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豆
[摘要] 目的 探討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用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 方法 方便選取該院接收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共70例)依照電腦隨機雙盲法隨機分成2組(均為35例),其中,參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實驗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對2組的護理效果予以評價。 結果 實驗組護理后的凝血酶時間(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均顯著短于參照組,纖維蛋白原(FIB)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5.90、6.21、9.72、7.26,P<0.05);實驗組的止血用時、住院用時均顯著短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21、6.70,P<0.05)。 結論 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其凝血功能,促進身體的康復。
[關鍵詞] 護理干預;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護理效果;血凝四項;影響研究
[中圖分類號] R4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3(c)-013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 70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ll 35 cases) according to the double-blind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thrombin time(TT),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and plasma prothrombin time (PT)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fibrinogen (FIB)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5.90, 6.21, 9.72, 7.26,P<0.05).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time of hemostasis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4.21,6.70,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coagulation function and promote physical rehabilitation.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patients; Nursing effect; Blood coagulation four items; Influence research
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上一種較為多發和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是指由于十二指腸、食管、胰膽、胃等屈氏韌帶以上消化道出現病變,從而導致的出血問題。患者多存在黑糞、發熱、嘔血等現象,并且,還可出現失血性周圍循環衰竭問題,危及生命安全。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上,胃酸分泌抑制、止血、胃黏膜保護、擴容等非手術治療是臨床常用手段,治療效果較好,但由于該疾病具有并發癥多、病情變化快、復雜等特點,并且,還會加重患者心理負擔,從而導致臨床療效受到影響,故需為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干預,以為其療效提供保障[1-3]。該次以該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7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觀察目標展開護理研究,主要討論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干預的臨床意義。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方便選取的7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為該院診治對象,其均通過胃鏡檢查被證實,并且,患者及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已將孕產婦、重要器官受損、患有癌癥、意識模糊、精神障礙者排除。依照電腦隨機雙盲法將70例患者平均分配成實驗組與參照組,其中,實驗組:男、女比例21∶14;年齡分布53~74歲,平均(62.09±1.14)歲;病程分布4 h~2 d,平均(1.13±0.08)d。參照組:男、女比例22∶13;年齡分布53~74歲,平均(62.15±1.16)歲;病程分布4 h~2 d,平均(1.19±0.11)d。2組患者的一般信息(涵蓋病程、性別組成、年齡等)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已得到該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護理方法
參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如環境管理、健康指導、心理疏導等,實驗組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如下。
①病情監測:對患者是否存在脈搏細弱、心率加快、血壓降低、呼吸困難、心律失常等進行監測,觀察患者周圍靜脈充盈、肢體和皮膚溫度等,并對血氣分析和血清電解質變化予以密切注意。對患者出現黑便、嘔血的性狀、次數、時間和量予以詳細了解,以對其出血速度和量進行評估。判斷患者再次或繼續出血的可能性,注意觀察患者原發病情況。
②營養支持:患者出血量較少時,不禁食,在出現急性大出血情況時禁食,禁食時間通常為24~48 h以內。當出血停止后,協助患者進食易消化、半流質、溫涼流質的軟飲食。告知患者飲食少量多餐,做到定時定量,禁食用刺激性(如辛辣、生、硬、冷等)食物和飲用過酸、過甜飲料、咖啡、濃茶、煙酒等。
③凝血治療護理:為改善患者止血狀況與凝血功能,予以其內鏡下凝血酶治療。治療時,協助醫生用輕柔動作進鏡,并告知患者做吞咽動作。當插管較為困難時,指導患者先稍稍休息,隨后再插管。當患者出現嘔吐、惡心時,指導患者開展深呼吸運動,以盡可能嘔出分泌物與嘔吐物。輔助醫生對出血點進行觀察,將止血藥品噴灑于局部,在處理時,不但對患者病情進行嚴密注意,還對顯示屏進行觀察。將出血點找出后,依照患者出血狀況,對凝血酶溶液進行配制。在開展噴藥操作時,遵照醫囑,確保快而靈活的動作。對于胃腸道蠕動較快者,在噴灑藥物5 min后,對其是否存在再出血問題進行觀察,并反復噴灑,在確保無出血問題后,將胃鏡退出。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的呼吸、意識、腹部、表情、血壓、脈搏、面色予以嚴密注意,一旦出現異常,立刻將檢查停止,以防止患者術中出現心血管、胃穿孔等并發癥。
④出血、嘔吐管理:當患者發生大出血時,協助患者保持平臥位,略微抬高其下肢,以為腦部供血提供保障。當患者發生嘔吐時,將其頭向一側偏去,避免誤吸或窒息,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對患者氣道內的分泌物(嘔吐物或血液等)通過負壓吸引器進行清除,確保其呼吸道處于通暢狀態。
⑤皮膚管理:為患者提供干燥、平整的床褥,并對其衣物床單進行及時更換和清洗。患者便后,對其肛周通過溫水進行擦洗,確保臀部干燥、清潔,避免褥瘡和濕疹的出現。同時,做好患者體位更換工作,對其受壓部位局部組織進行按摩,防止對患者進行拖拉,有需要的情況下,對患者應用氣墊床,以防止患者局部組織長期受到壓迫,使皮膚受到損傷。
⑥口腔管理:做好患者口腔管理工作,每日對患者口腔進行2次清潔。當患者發生嘔血時,則隨時進行口腔護理,以使患者口腔中的血腥氣味減少,防止患者再次出現嘔吐、惡心情況,不但可使其舒適感增加,還可避免口腔受到感染。
1.3 觀察指標
對2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凝血四項、止血用時、住院用時予以評價。其中,凝血四項檢測指標包括TT、APTT、FIB、PT。
1.4 統計方法
相關數據處理使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用百分比(%)、(x±s)分別代表計數資料、計量資料,行χ2檢驗與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對比2組護理前后的凝血四項
2組護理前的TT、APTT、FIB、PT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護理后的TT、APTT、PT均顯著短于參照組,FIB顯著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對比2組各項用時
實驗組的止血用時、住院用時均顯著短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上消化道出血患病人群主要為中老年人,該疾病病因繁多,以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消化性潰瘍、胃癌等為常見病因,其主要特征為病情兇險、出血量大、發病急速,患者不但需接受積極治療,還需受到科學、合理的護理干預,以促進其身體的良好恢復[4-5]。
楊超等人[6]對31例綜合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用綜合性護理,患者止血時間與住院時間分別為(2.5±0.5)d、(11.5±1.5)d,均顯著短于常規組。該次研究中,實驗組的止血用時(2.34±0.87)d、住院用時(11.47±1.28)d與其研究數據接近,且均顯著短于參照組,表明綜合護理干預可加快患者康復進程。綜合護理通過體現護理程序的規劃性和系統性,可促進護理整體取得協調,其兼具小組護理和責任護理的優勢,能夠增加護士成就感、求知感、責任感,激發其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高質量和高水平的護理服務[7-8]。該院對35例實驗組運用綜合護理干預,由于患者病情變化快,通過加強患者病情監測,能夠及時發現和處理不良問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針對患者存在的出血、嘔吐情況,通過予以相對應的護理措施,不但能夠改善患者出血現象,還能夠避免出血的再次發生。注重患者營養支持,能夠為患者身體的良好恢復鋪墊基礎,使其住院時間縮短[9-10]。在對患者開展內鏡下凝血治療中,予以有關配合護理措施,不但能夠保障止血效果,還有利于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采取口腔管理、皮膚管理,體現綜合護理干預的細致化和人性化,增加患者身體舒適感,使其配合度得到提升,為治療效果提供保障。患者在經過一系列全面和連續的整體護理干預后,身心需求得到滿足,有助于其身體的良好恢復[11]。歐陽愛云等人[12]對148例觀察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采取止血措施的同時,予以其針對性護理,在止血成功后24h患者的PT、APTT、FIB、TT分別為(12.87±0.81)s、(28.44±0.51)s、(3.41±0.25)g/L、(12.99±0.17)s,相比對照組,改善顯著。該次研究中,實驗組護理后的PT、APTT、FIB、TT分別為(9.31±0.49)s、(22.38±1.24)s、(2.07±0.14)g/L、(12.63±0.86)s,除TT指標,其他指標與其研究均存在一定差異,但各項指標均比參照組改善更為顯著,表明綜合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保障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干預,可顯著改善其凝血功能,促進患者康復。
[參考文獻]
[1] 洪秀鳳,袁阿珍.護理干預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5):206-207.
[2] 周艷麗.優質護理干預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效果研究[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39):36-46.
[3] 牛慧貞,趙林葉.護理干預對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療及預后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9):176-177.
[4] 吳運蓮.護理干預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0):40-42.
[5] 余愛紅,鄭燕飛,戴麗霞.優質護理干預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效果評價[J].當代醫學,2016,22(12):119-120.
[6] 楊超,陳震宇.護理干預對上消化道出血療效的影響觀察[J].現代臨床醫學,2018,44(1):75-76.
[7] 李杰.血凝酶與奧美拉唑聯合治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臨床價值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6):732-733.
[8] 張建軍.奧美拉唑聯合血凝酶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5,20(1):79-81.
[9] 許小麗,許小琴.上消化道出血應用奧美拉唑聯合血凝酶治療的臨床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15):154-156.
[10] 楊衛東.奧美拉唑聯合血凝酶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10):117-119.
[11] 吳瓊玉,黃玉,王庭學,等.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診護理的效果觀察[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6,21(1):163-165.
[12] 歐陽愛云,田清艷,官偉梅,等.消化道出血患者凝血纖溶系統動態變化研究及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9):14-16.
(收稿日期:2019-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