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圣明
【摘 要】隨著VR技術的日益成熟和特效技術的廣泛使用,技術的日益完善逐漸為電影提供了新的表現形態,甚至在影片當中承擔了重要的作用。電影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影視畫面始終遵循著二維平面的規律,VR技術的出現使傳統影像面臨全盤的顛覆。眾所周知,視聽語言可以說是一部影片最直觀的展現,它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了影片的質量。本文將從三個方面探討VR技術對影視語言的升級,分別是VR技術、VR電影、影視語言的變化。
【關鍵詞】VR技術;VR電影;影視語言
中圖分類號:J9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2-0087-02
一、VR技術
VR技術也就是虛擬現實,又稱為靈境技術,最早是由美國人拉尼爾提出,指運用計算機手段來產生一系列的“虛擬”圖像,讓體驗者能夠“浸入”到虛擬世界,獲得更為“真實”的觀看體驗。體驗者還需通過佩戴VR眼鏡、頭盔等一系列外部設備,獲得模擬生成的三維虛擬圖像。體驗者能夠在視覺、聽覺、觸覺上獲得強烈的參與感,就好像參與其中,是其中的一部分。VR技術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能讓體驗者獲得前所未有的“真實感”。
目前,行業前沿對于虛擬現實最基本的特征是:可穿行、可體感交互、全沉浸式、高清晰度的身臨其境的體驗。可穿行指體驗者能在虛擬世界中自由行動;可體感交互是指體驗者能跟虛擬圖像產生互動;全沉浸式強調體驗者可用自己的身體去感知電影的內容,通過虛擬圖像生成一個全新的世界。
我國VR技術直到近幾年才興起,2015年中國首部VR紀錄片《山村里的幼兒園》面世,之后VR技術獲得空前的發展。2016年,可以說是VR元年,各大媒體和門戶網站相繼推出VR觀看渠道,比如兩會的報道等。2017年,VR直播獲得空前發展,比如中超聯賽的直播和《中國新歌聲》,但觀眾對于VR認知和消費趨于理性。
隨著受眾對VR技術了解的不斷深入,VR深入各項領域已成為必然。在還原“真實”方面,VR技術有著先天的優勢,跟傳統電影結合后會產生全新的影視語言。
二、VR電影
即虛擬現實電影。虛擬現實借助計算機系統及傳感器技術生成三維環境,創造出一種嶄新的人機交互的方式,從而刺激體驗者的視覺、觸覺和聽覺等感官功能,讓人能夠沉浸在虛擬世界當中,獲得觸手可及的真實感,體驗者通過佩戴外部設備,可以360度地觀看立體空間敘事。
觀眾在觀看VR電影時,最重要的就是進行“體驗”,在觀看故事的過程當中,可以觸發多個隨機事件,對一個故事也會產生不同的讀解,也就說明了VR電影為敘事結構的發展提供了多個可能性。
VR電影具有戲劇的舞臺空間、電影的觀看性和游戲交互性三個主要特征。傳統電影是以鏡頭為單位,而VR電影則是以場為單位,由于是360度的全景空間,就類似于戲劇的舞臺。在一個特定的環境內,觀眾被演員的表演、燈光等因素所吸引,導演只能運用特定的元素進行敘事。電影的觀看性主要指VR電影具備傳統電影的大部分元素,前期的劇本,中期的拍攝,像調度、燈光、表演等,只是制作方式和觀看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游戲的交互性,主要指在虛擬空間中,體驗者可以跟虛擬圖像產生及時的互動,在VR短片《Lost》當中就展現了一位體驗者在虛擬空間玩恐怖游戲的故事,這部短片完美地將人和虛擬世界融為一體。
三、VR技術對影視語言的改變
傳統電影借助視聽語言完成對整個故事的講述,在VR電影中,由于是360度全景拍攝,景別的概念也就不存在了,包括焦點的變化、推拉搖移的鏡頭運動、復雜的場面調度、蒙太奇等一系列視聽元素,發生了巨大改變,甚至面臨全盤的顛覆。相反,觀眾可以自主的選擇某些元素,從而完成對電影的理解。
(一)“全景互動式”視覺語言
視覺語言是對觀眾最為直觀的體驗,不同的鏡頭設備又會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VR攝影機與電影攝影機有著很大的不同,傳統攝影機更多的是單機位,偶爾進行多機位,但拍攝的都是同一個場景。而VR攝影機是至少擁有6個鏡頭的球形全景攝影機,是360度的全覆蓋。如果是特殊鏡頭,像魚眼鏡頭,也至少需要四個才能完成的全視角的覆蓋,所有鏡頭的展現均為全景效果。
1.在鏡頭運動。傳統電影通過攝影機的運動來營造不同的效果,對重點的人、物、事進行突出,從而完成敘事。像好萊塢的類型電影,經常通過鏡頭的高速運動,來營造緊張刺激的效果,從而達到吸引觀眾的目的。在VR電影的鏡頭運動有著先天的不足,攝影機大幅度弱化鏡頭的運動,否則觀眾在觀看時會產生眩暈的不適感。大部分的VR電影都是采用固定機位對場景進行展示,像《山村里的幼兒園》,通過一個個固定機位來展示孩子們生活和學習的狀態。而VR電影《Help》則采用了“一鏡到底”的拍攝方式,但鏡頭的跟拍,場景的切換,還是給觀眾帶來了輕微的不適。
2.景別的選擇完全被觀眾掌握。傳統電影通過景別的變化,虛實焦的控制來增強透視關系,完成敘事。VR攝影機只能展示全景鏡頭,傳統電影中遠、全、中、近、特等景別則完全喪失。由此帶來的影響使得畫面深度的缺失,但在畫面廣度上得到了良好的延伸,景別的缺失對于突出敘事中心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又為觀眾提供了探索多種敘事的可能性。導演需要考慮整個全景空間中主陪體的變化和關系。
(二)“交互式”的聽覺語言
聲音對于電影的敘事,節奏的改變,情緒的變化和塑造人物形象等方面都起著決定性作用。但在日常進行影視制作時,也是最容易忽視的一個方面。聲音和畫面相輔相成才能使一部電影打動觀眾。對于現實題材的VR電影作品來說,大多聲音大多采用同期錄制,從而使觀眾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在VR短片《山村里的幼兒園》中,拍攝組就錄制了大量的環境聲音,而這些環境聲音貫穿全片,像蛐蛐聲,腳步聲等,完美的表現了偏遠山村的生活環境,營造了一種寧靜祥和的氣氛。《盲界》講述了西藏地區盲童的故事。在片中也是大量錄制了環境音,像孩子們玩耍的笑聲等,真實展示了西藏地區的自然環境和孩子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在影棚拍攝的VR短片,尤其是動畫短片,聲音就需要后期進行虛擬合成和創作。聲音使VR影片的內在張力得到完美的釋放。
(三)蒙太奇失效
傳統電影是以鏡頭為單位,每個鏡頭不同的排列與組合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蒙太奇是電影敘事基本語言,電影的魔力就在于此。而在VR影片當中,蒙太奇基本失靈,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VR世界里,觀眾佩戴頭顯進入虛擬世界中,鏡頭和場景切換會導致觀眾身體上的不適,甚至對于影片的敘事會起到負面作用,觀眾的沉浸感也得到了破壞。虛擬現實的技術所創造的“超現實”環境將制作者和觀眾之間的界限所打破,內容不局限于四角邊框當中。況且,VR短片的主要特色,不需要制作者使用蒙太奇進行過多的干預,將主動權交給觀眾,只需要將特定元素放到虛擬世界中,讓觀眾在全新時空中自己去感受和發現。
在場景轉換中,VR電影大多采用黑場進行,這樣可以使得觀眾獲得視覺緩沖。在《山村里的幼兒園》和《盲界》中,都是采用黑場過渡的方式。從另一方面來說,蒙太奇的減少意味著長鏡頭的增加,外加大量的固定鏡頭,保留了空間的完整性和敘事的邏輯性,對于觀眾獲得真實的沉浸式體驗有著天然的優勢。
蒙太奇的缺失也是有利有弊的,蒙太奇對于細節和局部的表現是VR電影所不能比擬的,相信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觀眾接受能力的逐漸增強,VR電影會探索出屬于自己的一套語言系統。
(四)視線重點及其引導
由于VR電影是360度的全景空間,但觀眾在頭顯中只能看到整個畫面的三分之一左右,宏大的空間包含多個敘事元素,外加VR電影蒙太奇、景別角度等使用限制,那么突出重點事件和對觀眾進行強調就成了難點,這時候就需要我們通過燈光、聲音、表演等來引導觀眾視線。
1.聲音。在上文曾提到,聲音具有很強的引導作用。觀眾沉浸在VR影片中時,很大程度上被周圍的環境所吸引,對環境內的一切事物進行探索,而導致的結果可能偏離導演所設定的故事背景。到時就可以利用立體聲音將觀眾的視線重新拉回到畫面的核心位置,為下面的敘事進行良好的鋪墊。在《紐約時報》所制作的第一步虛擬現實紀錄片《流離失所》中,就曾利用飛機的轟鳴聲來強調視覺中心,片中的人物被飛機轟鳴聲所吸引,觀眾的視線自然被飛機所吸引。
2.燈光。燈光對于塑造人物形象,營造氣氛具有重要作用。在VR影片當中,燈光的布置極為受限,由于是全視角的VR影像,所以燈光位置的擺設極易穿幫。VR影片大多采用自然光,在棚內拍攝的影片會使用特效技術做出模擬光源進而達到某種效果。在《盲界》中,主人公在回憶自己成長經歷時,有一束光打在臉上,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將核心人物重點表現出來。由于拍攝地在西藏,光線很難掌握,這束光是由后期團隊使用CG+VR技術所制造出來的。
VR影片《Lost》講一位體驗者玩恐怖游戲的故事。在《Lost》當中,警報器閃爍的紅燈,營造了一種恐怖的氣氛,完美引起了觀眾的注意力,將觀眾的視覺中心牢牢鎖定在核心位置。
3.“長鏡頭”。林詣彬導演的VR短片《Help》當中,全片采用一鏡到底的方式,強制觀眾跟隨攝影機去探索未知,例如片中警察追擊怪獸,從廣場到地鐵來實現場景的轉化。這種強制性的引導方式是明顯和有效的視覺引導方式,觀眾所選擇的權利大幅度減少,這樣可以使得導演圍繞預先設定好的故事情節進行發展,方便于集中觀眾注意力。
4.剪輯。VR電影剪輯不同于傳統電影,上文曾提到,VR電影不適合鏡頭的組接,由此也很難使用倒敘和插敘的敘事手段。VR電影的剪輯更多的是場跟場之間的分隔,是對時空的轉換,提示觀眾這場已經完成,開始進入新的場景當中。在轉換的過程中大都采用緩慢黑場或出字幕進入的方式,讓體驗者有適應的時間。
剪輯還承擔著連接兩個中心點的作用。剪輯點需要跟觀眾的注意力相匹配,在觀眾選擇觀看的視覺中心切換到下個視覺中心。跳切、快切這種剪輯方式在VR影片中是不可取的,容易導致敘事的混亂和節奏的打破。例如在《流離失所》中,難民看向天空中的飛機,接著下個鏡頭就是散落在地上的物資,再接著難民們開始拾取物資,剪輯的邏輯關系遞進,從而引導觀眾。這是VR剪輯跟傳統電影剪輯最大的不同。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成熟,傳統電影的視聽語言正面臨著全盤的升級和更新。但現在VR電影的視聽語言還停留在較為初級的層次中,沒有形成自己的一套語言系統。隨著大眾對VR技術認可度的不斷提高和5G時代的即將到來,VR影片會越來越成熟。VR電影的探索之路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孫略.VR、AR與電影.聚焦VR[J].2016.
[2]馮銳,殷鵬.VR影視作品中鏡頭語言及敘事邏輯的變革與創新[D].揚州大學,2017.
[3]白昱,趙福政.VR電影美學特征探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