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愛麟
【關鍵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08—0089—01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了閱讀是學生個性化學習行為,教師不應用自己的分析去替代學生的閱讀實踐,而應讓學生在積極與主動思維中理解與感悟,從而加深學生的體驗與感悟,進而讓學生能享受審美樂趣?;诖耍處熢诮虒W中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在閱讀中能自悟自得,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從目前語文學科閱讀教學的現狀來看,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教師要意識到問題,并開展有效的方法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一、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教師教學的理念過于陳舊。新課程改革已經明確強調教師在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中心,且堅持以學生為主的課堂理念。但是由于我國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仍然是以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為主,這就使得學生在閱讀課上得不到啟發,使得學生對文章的看法也就不深刻,因此領悟能力也不高。2.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大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也都有自己的一套慣用教學方式,通常都是讓學生能夠帶著問題去閱讀,之后再給學生總結出文章的主旨。然而,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不同的文章應以不同的閱讀方式教學,切不可用一刀切的閱讀方法教學。3.教師的教學與生活實際脫離。語文學科的知識來源于生活,且很多文章也都是抒發作者對生活的感悟。但是,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重點講述文章內容或正確答案,忽略了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得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感悟不深,這樣不能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的提高。
二、有效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
1. 重視多讀精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閱讀,且多給學生讀并精講,這也是教學語文的又一重要原則,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教師也要意識到自身的講主要是為了幫學生打開思路,給學生指點迷津,給學生指出方向。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針對性地給學生講解知識,且講解時也應該講到關鍵處,講到重難點與疑難點,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讓學生也能多讀多思考。2.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書,其實就是要做到讀進去與讀出來。前者主要是在讀中思考,后者是在讀中感悟。以教學《火燒云》這篇文章為例,其中就有一小段“天空的云從西邊一直燒到東邊,紅彤彤的,好像是天邊著了火。”筆者讓學生們反復地朗讀這一句,并說一說哪個詞用得比較好。這時,學生們在反復朗讀與討論之后,一致認為“燒”這個字用得最好,緊接著,學生們也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某位學生說:“文章中這個‘燒字讓我們體會到顏色特別美,讓我們看到了火燒云的變化,看到天空的云從西漂移到東?!笨梢姡@樣的閱讀讓學生有一種自得自悟的閱讀體驗,無形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思考精神,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閱讀中借助語言文字形象深刻體會文章的內涵,給學生美的感受。3.展示學生的個性。從小學階段的教材內容來看,其中不乏很多文質兼美的文章,且語言生動的文章也不少。四年級的《五彩池》就是一篇優秀的寫景散文。教師在教學這篇文章時,可以先指導學生分析五彩池的形狀,之后改變優秀生范讀的方式,而是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方式朗讀,讓學生獨處,自己感悟,慢慢地欣賞這篇文章的美,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讀文章的過程中也能讀得快樂,讀得輕松。4.培養學生的語感。培養學生的語文感悟能力還需要教師長期堅持正確的、積極的引導與訓練。只有教師堅持讓學生在閱讀中以讀為本,才能讓學生面對面地接觸語言,品嘗到語言中的原汁原味,促進學生在閱讀中能與作者進行情感上的溝通,從而產生共鳴,最終構建極具生命力的語文課堂。可見,教師在閱讀中也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朗讀主動性與積極性,逐漸培養學生以讀為主的閱讀習慣,最終讓學生在閱讀訓練中形成良好的語感,這樣才能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總之,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以讀為本”閱讀教學在實踐中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教師們漸漸認識到,在閱讀教學中應以學生閱讀體驗為主,遵循以讀為主的閱讀教學方式,不斷實踐,最終探索出更加高效的以讀為本的閱讀教學方法,最終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