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紅
【摘 要】巴赫是巴洛克時期德國著名的作曲家、管風琴演奏家。他成功把西歐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渾然融為一體,他為鍵盤樂器寫了20多套古組曲,而法國組曲是他眾多組曲中的一種。本文這部組曲全部在d小調(diào)上完成,由5種不同風格的舞曲組成,既差異較大又內(nèi)在統(tǒng)一。演奏者在每首樂曲之間都要留有準備的間隔時間。本文將從作品的音樂風格、觸鍵、和聲等方面進行逐一分析,希望能夠對這部作品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更好地去指導今后的彈奏。
【關鍵詞】觸鍵;調(diào)性;聲部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9-0071-01
一、阿勒曼德舞曲
此曲4/4拍、由高、中、低三個聲部組成,曲風活潑。開頭右手高聲部是一串四十六分音符音階跑動,手指由掌關節(jié)支撐并靠手指的力量靈巧主動跑動,不要添加余外的手腕動作,要通過這一串的音去體現(xiàn)全曲的舞曲特征。中聲部加進來時要彈得清晰,要主動給高聲部讓步,高聲部的旋律持續(xù)保持明亮,右手主旋律和裝飾音加入增加了舞曲活潑的特征,要彈得干凈、利落。
左手第一個是D大調(diào)主音,作為和聲背景的鋪墊明確了調(diào)性,像大提琴般的傾訴,和高聲部的旋律形成對比。在彈奏時左手的第一個音是由最弱的小拇指彈奏,必須彈得扎實。第7.8小節(jié)旋律左右手的交替在彈奏時必須讓聽者感受到,左右手的呼應像上帝與人類的對話般和諧統(tǒng)一,在此也體現(xiàn)出巴赫創(chuàng)作的宗教性。全曲結束在D大調(diào)主和弦上,完滿終止給人以和諧統(tǒng)一,安定的感覺。
二、庫朗特舞曲
本文是法國式的庫朗特舞曲,速度較快;此曲3/2拍,分為四個聲部,裝飾音的彈奏要迅速,左右手相互呼應。為體現(xiàn)舞曲的特征,本曲的八分音符要采用似斷非斷的彈奏方法。即:一個手指彈完一個音抬起后另一個手指接著彈下一個音彈一個樂句的同時手指和手腕不要離開琴鍵,這種彈奏方法在手指技術上是斷奏,在聽覺上給人以連著的樂句的感覺。要在快中保持手指和速度的平穩(wěn),這是全曲的一個技術難點。
三、薩拉班德舞曲(Sarabande)
此曲3/2拍、分為四個聲部;曲風較慢,是讓人聽后陷入沉思的音樂。在彈奏速度上較為緩慢,和前面的2首舞曲形成鮮明的對比,演奏者需要立刻對樂曲風格作出轉變,演奏此曲時心中應該是虔誠的,像靜聽一位老者的講述,彈出圣詠式的歌唱的旋律。全曲分為2個部分,前半部分為1-8小節(jié),2個小節(jié)為一個小的樂句且重音落在第二小節(jié)的第2拍長音上,當右手為長音時左手的單音旋律作為補充。左右手的雙音像是合唱團的四個聲部,雙手齊奏時要確保音色整齊干凈,在彈奏方法上以手指指肚主動彈奏為主,借助手腕力量推送,使音色明亮且柔和,不可彈得僵硬,刺耳。
后半部分為9-24小節(jié),此時左手旋律變?yōu)閱我簦趶椬喾椒ㄉ献笫忠哟罅Χ惹也豢杀灸┑怪茫荒茏層沂值娜拖野樽嗤虥],右手的伴奏變成了柱式和弦,和聲在音響上更加豐富飽滿,但它始終作為一種和聲背景貫穿整曲,為此左手旋律的彈奏力度要與樂曲開頭右手彈奏的力度保持一致,在旋律上形成呼應,在聽覺上要銜接得自然不留痕跡,到第17小節(jié)旋律又轉到了右手彈奏方法與開頭一樣,在速度上始終保持一致用緩慢的速度彈奏,且不可在速度上發(fā)生變化。此曲裝飾音的奏法要與樂曲風格融合,不可急促、匆忙。這首曲子要加入踏板,從和聲的角度講,這首曲子前5小節(jié)都是一小節(jié)一個和聲,但由于和弦外音較多,為避免音響渾濁可一拍換一次音后踏板。
四、小步舞曲
小步舞曲I:此曲3/4拍、分為三個聲部;速度中庸。在彈奏速度上是平穩(wěn)的中速,不可過快。在彈奏方法上此曲中所有的八分音符都可采用似斷非斷的彈奏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容易彈出舞曲的律動感,也是對古鋼琴音色的一種模仿,另外此曲的裝飾音應彈得平穩(wěn),不可過于急促。第9-10小節(jié)左手的八分音符也采用似斷非斷的彈奏方法。
小步舞曲II:此曲在調(diào)性、拍號、彈奏方法上與小步舞曲I相同, II在一定程度上是I的延續(xù)和拓展,兩首作品在速度和風格上必須保持一致。II尤其要注意左右手交替進行時要銜接自然。
五、吉格舞曲(Gigue)
此曲2/2拍、由高、中、低三個聲部組成;速度較快。此曲最大的特點和難點都在節(jié)奏上,附點節(jié)奏貫穿始終,第一小節(jié)的第3拍是由附點節(jié)奏和三十二分音符組成的,且三十二分音符的彈奏要迅速準確,不可將三十二分音符彈成裝飾音的效果,剛開始練習時可數(shù)小拍子力求精準。在第二小節(jié)右手高聲部加入后此曲變成了雙旋律,像兩個人的急促對話一般,雙手的旋律都應彈得清晰,各自發(fā)展。
此曲慢練時可連奏,但加速后可采用連奏加斷奏的方法,在保證彈滿音符時值的前提下,十六分、三十二分音符由指尖發(fā)力迅速彈奏,彈奏時要有傾向性,落腳點要在附點后的長音上且要站穩(wěn),把握好抑揚頓挫的感覺。
六、結語
巴赫的音樂似清泉一般沁人心脾,直擊人們的心靈深處。這首《法國組曲BWV812》雖然是巴赫眾多組曲中的一組,雖然在技術難點上不是最難攻克的,但音樂性極強,內(nèi)容豐富多彩。正因如此,這首組曲作為初級和中級學者的教材恰到好處。它規(guī)模不大但涵蓋了巴赫寫作慣用的復調(diào)、對位等手法,是我們初學巴赫不可多得的好教材,能夠幫助我們建立多聲部的彈奏思維和技術,為以后深入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敬修.西方音樂史[M].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3.
[2]高為杰,陳丹布.曲式分析基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吳巧云.巴赫《第五法國組曲》 的演奏與解析[J].鋼琴藝術,2013.
[4]錢仁平 編著.巴赫[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