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朔誠
[摘 要]管理人本原理作為管理理論中的重要原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現代管理學原理中的人本管理是指在管理的過程中,人是管理活動中的主體,只有充分發揮人的創造性及積極性,才能確保現代管理活動順利開展。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紹了人本管理的基本內容及理論依據,分析其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地位,并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人本原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有效實踐途徑。
[關鍵詞]管理學;人本原理;企業管理;實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0.049
[中圖分類號]C9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9)10-0-02
0 引 言
人本管理是經營藝術與現代管理方法融為一體的管理,是從科學走向藝術的管理,是從控制為主的專項管理轉向更具全面性、長遠性的戰略管理。所有的管理活動應緊緊圍繞如何有效才能有效調動人的積極性,以做好人的一切工作為重要基礎。當今社會,人本管理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已成為確保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理論。
1 企業管理中人本原理的內容
在企業管理中,人本管理就是建立以人為中心的思想,所有的管理工作都緊緊圍繞人開展,以調動人的積極性為主要目的,為整個管理系統的有效運作和功能完善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人本管理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1 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
企業管理的過程是挖掘人的創造性潛能以實現企業既定目標的過程。高素質的人才是企業的最寶貴資源。在市場經濟背景下,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再局限于技術與管理之間的競爭,人的競爭逐漸轉向人心、人力的競爭。一個企業員工的熱情、智慧以及創造力是一個企業活力的主要源泉。企業的各方面管理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人是一切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企業要注意人本管理中的人才管理、情感管理、自主管理、民主管理和文化管理,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觀念。
1.2 注重企業文化管理
企業文化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產生的管理新思潮。這種新思想是從日本和美國進行的比較管理研究衍生而來,在此之后迅速形成了以企業文化為主要內容來實施管理的一種全球趨勢,希望從文化的角度開啟管理的新時代。企業管理不僅停留在理論上,還側重于文化方面。企業之間的競爭將緊緊圍繞企業文化開展,因此企業只有在文化上下功夫,營造激勵員工進取創新的企業文化,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由此可見,企業文化是指企業自上而下包含的獨有的價值觀、世界觀、行為規范以及習慣傳統,對于提升員工凝聚力,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具有深遠的意義。在人本管理理念下,一個企業的發展歷程是緊緊圍繞人來發展的管理工程,包含經濟系統工程、業務方面的系統工程以及企業管理方面的系統工程。企業也逐漸由監督、控制人力轉變為滿足物質資源需求,通過建立有效的方法使員工自發、自覺、自愿地完成各項任務及使命。企業在發展規劃的基礎上,要不斷挖掘物質資源的重要潛能,使嚴格的管理業務活動不斷向企業文化方向演變。
2 企業管理中人本管理的重要理論
人本原理的堅實理論基礎是歷史唯物主義。眾所周知,歷史唯物主義注重從各個方面深刻分析人類社會發展演進的客觀規律,闡述人在改造自然中發揮主要的作用,將人的認識推向新臺階,認為認識整個社會生產中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是推動整個社會不斷進步的重要力量。總而言之,人本管理在企業管理中堅持的理論依據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2.1 人本原理取決于生產力發展規律
人本原理經歷了上千年的演變和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智慧結晶,它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哲學理論,從管仲所提出的“以人為本”的理念到孔孟“天人合一”的主張,從古希臘哲學家闡述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到費爾巴哈的“人本體系”,都是“以人為本”觀念的不同表現。幾千年來,人們在不斷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在不知不覺中,人們在大自然中以及整個社會中的作用和地位也發生著改變。在漫長的真理求索過程中,有關人類的研究始終是重點,在馬克思創立了關于自然和社會以及思維的相關規律后,對于人的相關認識也提升到一個新的科學水平,以人為主體經過綜合的研究后,得出“人是整個社會關系的總和”“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要素”“直接并最終決定資本”等這些論斷。尤其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在促進生產力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管理的過程中,尊重職工要放在第一位,不斷滿足員工的需求,通過這種方法保護員工,從各個方面激發員工的創業熱情。
2.2 人本原理取決于社會主義的本質
在資本主義國家,人格化的資本被視為企業的主要因素,員工被視為客體,以此形成了物化勞動來統治生活勞動或是“物質統治人”的非常態發展。在生產力發展過程中,人是其中最活躍、最重要的要素。但是,在資本主義國家中,人們被視為客體,放置在被支配的地位,從各方面都是行不通的,從而必然會阻礙生產力的快速發展。社會主義國家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基礎,將人視為主體,認為人是整個國家的主人,在這種環境中,人們能夠各司其職,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在企業中,生產資料為員工共有,員工可以支配生產資料,這就是社會主義民主管理的重要體現。我國擁有良好的社會環境,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環境都不斷完善,為實現人本管理提供了重要保證,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的同時要注重加強無產階級地位建設。
3 人本原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堅持以人為本是搞好企業管理的首要前提,人本原理在企業管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沒有人的作用,管理的相關活動就沒有了基礎及動力。企業管理的關鍵因素是管理的思想,所有的管理行為必須有正確的指導思想。
相對于人來說,其他要素都是人為支配的,處于被動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創造一切可以創造的積極因素,全面調動人的積極性,讓人們全身心投入管理中,以此實現企業的管理目標,成為企業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務。為了做到這些,企業管理者則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將此作為重要前提。反之,如果企業不尊重員工,對員工缺乏關心,把人當成附屬物,都是行不通的,更談不上管理。人們在社會中不斷的探索世界、改造社會,這是人的根本屬性。筆者認為,在企業管理中,最重要的是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其他因素都是次要的。為了讓員工積極參與管理活動,實現管理目標,企業必須堅持人本原理。如果不關心員工、不尊重員工,就不可能調動人的積極性,也不可能做好管理工作。
4 人本原理應用于國有企業的管理與實踐方法
目前,國有企業面臨著很多機遇與挑戰,在重重挑戰面前,如何抓住機遇做強做大企業,不斷提高效率、增加收益,成為擺在企業面前的重要難題。假如國有企業離開了人,企業的各項生產活動就無法順利開展。有的國有企業在改革時,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指導思想不明確的問題,錯誤地認為國有企業改革就是將員工作為改革對象,以犧牲員工的利益為代價。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復雜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國有企業沒有深刻理解并執行人本原理管理方法。對于我國來說,如何增強國有企業員工的主人翁意識,便是對人本管理原理的實踐。
4.1 加強民主化管理
在國有企業中,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已經成為員工維護自身民主權利的重要機制,同時也是確保主人翁地位的重要體現。我國的國有企業主要實行董事長制或總經理制,無論在哪種制度下,都必須嚴格執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這就要求國有企業采用基于人本原理的管理方式。
4.2 關注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文化建設從某種角度說是國有企業長久發展的基石,對于企業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管理者在創新企業戰略、管理模式的同時,要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使員工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增強員工之間的凝聚力,使他們具有團隊意識,在潛移默化中自發形成一種企業精神。
5 結 語
持續推行人本管理模式,是由我國生產力的發展規律決定的,也是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因此,在國有企業的管理過程中,管理人員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方法,有效增強員工的主人翁意識,不斷加強員工共同創業的決心和信心,從而促進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張小紅.《現代企業管理原理》對管理學原理的有效探索——黃津孚《現代企業管理原理》述評[J].學術評論,2018(4).
[2]劉昭瑞.淺談人本原理在建筑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運用[J].人力資源管理,2018(3).
[3]劉冠宏.鐵路企業管理中薪酬激勵原理的實踐探討[J].現代商業,2018(3).
[4]孟凡榮,張會忠.拋錨式教學法在“管理學原理”課程中的應用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3(15).
[5]余忠,劉燕娜,肖友智,等.對構建《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新模式的思考——基于培養學生管理實踐能力的視角[J].科技和產業,2009(12).
[6]易磊,程志宇,曹宏亮.《管理學原理》實踐教學改革與實施芻議[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2(4).
[7]岳柳青,蘭勇.《管理學原理》課程實踐教學方法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8).
[8]董明華.高職院校《管理學原理》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7).
[9]易艷玲.《管理學原理》課程參與式教學實踐與效果評價[J].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學報,2015(5).
[10]熊繼新.基于《管理學原理》課程為例的雙語教學實踐與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20).
[11]田瓊.融合教學方法,構建活力課堂——基于《管理學原理》課程教學改革實踐[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12).
[12]邵崇云.解析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原理》課程中的實踐應用[J].科技風,2015(20).
[13]劉麗娟.高職《管理學原理》課程實踐教學研究[J].科技展望,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