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以基礎教育階段美術教學為切入點,從美術課堂教學中多媒體應用的優勢入手,對多媒體在美術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 多媒體;小學美術;教學設備
中圖分類號:G623.75?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9)23-0116-02
1 前言
近年來,教育改革逐漸朝著信息化的方向發展,大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開始應用現代化多媒體設備來提升教學效率,多媒體正在以其特有的動態教學模式取代傳統的靜態教學模式[1]。美術是一門能夠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學科,在青少年未來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美術作品對激發學生對美的事物的探索欲望具有非常顯著的效果。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美術教學,既滿足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本文對多媒體技術在基礎教育階段美術課堂教學中的優勢和應用進行具體分析。
2 美術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的優勢
小學美術大部分教學內容是比較抽象的,采用傳統方式教學難以達到新時期對學生全面培養的教學目標。多媒體教學設備可以將教學內容以圖片、視頻和音頻等方式直觀呈現給學生,增強學生對新知探索的積極性,課堂氣氛也更加活躍、開放,對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有幫助。
海量圖片作品選擇,拓寬小學生的視野? 在傳統美術教學中,教師不能將各種美術作品內容真切、形象地展示出來,多數學生需依賴書本上的插畫或是以師帶徒的口傳形式獲知一些美術作品,如此便讓原本豐富多彩、藝術氣息濃厚的美術課堂變得枯燥乏味,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可將名人畫作通過放映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眼前,直接沖擊學生的視覺,讓其身臨其境。這種美術教學模式使學生通過視覺感知,深化美術學習,通過音視頻的內容展示,讓學生進入靈動多變的教學情境之中,進而在教師的引領下學會鑒賞美術作品,拓展認知的視野,讓學生在更為寬松、自由的課堂空間內實現審美能力的提升。
小學生繪畫新技能把控,提升電腦繪圖水平?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讓計算機繪圖變為一種時尚。以往教學中因為教學條件的限制,學生缺乏對計算機繪圖技術的認知和應用。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小學美術課堂的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平臺向學生展示計算機繪圖的知識和技巧,培養學生計算機繪圖技能,為以后的美術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美術教學,教師通過口頭講述、粉筆書寫的方式傳遞美術創作的知識和技巧,課堂教學氛圍沉悶、無趣。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引入,教師預先制作多媒體課件,將美術作品內容、學習要求等以圖文、音視頻等形式展現出來,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還節省了板書時間,提升了課堂效率。教師還可以搜集一些與美術教學內容相關聯的趣味插畫、動漫電影在課堂上播放,以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以此創設更為生動、多彩的美術教學氛圍[3]。
3 多媒體技術對美術教學的沖擊
教師舊教學理念受到沖擊? 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小學美術的教學方法,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但是在使用過程中,如果教師不能與時俱進轉變教學理念,只停留在信息化的教學形式上,而不聯系實際,將會降低教學效率,造成負面影響。除此之外,教師要不斷學習現代化信息知識,提高技術水平,做到能夠正確、熟練地使用多媒體,從而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教師必須明確多媒體教學只是一種教學手段,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小學生實際靈活運用。
學生接受能力受到沖擊? 在實際教學中,傳統教學觀念根深蒂固是教改后新思想傳播與應用的最大阻礙。小學美術的教學對象是小學生,他們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相比高中生和大學生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也增加了多媒體教學應用和推廣的難度。但是,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較其他年齡段要強烈,如果教師能有效抓住這一特征,充分利用他們好奇的天性,將會大大增強多媒體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4 多媒體技術的有效應用
進一步豐富情境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美術教學對學生想象力的要求較高。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而后激勵引導學生,通過巧問促思深化認知;最后運用多媒體,沿著學生認知需求,以情境化教學為引領,對學生進行針對性引導,以此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4]。如在教學“動物狂歡節”時,教師可以創設或播放動物聚會的畫面,通過播放一些狂歡的音樂輔助制造教學情境,凸顯小鳥歌唱、小猴上樹、小白兔跳舞等歡快的場景,讓學生據此想象動物狂歡的狀態,在美術創作中發揮想象和創作能力,將心中所想真實地展現出來。
積極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進行美術學習的原動力。小學生對新生事物的敏感性更強,處在培養興趣的關鍵時期。但是,以往美術教學多數以課本理論知識的平鋪直敘為主,枯燥乏味,無法牽動學生的感官注意力,更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媒體技術以聲、色、光、影等形式呈現美術教學內容,能夠帶給學生豐富生動的感官體驗,增加課堂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氛圍,有效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回歸美術教育的本質。
如在教學“大家一起畫”時,以學生興趣為引領,選用一些動畫視頻、圖片來展現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直觀感受美術作品的線條、色彩、構圖的巧妙,并配音樂,可以帶給學生視聽覺上的沖擊,讓其在更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進行美術學習。而后,可通過學生分組,讓學生就美術內容展開互動討論,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利用該方式,不僅營造出生動的課堂氛圍,更讓學生用心感知和學習美術,以更好地實現美術教與學的目的。
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全面展示,實現學生自我升華? 傳統美術教學的最后環節都會對學生作品進行展示。在以往教學中,主要是通過在學生之間進行作品傳閱來完成展示,學生無法完全理解每個作品的優缺點和內涵。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統一收集學生的作品,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在放映作品時,教師對作品進行講解,學生對作品進行評價,找出自己作品的不足,吸取他人的優點,激發創造力,實現自我升華。如在“美麗的染紙”一課完成后,學生上交作品,教師將每個學生的作品分別采集視頻和圖像結果,利用課間匯集成集,每幅作品增加評語和鑒賞語言,在下節課上放映或是上傳到年級共享資料庫,供學生、教師或學生家長鑒賞和學習。
擴增中外美術作品展示機會,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術教學的首要任務是讓學生正確認知和理解美術作品內容,從中提取、發現“美”,進而獲得創作的靈感。小學美術課程涵蓋了中外美術優秀作品以及諸多現代的兒童美術作品,但受限于音視頻創作的局限性,尚未為之匹配適宜的音視頻和圖文描述,增加了學生理解作品和美術教學的難度。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可根據實踐教學需求,創設適宜的美術多媒體課件,配以繪聲繪色的講解,讓美術課程內容以更為生動、直觀、豐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深挖教學中“美”的來源,并以此激發學生的審美認知。
如教學梵高的《向日葵》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將這幅畫投影在屏幕上并進行一定倍數的放大,畫面的顏色對比,向日葵的變形夸張,都會體現在大屏幕上,學生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這幅畫帶來的視覺沖擊,進一步激起求知欲:為什么這幅畫會給我這樣的感覺?梵高為什么要將向日葵以這種形式表現出來?……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借助其他手段對一些作品進行放大和縮小,將其和象征性的內容進行連接。通過這種方式,不僅節省了教學時間,還可以帶領學生欣賞更多美術代表作品,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5 結語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融合圖文、音視頻內容的技術,可為基礎階段的美術教學提供多元的應用支撐。一方面,利用多媒體技術可節省書寫板書的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運用多媒體技術可將多元的美術作品以更為生動形象的影像、動畫形態展現出來,帶給學生視聽覺的沖擊,從而更深入地感知美術的創作意境和美感,產生學習和創作的濃厚興趣,并在多元的視覺感知體驗中提升美術學習和鑒賞的能力。
參考文獻
[1]于立民.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分析[J].數字化用戶,2014(24):267.
[2]李翔.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35):150.
[3]杜華剛.小學美術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6(2):1.
[4]高艷.現代教學媒體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快樂閱讀,2013(5):16.
[5]劉丹丹.論多媒體信息技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7(48):183.
作者:焦淑華,日照市東港區西湖鎮中心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美術、書法等教學(276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