、水文、植被調查、地質測繪等小組,這與高中新課程改革要求學生做好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謀而合,使得地理學科在教學中也有了較大的發展空間,這些小組的主要任務就是通過定期的方式來進行課外考察活動。
2. 集體活動
所謂的集體活動,就是全體師生共同參與的課外考察活動。集體活動通常是參觀或者考察某些大規模的地理現象而使用的組織形式。
(二) 課外考察活動的設計
1. 課外考察活動時間的擬定
活動時間的擬定和整個活動能否順利完成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在擬定課外考察活動的時間,必須要和課外考察活動的內容相統一。比如在進行《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教學,組織學生在學校立桿測影,估算地理緯與經度,就應當要選擇晴朗的好天氣;而在考察瀑布或者水文的時候,就必須要選擇豐水期、枯水期對比進行。
2. 實踐地點的擬定
在進行課外考察活動時,地點的選擇最為重要的就是要因地制宜。比如說在進行高中《山地的形成》這一部分內容的時候,本人組織學習興趣小組的同學先到縣城所在地周邊的最高峰:天坪山實地考察。
(三) 課外考察的實施策略
1. 利用本校資源,引導學生走出課堂
新課改中著重強調了“高中地理教學要重視地方課程資源的利用,鼓勵并幫助學生完成地理的學習與探究”。因此教師在進行地理教學中,應當要鼓勵學生擺脫教材的束縛,走出課堂。比如在講解《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教師應當要結合所在地區的環境特點,引導學生自行組織一個與植被相關的研究小組,并在教師的引導下施行如下教學步驟:讓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來對本地典型植被進行了解與掌握,并提供相關證據;教師應當要設置一些教學任務:本地地帶性植被有哪些?當前外來的植被類型有哪些?怎樣加強植被保護?讓學生在考察活動中完成調查報告,這樣既能夠幫助學生深化文本內容,又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
2. 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帶領學生走出課堂
為了提高地理課外考察活動的成效,教師應當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構建一個有利于探索的開放式環境,學生在感受自然風光的同時,也會將自身已掌握的地理知識及技能融入其中。比如說在講解《全球氣候變化》,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進行:在課堂上播放氣候變化短片,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組織學生走訪所在地區的氣象部門,并了解該地區的氣候狀況,按照所得到的信息內容,要求學生制定出氣象情況走向圖;帶領學生觀察所在地區的天氣變化,并用所學到的地理知識來判斷與解決相關問題。除此之外,將學生的課外研究成果作為案例引入到課堂當中,這樣既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是一舉多得。
三、 結語
綜上所述,開設高中地理課外考察活動,是實現新課改進程的重要表現形式,因此教師在組織與實施高中地理課外考察活動的時候,應當要做好目標與計劃的擬定,以及組織方式的選擇等方面的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強化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構建高效地理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岳穎,李萬川,馮萬榮.淺析中學地理課外實踐課的組織與設計[J].中國新通信,2016(12):124-137.
[2]馬勝軍,張麗瓊.高中地理課外實踐課的組織與設計[J].新課程(中),2015(3):155-168.
[3]曾姝娜.幾個適用于高中地理教學的地理實踐活動[J].新課程(下),2015(16):114-121.
作者簡介:張天仕,福建省寧德市,福建省屏南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