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耀武
【關鍵詞】 農村;初中;德育;現狀;成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08—0028—01
一、目前農村初中德育工作的現狀及成因
(一)農村社會教育環境的影響。農村地區經濟欠發達,文化氛圍不濃,絕大部分農民對教育缺乏足夠認識。孩子入學后,家長最為關注的是孩子的在校情況,經常來校或通過其他途徑來了解,然而有些情況卻令人擔憂。大部分家長最想了解的是孩子的考試成績以及班級排名,如果考不及格或是名次不理想,回家后或打或罵是少不了的,而以冷靜的態度分析原因或給孩子以鼓勵的卻是少數。
(二)家庭教育環境的影響。在農村,家庭教育出現了傾斜:有的家長忙于外出打工,無暇顧及孩子的成長,對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不聞不問;有的家長非常關心孩子的成長,但是他們關注孩子的重心是智力的開發,評價孩子的首要標準是在校的學習成績。對于法制教育、道德教育、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都視為無足輕重。
(三)國家法律、法規的影響。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學校老師不得對未成年人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不得加重其學習負擔;不得開除未成年學生 ……”尤其是近年來,在不斷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中,教師體罰學生的現象大大減少,但采用諷刺、挖苦、威嚇等“語言傷害”以及孤立、冷落等手段對學生進行“心理懲罰”的現象呈上升趨勢,這使得師生之間的感情溝通越來越少。
(四)學校教育環境的影響。雖然素質教育已推行了十多年,但許多學校表面上搞素質教育,背地里卻仍在搞應試教育。“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這一狀況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許多學校在辦學指導思想上仍以升學率高低為基準,只要升學率上去了,就是“好學校”。當前,社會評價學校、上級考核學校還是主要看升學率;學校考核教師也是主要看學科成績。“一好遮百丑”,很多學校一周唯一的一節班會課也往往是“考試總結”“班級常規管理情況分析”。在這樣的教育狀況中,學生智育的力度可能是加強了,卻是以思想道德水平滯后甚至下降為代價。
(五)社會文化環境的負面影響。從社會教育方面來說,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電視中的外國卡通片泛濫,它們充滿兇殺打斗,渲染血腥暴力和魔鬼神怪,滲入許多低級的趣味,不但在精神上而且在科學方面誤導了學生; 二是許多的電視節目為“老板”“大款”“明星”們歌功頌德,宣揚物質至上,侵蝕了學生純潔的心靈;三是目前學校周邊的環境與學校育人要求很不協調,特別是集鎮學校周邊的環境令人擔憂。
二、對策
(一)轉變教師觀念,加強教師師德修養,全面育人。組織教師深入學習《切實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從思想上認識當前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的緊迫性和艱巨性。改變以往初中教育以智育為主、德育可有可無、只要不出問題、德育就算達標的評價機制。開齊開足思想品德教育渠道,上好思政課、班隊課,不移作他用。
(二)重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設立心理咨詢信箱,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及時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對初中學生進行青春期性啟蒙教育,揭開性的神秘面紗,指導學生講究性衛生,正確對待青春期的生理變化和心理變化。
(三)完善學校德育工作網絡。德育工作網絡除了校內德育組織機構外,還包括社區教育委員會、家長學校、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家長委員會等。學校要定期召開家長會,增進和溝通與家長的聯系,及時交流學生在校、在家的表現情況,共同配合進行教育;建立留守學生之家,關愛留守學生,開通留守學生熱線電話,讓外出家長及時與學校和學生交流;對特殊問題兒童,指派專人負責加強教育。
(四)加強對班主任的培訓、管理,建立班主任月會制度。每月初由政教處召集布置當月德育工作重點及檢查事項,總結上月工作,交流班主任工作經驗,從班級管理實際出發搜集案例,采用敘事研究的方法來交流班級管理經驗,切實有效地開展班主任工作培訓。
(五)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充分發揮環境的育人作用。首先要加強校園環境的整治和管理,杜絕臟、亂、差。同時,要將現有的文化宣傳陣地(櫥窗、畫廊、黑板報、廣播、電視)充分利用起來,讓學校的一草一木,每一面墻,每一塊地都對學生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使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進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