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云 許莉麗
摘 要:三農工作一直是國家的一項重要工作,提高三農的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和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已經成為國家力推的一項重要任務,職業教育院校在培訓與師資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優勢,尤其針對三農培訓具有一定的師資與實力,但是卻存在著地域與時間上沖突不匹配的問題。因此,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基于阿里云服務器架構Java SSM輕量級的后臺Web服務,并搭建微信小程序的移動端應用程序,使用移動信息化技術手段實現跨地域、跨時間的三農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將有利于三農從業人員的科技文化水平的提升。文章對整個基于移動平臺的三農職業教育培訓體系的研究背景、思路、內容和實施進行闡述。
關鍵詞:三農;職業教育;SSM;微信小程序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時刻,加快人力資源開發和農村實用技能人才培養,全面提高農村廣大從業人員和農民素質,已成為十分緊迫的任務。服務廣大農民和基層人員也是高等職業院校的一項職責與任務,發揮高等職業院校的優勢對接農村廣大從業人員和農民,實現三農文化科技素質的提高也是當前職業教育服務三農的重點任務之一。但目前農業科技推廣人員中,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的占60%,平均萬畝土地僅有0.8個技術人員,萬名勞動力僅有0.16個技術人員,這與農業現代化、產業化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很不適應。此時就需要克服地域與人員之間不匹配的劣勢與困難,改變農村地區從業人員或農民無法花大錢到城市高職院校進行培訓,同時高職院校老師校內教學任務較重無法抽身下農村對三農開展培訓的現狀,研究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跨地域跨時間的三農職業教育培訓體系架構,使得廣大農村技術從業人員一方面可以在田間地頭,生產第一線遇到問題時,通過拍照實地采集問題等移動終端才可行的方式提交問題到平臺上,等待高職院校技術培訓教師異步解答,另一方面他們通過移動終端在空余時間隨時隨地接收高職院校在平臺上提供的系統職業教育培訓,克服他們不是辦公室白領而無法隨時用電腦的弊端,還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節省了費用,解決了時間和空間上不一致的困難。
1 研究思路
目前高職院校服務三農的職業教育培訓存在著各類問題和薄弱環節,以此為依據和出發點進行問題分析,并在分析結果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應用技術的新型三農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并針對研究形成的體系使用移動互聯網應用技術進行三農職業教育培訓信息化移動平臺的模型架構。具體的思路是開展系列調研活動、進行問題分析活動、實施研究交流和技術架構活動,最終形成相關的研究內容方案。
2 研究內容
基于移動平臺的三農職業教育培訓體系的研究遵循上述的研究思路需要開展4方面的研究。(1)需要進行三農職業教育培訓需求調研與高職院校服務三農能力調研,深入農村地區和相關的農業企業調研三農職業教育的培訓需求,對高職院校服務三農的能力進行調研。(2)對高職院校開展服務三農職業教育培訓的問題與薄弱環節分析,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調研數據進行分析得到目前高職院校服務三農的職業教育培訓存在的問題與薄弱環節。(3)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服務三農新型職業教育培訓體系的內涵與深度進行研究,通過以上的調研與分析活動,開展基于移動技術的服務三農新型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內容進行的研究,研究確定服務三農的新型職業培訓體系的內容,內容包括系統模塊、個性化模塊和交互模塊3部分,系統模塊是針對絕大部分的三農對象群體所需要的培訓內容,個性化模塊則是根據不同地域、不同類別的三農對象所需要的個性化的小范圍集體培訓的內容,交互模塊則針對通過移動端個體提交的問題和教師給予異步異地交互方式解決的部分,屬于技術支持交互型模塊,研究基于移動技術的以上3種模塊所需的合理模式與方式方法,例如系統模塊需要服務器廣播,移動端實時同步異地方式、個性化模塊需要根據地域群體和組織進行選擇開展的小范圍廣播和終端實時同步方式,交互模塊需要單用戶終端提交之后培訓教師終端解答和服務器異步播放方式等。(4)對新型服務三農職業教育培訓體系進行信息移動化平臺架構,將研究確定的基于移動技術的服務三農新型職業教育培訓體系的內容、模式與方式方法,采用移動互聯網應用技術,架構對應的移動信息化平臺模型。模型架構如圖1所示。
從移動信息化平臺的模型架構角度出發,需要采用不同的信息技術手段,需要搭建Web服務器,采取阿里云服務器+Java SSM輕量級架構搭建Web服務器,充分利用阿里云高性能的服務器特點和Java SSM架構的方便性與輕量性特點實現后臺課程資源的數據化,同時前端采取PC+移動端的雙重用戶體驗,其中PC端采取前端框架技術實現,移動端則使用微信小程序開發來實現不同移動操作系統都能應用的跨平臺效果。
3 研究實施
根據研究思路實施4個階段進行內容研究:第一階段,深入基層與農村地區開展調研活動,了解目前三農需要哪些合理的職業教育培訓內容,通過設計相關的調研問卷,開展分地區、分區塊進行三農培訓需求調研,主要調研他們的需求以及目前三農對高職院校所提供給他們的各類職業教育培訓內容與體系存在哪些問題和看法,通過提煉需求、問題和看法尋找共同的交集和各自的特別需求。第二階段,深入高職院校開展調研活動,了解目前他們可以為三農提供的哪些職業教育培訓內容,以及他們在提供這些內容培訓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工作開展的障礙,從師資層面、管理層面和頂層設計層面著手,總結出各類的問題所在和解決這些問題的一些備選方案。第三階段,根據第一、二階段的調研活動,進行調研分析與總結,并深入研究合理的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移動互聯網應用技術手段,基于調研活動的分析總結結果,研究基于移動技術的新型三農職業教育培訓體系的具體內容、模式與方式方法,這些內容包括系統模塊、個性化模塊和交互模塊三部分。第四階段,根據第三階段的研究成果,采用移動互聯網應用技術,直接將整個新型三農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內容進行移動信息化,架構相關的移動信息化平臺模型,并努力在一些農村地區和高職院校進行試點,此處需要進行一些技術方案的選擇,包括選擇Node.js、C# ASP.NET還是Java Web作為后臺服務方案,通過一些技術參數的對比,最終確定使用Java SSM框架的Web服務器方案,移動端部分則根據快速敏捷開發和跨平臺應用的原則,采取相關的比較后確定當下流行的微信小程序手段,可以基于微信平臺的對外API接口實現培訓體系架構模型。
4 結語
對于新型三農職業教育培訓體系,提煉整個體系的內容從而符合三農的真正需求并由于高職院校提供有力的支持,達到雙贏。采用了移動互聯網應用技術,架構整個信息移動化平臺,摒棄傳統的信息化手段,考慮到農民需要走出家門經常在田間基層工作,使用移動化的便攜式手段將更加有利于培訓體系的開展,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應用過程中,采取合理的架構技術實現移動信息化平臺,使得模型系統成為三農和高職院校之間開展良好的職業教育培訓的中介。移動信息化的三農培訓平臺可以為建設農村小康社會培養新型農業高技術人才??梢蕴岣咿r民的科技素質,為全面實現奔小康和農業現代化的宏偉目標服務??梢詷嫿ńK身教育體系,適應了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需要。適應了“互聯網+”時代農民學習需要更加開放、靈活、多樣的辦學形式??梢詽M足農村經濟發展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專業、不同崗位農業人才培養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