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黎莉 殷嘉佳 周林 王敏
摘 要:隨著在線教育的日益普及,終身學習的理念正在逐步深入學生的日常學習中,Moodle作為一款優秀的開源學習管理系統(LMS),非常適合搭建自主學習平臺,但是學生的學習過程往往缺乏適當的監督與干預。文章提出了加強過程監督與干預的措施,并與Moodle平臺提供的各種教學模塊相結合,強化了教師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引導和干預作用。
關鍵詞:Moodle;自主學習;過程控制
隨著我國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日益普及,網絡教學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隨著大學生的信息素質素養的不斷提高,終身學習理念伴隨著豐富的教育信息資源正在逐步深入學生的日常生活。自主教學平臺因其所具有的開放性、靈活性、自主性、個性化等特點,將信息化教學設計和教育教學變革相結合,成為高等職業教育內涵發展的一種新探索。其對于提升人才質量,強化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和過程控制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然而,當前的自主學習平臺由于過分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缺乏適當的控制策略和監督機制,使得教學活動難以獲得理想的效果,甚至使得教學過程朝著教師意想不到的方向發展。一方面,學習過程僅在學生和學習資源間進行一對一交互,而作為學習過程引導者的教師,卻沒有參與到學生協作學習的過程當中。另一方面,沒有將學習平臺采集到的學習數據用于教學分析,無法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習慣和能力層次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干預[1]。
1 加強自主學習過程監督與干預的措施
針對自主學習平臺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為了保證教學效果,必須加強教師的引導和過程干預作用。
1.1 加強過程控制
1.1.1 劃分學習小組
自主學習平臺本就強調挖掘學生的自主探究性,教師可以結合學習平臺上記錄的學習數據將學生按照能力水平進行穿插分組,利用小組協作的約束力,使得原本缺乏主動性的個體在小組內部形成相互監督、互相依賴的關系。有助于強化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并將其內化成學習的動力。
1.1.2 優化教學資源
自主學習平臺上的學習資源大多為電子化教學資源,利用學習平臺同樣可以追蹤到學生對學習資源的使用情況,例如視頻播放的時長,播放的次數,測驗完成的情況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習平臺上資源的使用情況,對資源進行優化和篩選。通過多年的教學平臺使用經驗,筆者發現,學生更傾向于使用短小的視頻教學資源和交互性強的其他教學資源。因此,在篩選和制作教學資源時要充分考慮這一點,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學生自主學習的持續性。
1.1.3 實施分層次教學
高職學生由于來自不同的地域,其學習基礎參次不齊,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學習平臺實施分層次教學,在自主學習平臺上實施更加精準、更加有效的學習活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2]。
1.2 增進師生互動
1.2.1 參與學生討論
學習平臺上提供了許多種師生互動交流的途徑,教師可以利用班級群、小組討論、協作任務、互動評價等形式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教師必須要深入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在學生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給予學生合理的學習建議和幫助,經常發布一些討論話題,活躍學習氣氛,成為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
1.2.2 組織投票和問卷調查
師生的互動可以基于問題,也可以基于效果。組織投票和調查問卷是收集學生對自主學習平臺使用效果反饋的一種有效途徑。對于一些可以數據化的反饋信息可以通過學習平臺獲得,對于一些不便通過學習平臺學習數據直接獲取的反饋信息可以利用投票或調查問卷等其他方式獲取。借助數據分析,教師可以進一步地優化教學資源,再造自主學習過程。
1.2.3 加強考核反饋
學生在自主學習平臺使用的過程中,如果僅通過測驗、考試和作業等傳統方式對其進行考核,雖然可以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在反映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上有失偏頗,對于激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也并無益處。利用學習平臺采集到的學習數據,采用多重化的評價指標建立過程性考核機制,實現全方位、立體化的精細化考核。在與學生互動的過程中,適時地對實時考核結果進行反饋,對于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能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3]。
2 Moodle學習平臺
Moodle是一套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設計開發的一個開源學習管理系統(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LMS),該系統能夠將教學資源管理和教學過程監督相結合,幫助教師高質量地創建和管理在線課程。Moodle的獨特之處在于豐富的內容管理模式、多樣的教學活動種類、精準的效果評價策略和靈活的群組學習機制,其目標是為在線教學活動提供一種工具集,來支持以探究和發現為基礎的個性化學習,創造能讓學生協作、互動的學習環境。
Moodle平臺的課程活動模塊主要由網站管理、課程管理、學習管理這3個部分構成,通過該平臺,不但可以實現資源管理、課程管理、論壇管理、作業管理、考試管理、投票管理、互動評價、問卷調查、Wiki協作、聊天室管理等強大功能,由于Moodle平臺的開源特性,因此,還可根據課程實際需要進行擴展或二次開發,充分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思想,滿足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需求。因其功能強大、易于使用、開放兼容等優勢,Moodle平臺目前在國內外教學領域均有較為廣泛的運用[4]。
3 基于Moodle的教學過程監督與干預
3.1 組建學習小組鼓勵學生協作探究
Moodle平臺提供了小組劃分的功能,可以將學生劃分到不同的學習小組中。教師在設計學習活動時,利用Moodle平臺所提供的討論區、互動評價等交互活動模塊,加強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利用Wiki、術語詞典等協作活動模塊,為學生開展小組內部的互動與協作提供環境土壤,增進他們在線自學學習過程中的歸屬感。以Wiki為例,其提供的版本控制功能記錄了每一成員參與小組活動發表的內容、參與討論和對小組其他成員內容的修訂等詳細過程,如圖1所示。一方面,在教學活動中發布小組協作任務,教師可以針對各個小組的學習特點發布不同難易的開放性問題,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學生進入Moodle學習平臺后可以查看其他成員的任務完成情況和任務貢獻率,從而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協作探究。
圖1 Wiki版本控制功能
3.2 多渠道進行教學資源質量反饋
由于缺乏面對面的直接交流,系統后臺的學習軌跡數據可以反映每一教學資源的訪問時間、次數等,教師可以結合一些報表插件圖形化的進行統計和分析,以此作為分析教學內容適度、難度和熱度等特征的參考。但是自主學習平臺上的教學資源是否合適,僅僅通過后臺數據并不能全面反饋學生主觀上的學習感受。針對這個問題,Moodle平臺提供了互動評價、投票和調查問卷等模塊。例如:可以在每一教學單元最后設置投票來采集學生對學習資源和教學活動的使用反饋,必要時還可以設置匿名投票,以求獲得真實準確的反饋數據。
3.3 利用SCORM教學資源追蹤完整學習路徑
雖然Moodle平臺本身具有跟蹤學習軌跡的功能,但是對于普通學習資源使用過程中的日志記錄畢竟有限。而且資源與效果反饋的分離也使得教學資源在重復利用時,需要在學習平臺上做太多的重復性設置。和傳統的數字資源相比,符合共享內容對象參考模型(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SCROM)標準的教學資源具有更好的交互性、重用性。將符合SCROM標準的數字資源上傳至Moodle平臺,就可以借助Moodle平臺跟蹤學生的學習行為、活動完成情況、成績情況、是否達標等,這種資源與平臺之間的整合可以更好地檢測學生在實施當前學習資源后的學習效果,為教師提供課程優化的數據基礎,如圖2所示。
3.4 發布學習勛章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
讓學生獲得滿足感是維持學生學習熱情的一個重要方面,而該要素同樣適用于自主學習平臺中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與維持。在Moodle平臺中,給予學生一定的虛擬獎勵可以提高學生在線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調研發現,教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中對學生進行表揚、將學生的帖子評為精華帖等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以外,Moodle平臺上還提供了一個開放勛章功能,勛章認證的內容不局限于課程和分數,它可以是一項技能、一次活動,也可以由老師手動授予[5],如圖3所示。教師在設計勛章體系時盡量為同一系列設置不同的難易等級,盡可能地豐富勛章的種類,維持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認知探究,盡可能地讓所有學生都能從中獲得認同感。
4 結語
本文研究了當前國內自主學習平臺普遍存在的問題,強調了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和干預的重要性,并給出了解決措施。結合Moodle這一開源LMS平臺,從加強過程控制和增進師生互動兩方面入手,通過組建學習小組、開展Wiki協作任務、利用投票評價教學資源、借助SCOMR資源完整追蹤學習路徑、采用開放勛章激發學習熱情等手段,進一步發揮教師在自主學習平臺中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真正走向個性化學、自主化和終身化。
[參考文獻]
[1]張家華,鄒琴,祝智庭.基于Moodle平臺的在線學習深度分析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6(12):46-51.
[2]林龍成,王芳,陳曦.開放勛章在Moodle平臺中的應用研究[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8(11):16-17.
[3]沈良忠,昝鄉鎮,高曼如.基于Moodle平臺的師生學習共同體構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40-41.
[4]王慧,馬東宇.遠程教育中Moodle平臺的學習支持服務研究[J].江蘇高教,2016(6):93-95.
[5]牟智佳.基于Moodle平臺的網絡學習動機激發策略與應用成效研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7(8):41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